《经济学人》是怎样报道“地摊经济”的?

 



今年6月7日的《经济学人》官网上刊登了一篇文章,报道了中国近期火热的“地摊经济”,这篇文章的语言非常值得品味,我先带大家试读一部分。

一、题目
这篇文章的题目很简单,只有10个词:



但这10个词,信息量极大:

首先我们看前半部分:China turns to once-spurned hawkers

这部分包含两处信息,第一处是 China turns to hawkers,也就是说,中国遇到了困难,在寻求帮助。

turn to sb 的意思是“求助于某人”(ask sb for help);hawker 指“街边小贩”,此外也可以用street vendor表示。

有意思的是,hawkers前还加了一个形容词 once-spurned 修饰。

spurn的意思是:
后面加上-ed,表明一种被动的状态,即“被拒绝的、被嫌弃的”。

所以文中的“once-spurned”的意思是“曾经被嫌弃的”。

这个词放在这里颇有用意,它和前面的turn to形成对比,体现出政府前后态度鲜明的反差,使故事多了一种戏剧性的转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呢?我们看后半部分:

to revive its virus-hit economy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那就是revive its economy 复苏经济。

economy前有一个复合形容词 virus-hit 修饰,点明经济所处的困境:被病毒攻击的、受到病毒影响的。

2020年6月4日的英国《每日电讯报》中有一段类似的描述,我们来看一下:



After years of cracking down on street vendors, China is now allowing them back to give its Covid-ravaged economy a boost.

政府打压街边小贩已有多年,而如今允许他们回来摆摊,以刺激受到新冠疫情影响的经济。



我们把《经济学人》和《每日电讯报》里的语言进行对比,会发现很多有趣的地方:

  1. 在描述政府之前对小摊贩的态度时,《每日电讯报》里用的是cracking down on street vendors,而《经济学人》仅用了一个形容词“once-spurned”就体现了出来;
  2. 形容经济受到冲击,《经济学人》用的是 virus-hit,《每日电讯报》用的是 Covid-ravaged,ravage 就是 damage 的意思,这两个词意思一样,也都是「N.+Ved」结构,我们在13期中讲过,大家顺带复习一下;
  3. 表示“刺激经济”,《经济学人》用的是revive its economy,《每日电讯报》说的是give its economy a boost,这两个表达可以作为一对同义替换积累下来。give sth a boost(这里的boost是名词)指“刺激、促进某物”,也可以直接说 boost sth(这里的boost是动词)我们在第13期还会学到一个同义表达:give sth a shot of adrenalin,给sth一剂肾上腺素,也就是“刺激”的意思。


把不同外媒上的相同话题的文章放在一起来读是一个很好的阅读方法,可以让我们积累到很多花样表达和同义替换。
二、摘要
摘要部分说得更直白一些:

Faced with rising unemployment, officials have concluded that pavement stalls can help solve the economy’s woes.

失业率不断攀升,政府断定街边地摊可以帮助解决经济问题。

“Faced with rising unemployment”点明中国turn to hawkers的原因:失业率攀升;

rising有一种“正在进行”的动态感,更能体现出形势的迫切。

“solve the economy’s woes”点出政府这样做的目的:解决经济问题。

woe是外刊中很喜欢用的一个小词,可以理解成problem/trouble,比如 financial woes 财政问题,economic woes 经济问题。(常用复数)

pavement stalls 指的就是街边的地摊儿~
三、正文


我们看正文:

IN A COUNTRY known for high-tech ambitions and giant state-owned firms, the plight of street hawkers may seem insignificant. But in China these days, people like Shui Jin, an old lady pedalling a wooden cart laden with apricots and cherries, are in the spotlight.



在一个以高科技雄心和大型国企而闻名的国家,街边小贩的困境似乎无足轻重。但在最近几天,像水今这样蹬着木制推车、车上满载杏子和樱桃的小摊贩,获得了关注。



文章开头写的非常有趣,第一句是吐槽政府之前对街边小贩的打压:

作者先从“大视角”着笔,点明中国发展的着力点:high-tech ambitions and giant state-owned firms 高科技的抱负以及国企巨头。

然后转而叙述小人物的命运:the plight of street hawkers may seem insignificant 街边小贩的困境似乎无足轻重。(plight指 a difficult situation 苦难、困境。)

这句话就像是两组电影镜头,作者先用大镜头记录了国家层面的发展;随即又切换成小镜头,记录了在这时代大背景下,底层百姓生活的艰辛。一大一小、一喜一悲、宏观与微观间的切换,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我们再来看第二句:

But in China these days, people like Shui Jin, an old lady pedalling a wooden cart laden with apricots and cherries, are in the spotlight.

第二句的but给人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街边小贩的命运似乎迎来了转机:

people like Shui Jin are in the spotlight.

水今(音译)这样的人受到关注



under/in the spotlight字面意思是“在聚光灯下”,比喻一个人或事物受到关注,相当于draw attention,和上文的insignificant形成鲜明对比。

Shui Jin 后面还插入了一段描述性语句:

an old lady pedalling a wooden cart laden with apricots and cherries

一位蹬着木制推车、车上满载杏子和樱桃的老妇人



这段描述充满了烟火气,和上文 high-tech ambitions and giant state-owned firms 的现代化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也映衬了前面的plight。

这段话的核心是 an old lady,一个老妇人;

pedalling a wooden cart是V-ing形式的后置定语,修饰old lady,意思是:一个踩着小木车的老妇人;(pedal是“骑、蹬”的意思)

laden with apricots and cherries是adj.形式的后置定语,修饰wooden cart,意思是“满载杏子和樱桃的小木车”,be laden with是一个很好的表达,相当于be full of.

最后我们把这段话再读一遍,注意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而不要仅仅局限于单词、句子的意思:

IN A COUNTRY known for high-tech ambitions and giant state-owned firms, the plight of street hawkers may seem insignificant. But in China these days, people like Shui Jin, an old lady pedalling a wooden cart laden with apricots and cherries, are in the spotlight.

最后把原文分享给大家,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_cyAVa4d1TqaYnn_UnE-tQ

密码: 0q6w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也欢迎把这篇文章转给你的朋友,也许会能帮到他。

感谢阅读!


戳“阅读原文”一起来充电吧!


    关注 经济学人双语精读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