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半岛 —  文化与地缘的关系及“三级阶梯地形”解析

 

很多朋友对于文化对人类发展所造成的影响很感兴趣,认为文化才是最终的决定因素,这点我也认可。不过不同的地区形成...



很多朋友对于文化对人类发展所造成的影响很感兴趣,认为文化才是最终的决定因素,这点我也认可。不过不同的地区形成不同的文化,或者说选择不同的文化却是可以从地缘上找到轨迹的。所以分析地缘的作用并不会与侧重文化的朋友形成对立,相反能够更加丰富文化决定论者的理论基础。

人类的文化所包含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不过总得来说是一种意识形态。而最基本的意识形态往往就是宗教,有些意识形态不愿意被称为“宗教”,比如“儒家思想”和20世纪流行的各种主义。不过从影响力和内容来说,我们可以把他们归之为一类。

让我们看看在古典时期后期,中南半岛上最主要的“意识形态”是什么类型吧。

图:亚洲主要宗教分布图



大家可以看到,我在图上将青藏高原和中南半岛上的绝大部分地区划入了“佛教文化区”。当然这指的是这两个地区的基本宗教信仰,并不排斥有别的宗教存在。

我在分析伊朗高原时曾经把欧亚大陆的主要文化区都圈了出来,不过其中没有将青藏高原——中南半岛单独列出(主要是这一区域与伊朗高原的联系不多)。事实上发源于尼泊尔与印度边境的“佛教”曾经广泛流传于整个亚洲大陆。但由于与世界其他主要宗教相比,佛教的出世态度得它不仅缺乏攻击力,而且还缺乏足够的防御力。(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是属于扩张性的,而儒家家天下的思想是防御力最强的。这与双方起源的地缘环境有着莫大的关联)。

我无意于过多的讨论宗教的教义。事实是佛教更适用于相对封闭的环境,这样的地区更适合佛教那种与世无争的态度,另外也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其他强势宗教的渗入。如青藏高原和中南半岛。前者因为是极限之地,其他地区的民族很难长期驻足;后者则是因为三面环山,避免了东亚文化和印度教文化的强力渗入(只有北越是处在这个保护圈之外,所以被华夏族多次强力进入,打上儒家文化的烙印。)。一面靠海,相比之下容易受到其他地区海洋文化的影响。好在这些外来势力的海洋属性,使他们对那些海岛更加感兴趣,因此中南半岛避免受到过多的文化冲击(而那些海岛上的马来人则在婆罗门教——伊斯兰教甚至天主教当中不停的转换)

再多讲一下北亚,在分析伊朗高原时我将那块区域划为“游牧文化区”,其实如果从最初的宗教形态来分,那里应该叫原始的“萨满教传播区”。我们经常可以在影视剧中看到那些来自东北森林和蒙古高原上的战士呼唤“长生天”的镜头,就是在进行萨满教的仪式,如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上网找下相关资料。相对来说这些游牧民族的宗教比较原始,很容易被最高一级的宗教所取代。这也就是蒙古帝国最终坐稳他马上得来帝国的原因。他们当中的大多数已经被征服地的文化所同化了。

其实伊斯兰教也是游牧文化的阿拉伯人创立的,不过他们比较幸运,生活在犹太人身边,所以把犹太人的意识形态稍加修改就变成了自己的东西了。有宗教研究者曾做了一个有趣的比较,将犹太教比作1.0的版本,基督教(广义)则是2.0的版本,伊斯兰教就是3.0的版本了。

阿拉伯人由于处在欧亚非大陆的腹地使得他们可以从水陆两条线将自己的文化向四面传播。最终的结果是整个腹地地区和北非从陆地上被伊斯兰化了,而南洋的那些马来人也大多数被那些从海上来的阿拉伯商人同化成穆斯林了。

西域其实从环境上来说更适合佛教,特别是封闭性较强的南疆塔里木盆地。只可惜它处在东西方交流的要道上,因此最终还是不可避免的被行走在这条商路上的穆斯林所同化了。

在这里论及宗教与地缘的关系,更多的是想让大家将青藏高原和中南半岛联系在一起(关于宗教的起源和传播如果要细说起来可以做一个专题了)。因为我们在接下来的分析中会将这两个地理单元放在一个大环境中解析。

我们上中学时地理老师一定都说过“三级阶梯地形”这个概念。的确如果将中国从西到东划分,依海拔高度可以分为西高东低的三级。当时做这种划分,我感觉更多的是在政治的框架之下。因为恰好这三级地形都在现在的中国范围内。

不过即使西Z没有保有在中国国土内,这种划分方法从地理上来说也是有必要的。因为最起码青藏高原上发源的那些河流对中国核心区来说实在太重要了,所以不可能因为政治的原因割断他们之间的地缘联系。

图:中国三级阶梯地形分布图



事实上做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不仅从东可以做为三级地形的开端,如果向北将西伯利亚平原考虑进来也可以做出三级地形图来。不过这青藏高原与西伯利亚平原的地缘联系不大,所以真要这样划,更多的只是形式上的。

不过如果将青藏高原向南与中南半岛联系起来,那么就不仅仅是形式的上三级阶梯地形了。事实上这两个地区加上中国境内的横断山脉与云贵高原,可以形成一个类似于中国的三级地缘结构,并且在各地区文化结构上有着很大的可比性。

闲话不说,上图(青藏高原——中南半岛三级地形图)



在这一南向的三级结构中,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东向的三级结构中一样,仍然是处在第一级和过渡区的位置。而云贵高原仍然处在第二级的地位,所不同的是和他同属于第二级的高原已经不是黄土高原——蒙古高原,而是以缅甸东部的掸邦高原(也就是果敢所在地)为代表的中南半岛上的高原地带了。

第三级为沿海的河流冲击平原,由于中南半岛面海的一面弧度比较大,因此这些平原丘陵区并没有向中国东区的类似区域一样呈“弓”形排列,而是做角度更大的“U”状。不过也正如中国境外主要存在东北——华北——江南,三大平原区一样,中南半岛由于山地的分割也形成了西、中、东三块主要的平原区。而缅族——泰族——京族(越南)则是这三块平原区的主要居民,也是中南半岛上的三个强势民族。

事实上青藏高原——中南半岛这一三级地形结构,很好的解释了东亚文明为什么没能最终渗透进中南半岛。由于第二级地形的存在,华夏族很难跨越这些高原山地长期深入那些平原地带。当然中国人也并非没有在这一南向的三级结构中有所做为,最起码在海拔1000——2000米的二级地形上,我们占据了云贵高原,这有点象华夏族最早占据的黄土高原一样(这也是中国核心区中主要的制高点,四川盆地虽然在那张中学教学图上被划在第二级中,但实际上应该属于第三级)。所不同的是,华夏族消化云贵高原的时间离华夏族从黄土高坡上走下来晚了两千多年(华夏族从黄土高原向东扩散,客观的算法是从周起;而云贵高原纳入中国核心区最主观的算法也只能拔高到元朝,其实最终到清朝还处在消化期)。征服第二级地区已经花了那么久的时间,再进入核心的第三级地区的难度就可想而知了。

正如华夏族在蒙古高原上碰到的麻烦一样,地形和温度起着重要的作用。不过这一次的麻烦正好相反,不是太冷而是太热;不是地形太平有利于对手机动,而地形太复杂不利于自己机动。总之,中国人认为物极必反是有道理的,适合种地的温带——亚热带气候是最好的地方,至于其他地区如果不是主动来招惹自己,一般并不会主动出击。

越南北部平原的东部由于并没有二级地形的强力保护,只有一些断续的丘陵与岭南的珠江流域作为天然分割线。因此成为华夏族最容易进入的地区。不过由于他的西面是纵贯南北的长山山脉,使得这一地区事实上呈一个“亚半岛”状态。在这种狭长的地带中当地的土著居民很容易从西部的山地发中发起攻击,而由于东西向缺乏足够的战略纵深,使得华夏族很难在此地长期立足。另外南部的那些平原丘陵区是亦是农业集中区,能够为土著居民提供足够的物质保障,这些因素都和朝鲜半岛的情况类似。由于征服的成本太高,因此越南也就和朝鲜半岛一样最终被明太祖列为不征之国了。

其实无论是对于东亚的平原农耕文明,还是中南半岛的平原农耕文明来说。横亘在中间的那片高原地区都对他们有着天然的地缘优势,即使文化和人口上不如平原的农耕区发达。但平原地区要想征服他们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实。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比之北亚那些游牧民族的机动性对农耕文明的威协。这些处在热带高原山地上的民族,优势更多的是在他们所熟悉的环境中,因此并不会对平原上的民族构成大的威协性。

既然下面的人上去困难,而上面的也没有下来的力量。那么在长期处在半独立状态的这片高原上难道就不会出现单独的国家形势吗?答案是肯定的。

我在前次分析〈青藏高原——中南半岛〉三级地形时,曾经笼统的划出了横断山脉区域的位置,并将他定位为过渡区。事实上横断山脉在这一区域的地位非常重要和特别。如果我们抛开青藏高原的地理概念,我们甚至可以把横断山脉直接划为第一阶梯地形(其西北部在青藏高原上)。因为相对中国内地的主要河流多发源于青藏高原上,中国西南及中南半岛的河流则大部分发源于这一区域。

并且由于横断山脉的特殊走向,它在南面还突入第二级的高原地带。先上张图大家看看



首先我们对横断山脉做一个简单的解释,我们通常所说的横断山脉是指“发源于青藏高原东南部,位于四川、云南两省西部和西藏自治区东部〈南北向〉山脉的总称。

请注意,我其中的重点是南北向。至于这些山脉为什么在这一区域呈南北走向,以至于阻隔了东西向的交流,我们并不需要深究(板块作用)。我们只需关心他究竟对周边地区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就行了。

在图上的绿线区域就是横断山脉,这些南北走向的山脉区整体上是个上大下小的〈斧头形〉。换句话说他其实可以分为两个区域,即东侧的“斧柄”区,这一侧的山脉从青藏高原一直延伸到中国与中南半岛的边境;另一侧则是〈斧头〉区了,这一区域向东一直扩展到四川盆地的西边沿,向南则至金沙江止(长江的的上游一直到四川境内都被称作金沙江,目前基本为云南——四川,西藏——四川的分界线)。

金沙江以南,“斧柄”东北,包括云南东北部,广西西北部,贵州全境地区则为“云贵高原”。横断山脉以南地区则为以禅邦高原为主的中南半岛高原区。

为什么我们一定要重点关注一下横断山脉呢?因为分析到最后大家会发现,这片南北向的山脉在这一地区的位置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可以告诉大家,这片对于中南半岛起着类似于青藏高原之于内地作用的山脉区,目前基本处于中国境内,它的南边缘基本就是中国和中南半岛的分界线。

为了让大家更清楚的认知这一点,我们在中国的行政图上将这一区域划出来。

附:横断山脉位置示意图2



横断山脉的特点就是山岭海拔多在4,000∼5,000公尺,岭谷高差一般在1,000∼2,000公尺以上。山高谷深,除了本地的山地民族外,外来民族要想征服是非常之难的。

可以举几个例子,乾隆的十全武功中有两个是平大小金川之役。大小金川的地理位置处在四川盆地以西,金沙江以北的横断山脉中。土著民族为Z族。乾隆为了平定当地的叛乱,前后发动两次战役,耗时30年,费银7000万两,损兵数万才算是取得了胜利。而相对于其他的几大武功来说,这两次战役的性价比是最低的。对方仅仅是两个土著部落,但花费的军力、财力却是非常巨大的。

另外那个直到1949年以后才结束奴隶制的大凉山地区也是处在横断山脉的东部。这一地区的地形是那么的艰难,以至于红军当年长征通过此地时,刘伯承采用的是和当地彝人首领结盟的政治方式,方才得以顺利通过。

相比于落差极大,多为峡谷地形的横断山脉地区。两侧的高原地区就变成“宝地”了。以云贵高原为例,仅管也存在在连绵起伏的山岭,但这些落差相对不那么大的山岭之间(我们可以把他们看作平原地区丘陵)分布着许多小盆地。盆地内土层深厚而肥沃,很适合发展农业,这种盆地在当地称作“坝子”。高原上的人口也主要集中在若是。

高原上还有很多因地层断裂陷落而形成的“断层湖”,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云贵高原西部的的洱海和中部的滇池,这两个大湖边上的城市大理和昆明也先后成为这片高原地区的政治中心。


    关注 地缘看世界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