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回 司州纵横

 

中央之国的形成 [第32回]
作者:温骏轩 /  编辑:尘埃
长篇连载,每周更新,菜单栏可查阅目录。下载地缘图集在微信对话框回复:地图
第32回   司州纵横




袁绍和曹操之争被认为是一场争夺北方的战争。袁绍在攻灭公孙瓒之后,冀、青、幽、并四州在手,曹操的话在战前拿下了兖、豫、徐三州。不过你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中央之国的南北分割线是以秦岭淮河为界。以此为标准的话,还有两个北方板块似乎没有归属。一个是包含三河、三辅以及弘农的司州(司隶校尉部);一个是凉州,包含李傕在河西走廊分置的雍州。
上述板块中,对战局构成直接影响的是与兖、冀两州相接的河内郡。说起来,袁绍本来在公孙瓒被平灭之前就已拿到河内郡的。建安三年冬曹操在围攻吕布于下邳时,同为并州军事集团出身的河内太守张杨曾有意南下相救。无奈路途遥远,以其实力来说很难做到。张杨遂陈兵于河内郡东部,与吕布遥相呼应。河内郡与曹操控制下的兖、 豫两州隔黄河相望。张杨试图通过这种做法吸引曹操的注意力,帮助吕布减压。
然而这种做法并没有奏效,吕布还是被曹操所攻灭。建安四年二月,诛杀吕布后的曹操领军北上至地属兖州的山阳国都昌邑城(山东省巨野县昌邑村)。曹操没有选择搬师许都而是北上兖州,让部分张杨的手下感到恐慌,认为曹操的下一个目标将是河内。为此,张杨的部将杨丑刺杀了他,试图投靠曹操。杨丑是徐州彭城人,得知自己家乡落入曹操之手,应该是他选择曹操的动机之一。

不过杨丑的计划并没有成行,因为紧接着他又被不赞成投曹的眭固所杀,而后者所选定的投奔对象则是袁绍。眭固原为河内黑山军成员,当日曾和于毒、白绕等黑山军将领,作为公孙瓒、袁术的盟友一起攻打东郡,被曹操用围魏救赵之计败于魏郡。

后来在吕布与黑山军主力张燕部鏖战时,这部根基之地在河内的黑山军,又一次与对邺城发起了进攻,并里应外合拿下了这座冀州的政治中心。再之后袁绍大军南下,不仅在鹿场山苍岩谷剿灭了于毒,更沿着太行山麓北上,把那些啸聚于冀州南部山地黑山军老巢一一拔掉,斩首了数万人。渠帅们死的死、逃得逃。

眭固应该就是在这个时候投奔张杨的。如果说徐州人杨丑担心自己与曹操为敌,会对自己的族人不利,那么作为河内人的眭固,同样有理由认为投奔河北袁绍,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对袁绍来说,最有价值的是河内之地而不是一支军队。因此杀了杨丑之后了眭固,率领张杨的部下屯兵于河内中部的“射犬”(河南省博爱县东金城村),等待来自袁绍方面的消息。不过出身不太好的眭固并没有自领河内太守一职,而是让缪尚继任了这个位置。

对于这些张杨旧部来说不利的是,袁绍此时正在易京前线进行最后的攻击,与射犬间的路程相距约1500里;而昌邑与射犬的距离却只有前者的一半不到。这意味着曹操会更先得到消息。善于决断一直是曹操的优点,即便双方同时收到消息,曹操也应该会抢先作出反应。眼见送到嘴边的肥肉又缩回去,曹操当即派出史焕、曹仁两将火速渡河进军射犬,自己则领大军紧随其后。

看到曹军渡河的眭固自知难以对抗,遂亲自领军北上向袁绍求救。射犬城中则由缪尚和张杨的长史薛洪留守。结果眭固在射犬城外就遇到急行而来的曹、史二将,接战之后为二将所斩杀,所部人马也尽数归于曹。兵贵神速,让骑兵先行、大部队随后一直是曹操的战术。此前在寿张截击青州黄巾,后来在长坂坡追击刘备都有类似的操作。
虽然眭固没能逃走,但袁绍那边肯定已经收到消息了。此时已是建安四年四月,袁绍那边刚好解决掉了公孙瓒。如果曹操接下来拿不下射犬城,待袁绍大军南下情况就复杂了。正常情况下,一座中心城池的守将如果意志坚定、物资充沛的话,坚守一两个月是没太大问题的。为此兵围射犬的曹操并没有强攻,而是派出了原本为张杨谋士的董昭入城劝降。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无论是张杨还是他的部下,都只是想找个靠山。如果张杨不是被自己的部下所杀,曹操肯定也是会派董昭前去晓以利害的。城内那些张杨旧部跟董昭都很熟悉了,见董昭单骑前来招抚,当即便开门投降。缪、薛二人亦都因献城有功,被封为列侯。

被困在射犬城中的除了张杨旧部以外,还有一个曹操旧部魏仲。魏仲是兖州人,当日曹操非常看中他,亲自察举他为孝廉。后来兖州兵反,曹操认为就算所有人都背叛他,魏仲也不会,结果没想到魏仲也反了,且兵败后投奔了张杨。这对曹操的伤害很大,当时发誓说“你魏仲不逃到南越、北胡,我就绝不会放过你”(“种不南走越、北走胡、不置汝也!”)。结果拿下射犬、生擒魏仲后,曹操反而亲自给魏仲松了绑,任命其为河内太守。

曹操给出的理由是“唯其有才”,更深层次的原因当然不仅仅是因为魏仲有才了。兖州之乱的导火索,是曹操杀了兖州名士边让,而且还迫害了他的妻儿。政治博弈到最后打的是人才、人心之战。袁绍善收人心是出了名的,并且抓住曹操杀边让以至满州皆反的事大做宣传(详见陈琳所作的《为袁绍檄豫州文》),唯有宽赦魏仲这类曾对不起自己的人,才能够挽回当日之错。而这些人死中得活,即便是出于面子一般也不会再去担个反复小人的名声。

再来说说关中的问题。自从献帝在陕地渡过黄河,我们已经有两年多没关注关中了,曹操倒是早在最后东征吕布前,就已经在忧心关中的事了。在他看来吕布是一定要打的,不然自己终会为其所患,但又担心袁绍在这个当口收了关中,这样就于自己很不利了。是荀彧让他下定了决心先解决吕布,并提供了和平解决关中问题的办法。

此时郭汜已经在建安二年被他的部将所杀,关中当下还有大大小小的军阀数十个。荀彧认为在关东局势尚未明了的情况下,关中军阀们想的都只会是拥兵自保。当下天子在手,若施恩招抚即便不能长治久安,亦可让他们保持中立。

问题的关键在于打掉旧凉州军阀中势力最大的李傕。鉴于李傕挟天子在手,以及在凉州军阀中的影响力,一旦天下有变,是很有可能借机联合其它凉州军阀,成为一股影响战局的第三方。不过其他没那么大野心的小军阀却正好可以借朝廷招抚之机洗白身份。之前在献帝东归时,曾经因供给有功被李、郭二人攻打的段煨,成为了曹操重点招抚的对象。

在朝廷使者招抚之下,一起加入讨伐李傕阵营的还有张横、梁兴等小军阀。此时李傕仍屯兵于关中最富庶的郑白渠灌区,单纯冲着瓜分他的部曲与领地,那些小军阀也有动力一战。建安三年四月,李傕在黄白城(陕西三原县西阳镇武官坊村)败于这些旧同僚,而他的头也被送往许昌,作为凉州诸将归顺朝廷的投名状。

尽管此时不能派兵进驻关中,以免引发凉州诸将的猜忌,但为之空降一个行政主官还是必须的。为此曹操在建安四年选定了出身于“长社钟氏”的钟繇(钟离的父亲)为司隶校尉,前往长安就职。临行时不仅授予了钟繇假节总督关中的权力,还特别告诉他诸事皆可自己做主,不必受约束。钟繇的任务只有一个,就是稳定住关中。

钟繇在李傕、郭汜挟持天子时,曾在长安为官。当时曹操刚接任兖州牧一职,正遣使来求正式任命(就是差点被张杨拦了的那次)。本来李、郭二人是不接受的,是钟繇跟他们说各方现在都无视天子,只有曹操还愿意来求个诏命,如果拒绝反而对二人的长久不利。

两人觉得钟繇是为他们着想,遂对他另眼相看,钟繇由此在关中军阀中有了不小的声望,而曹操更因此对钟繇了有了好感。加上天子东归时,钟繇在当中出了不少力,同为颍川人的荀彧又经常称赞钟繇的为人和才学,曹操才会如此放心的把关中事务全权交给他。

现下的关中就是个虎狼窝,一个文官过去坐镇,危险可想而知。钟繇去了之后,最要紧的是笼络住势力最大的一支军阀,然后再用他来牵制其它军阀。古代南方烟瘴之地,一直流传有养“蛊”一说,于盛夏时节置多种毒虫于口下腹大的瓮中,过段时间再打开总会有一种剩下来,这就是盅。关中军阀现下还没有最后决出谁是蛊来,但已经显露出了苗头。

这个人并不是段煨,段煨虽然相对来说是对朝廷最忠诚的,实力上却还只是个小军阀。事实上,张济、郭汜、李傕这些大军阀相继亡故后,旧凉州军阀中已经没有哪个实力突出了。现在真正有相对优势的是新凉州军阀的代表马腾韩遂。由于有陇右之地为根基,并与东西两羌结成利益共同体,马腾、韩遂会有更多的人力和粮草笑到最后。
钟繇到了后,向马腾、韩遂晓以利弊,最终说服二人站队曹操,同时按照曹操在败于张绣后定下的规矩,送一个儿子入许都为质。马韩二人愿意站队曹操主要基于两个原因,一是曹操天子在手,站队于他即可彻底洗白身份。这两个人原本都是有官身的人,后来为羌乱所裹挟被迫成为反贼,内心深处比其他人更渴望来自天子的召唤;二是两人虽然实力较其他关中军阀较强,但关中军阀数量最多的始终是董卓旧部,能够被朝廷选定为代表,更有机会压倒那些旧凉州军阀。

马腾、韩遂归附的意义不仅在于稳定关中,还可以一并让凉州成为曹操的势力范围。不过刚才所说的两个理由还稍显不足,因为袁曹之争已然箭在弦上,万一曹操败了,那么归队朝廷与曹操等于是在搬石头砸自己的脚。所以马腾、韩遂以及他们所代表的凉州,还需要对袁、曹二人谁能最终得天下有个判断,才会下决心把注下到哪边。

帮助马腾、韩遂下定最后决心的,是当时任凉州牧韦端,更具体说是韦端的属下,天水人杨阜。杨阜派至许都,明为朝觐天子,实为代表整个凉州、关中地方,考察曹操和袁绍谁更有成就霸业之相。

杨阜回来后告诉关中诸将,袁绍好谋却不善断,虽然势大终难成大事,曹操有雄才远略,决断之时毫不犹豫,且法令统一、军队精良,即便是按常理不能用的人也会用,所用之人都会各尽其力,必成大事。如此一来,马腾、韩遂才会放心遣子为质,其他凉州军阀中就算有人觉得袁绍势大,最起码也得等官渡之战有了结果后再做决定。

后来在官渡之战时,各守山头的凉州军阀们虽然没有直接出兵帮曹操,却也没有给曹操添乱,保持了事实的中立。钟繇还及时给曹操送去了两千匹马,解决了曹操的大问题。要知道,摄于袁绍的势力,当时曹操的属下都有很大部分都已暗中与袁绍相通。关中军阀们能在客观上保持一个中立态度,是相当不容易的。

当然,关中毕竟是一个军阀遍地之地。钟繇到任后,见关中局势安定,此前逃散至荆、益等州的关中之民,很多开始回迁。结果这些百姓纷纷被大小军阀争相纳为部曲,壮大自身实力。要是只靠钟繇去平衡,军事上不做一点准备。一旦袁绍在战场上得势,这些凉州人随时有可能倒戈袁绍,东出函谷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曹操在军事上做的最主要的准备,就是修建潼关并派军驻守。之前崤函通道上的卡点是函谷关,当年身居长安的汉武帝为了长安的安全,不仅将崤函通道所经之地分割出了位于三河、三辅之间的弘农郡,更将原本位于通道中间的秦函谷关,位移到了通道最东端的新安县,变成了汉函谷关。现在曹操坐镇中原,要防止的是关西兵乱,最好的办法是把卡点位移到整条通道的西端,直接封堵住凉州诸军,东出关中的出口。
关中平原最东端的行政区为华阴县,段煨已经在此苦心经营多年。因此曹操选择在这个华山之阴、黄河之阳的位置上构筑潼关,无论从地缘政治还是纯粹地理角度来说,都是一个上佳的选择。为了拉拢段煨,曹操还特别以击杀李傕之功加封其为镇远将军。后来还升至位列九卿的大鸿胪,可以说是旧凉州军阀中混得最好的一个。

此前在献帝入洛时,曹操就已经顺势拿下洛阳所在的河南尹。现下又得了河内,安定了关中,剩余的河东郡自然也不会有大问题,这相当于整个帝国心脏所在的司州已经是曹操的领地,加上与关中利益捆绑在一起的凉州。曹操在北方的纸面地盘看起来倒是比袁绍还要大。
-  END  -
赠+

领取地图礼包
戳图片,看往期系列














阅读、分享、点“在看”


    关注 地缘看世界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