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至秋风凉,润燥少吃“苦”,早晚莫贪凉

 

白露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白露以至,暑气渐消,天气渐凉,俗语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此时早晚温差加大更...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白露以至,暑气渐消,天气渐凉,俗语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此时早晚温差加大更为明显,气候也日渐干燥。




起居调摄与气候变化相适应
白露过后,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秋风劲急,气候干燥。市民起居调摄应该与气候变化相适应,以免秋天肃杀之气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早睡早起

秋天阳气由疏泄转向收敛、闭藏,早睡以敛肺气,顺应阳气之收;早起可以让肺气得到舒展,以防止收敛太过。而适当早起做一些锻炼,既可以呼吸清新空气,促进新陈代谢,又有益于锻炼肢体功能,有助于身体健康。适当盖被

谚语说“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白露时昼夜温差较大,有人因为前半夜怕热,喜欢睡觉时踢被子,而此时凌晨3到5点是人体阴极阳生的关键时刻,身体进入“阳入于阴”状态,外界的寒气很可能乘虚而入,鼻塞、咳嗽、气喘、胸闷心痛等心肺疾病便因此而生或加重。

因此挑选适当的被子防止受寒也很重要。薄衣御寒

俗话说:“白露身不露,着凉易泻肚。”秋冬之后,天气变凉,人的毛孔要闭起来预防着凉,如果过早就把厚衣服穿上,毛孔就会受热开放,突然降温带来的寒气就容易透过毛孔伤人。

所以我国很早以前就有“薄衣御寒”养生法,也就是秋天不要太快地添加衣服,适当接受耐寒训练,提高机体抵抗力,同时避免了多穿衣服产生的身热汗出,汗液蒸发、阴津耗伤、阳气外泄,顺应秋天阴精内蓄、阳气内守的养生需要。




养胃润燥,少吃“苦”
经过炎夏和秋暑的消耗,人体的肠胃饱经寒凉之品的考验,到了“白露”之后,阴气逐渐旺盛,此时应适当吃一些温热的食物,既能养胃气,又能抑制盛阴。秋季燥邪偏盛,容易灼伤津液,使人出现口唇、鼻咽干燥、皮肤开裂等症状,可多食甘润的食物,还可以针对性地食疗。
到了秋季,大多人脾胃虚寒,所以摄入寒凉、辛辣厚味食物不宜过多,比如山竹、海鲜、辣椒等都属于此类,多吃容易导致腹泻。这个时候最好以容易消化、清淡的食物为主,可以多尝试鸭肉、泥鳅、鱼、瘦肉、豆制品、西洋参等,这些既有清燥热和益胃功效,还适合老人跟儿童食用。而预防燥邪伤人,除了要多饮水,还可以多食百合、芝麻、蜂蜜、莲藕、杏仁、梨、萝卜、大枣等滋阴润燥食物。

中医认为,苦味的东西是很燥的,《黄帝内经》中说“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意思是过多的吃苦味食物,就会伤害肺脏,引起皮肤枯槁不滋润,毫毛脱落。秋季燥邪正浓,少吃苦味的食物能让脾胃滋润,肺气通达。




收敛神气,平和心境
白露时自然界已现“花木凋零”景象,这一时节人容易出现消沉的情绪,简小云建议市民收敛神气,可借助练习书法、画画、导引术等保持心境平和。

文章来源于佛山市中医院,版权或知识产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选用仅用于科普,不作任何商业用途;若有异议,请及时联系删除。
医药汇通

每一次分享都想与你同在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关注 医药汇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