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迷恋的麻生圭子与她笔下的京都|Bedtime Stories

 

“只要用心倾听,无论任何季节,都会隐藏着属于当季的美。”...



*这是回音小姐与妳的第69次相遇。
我在失眠时,常喜欢看她的书。

似乎还没出简体版,目前买到的都是由台湾天下杂志出版社出品的,由王文萱翻译。

扉页对她的介绍是:

  “散文家。1957年生,以作词家身份,为许多畅销流行歌曲填词,如小泉今日子、吉川晃司、中森明菜、小比类卷等。自1992年起,停止作词家活动,1996年因结婚而移居京都,1999年起开始了町家生活。以自己的京都生活为基础,写作了《东京人导览京都》等一系列京都生活描写的书,表达出传统京都生活的情怀,不仅受到年轻世代瞩目,也引起更多人以不同角度来热爱京都。这是在导览书上读不到,看不见的,让人重新发掘古都魅力。”

我第一次读的是她谈及房子的一篇。

起初圭子从东京搬到京都是因为其“外子”的缘故,对方是一位在读建筑学博士,于是搬来之后他们开始一起寻找适合的住房。最后定了一间带有茶室的古町家房子,已经有八十年的历史,起初是一片破败,庭院杂草丛生,非常凌乱。但是最终夫妻两人以一种“守护它”的心态租借下来。

可是从此之后的修整是个巨大的工程。譬如被称作“露地”的茶室庭院,也是茶道中的舞台。石头的排列方式、树木的种植方式及种类,都有规定,必须请专门的设计师来制作......对于学习建筑的男主人来说,就像一个大玩具,修葺过程无比兴奋。

在一次次的折腾后,他们终于拥有了一个理想的茶室。在挥别风之季节时,她邀请来表千家及僧侣夫妇前来。当她由茶道口以跪坐姿进入茶室,并且行招呼礼,看见逆光中客人在隔扇前的剪影,那一刻的惊讶与感动,令她终生难忘。犹如误闯时空之门。

当然,在京都遇见的,不仅仅是这一间古老的茶室而已,更多的是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圭子从东京来,她说“东京是向上的城市,但京都是往深的城市。”

如果以标题党的方式,也许这篇文章介绍的应是一个“为爱情抛弃东京娱乐圈、隐居京都的中年女子的勇敢故事”。没错,圭子曾是非常成功的流行作词人,在东京不乏挣更多钱、买更大公寓、吃穿更贵名牌的机会,但她选择了违反大部分现代日本社会的主流价值,还好京都有自己坚持了千年的传统价值,可以让麻生圭子依归。

历数她数年的系列书籍,可以看得到她内心的沉淀。从最初不乏旅游者心态的惊叹,诉说京都的美好、华丽、惊艳的故事,但后来她透过生活的实践、文化的修习、心灵的沉淀而主见蜕变成具有京都之心的人。

从她的书里,我第一次真切的走近了东瀛的茶道、花道、香道、怀石料理、和果子、西阵织、友禅染、清水陶艺、民艺等。正如推荐序所说,如若不懂得这些,去了京都旅游或居住,也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样白走一遭。

清、敬、和、寂,这些茶道的心境,令圭子拥有了一幅“茶碗眼镜“,佩戴在心上,从此看一切都不同。更多未曾留意的生活细节,透过知识转化成更清晰的感受。

如果妳和我一样,对这些古典的精美抱有好奇,就不妨捧一本她的书,睡前一读。


  01.《慢活京都 深呼吸


这本是以二十四节气为视角来解读京都生活,从立春的吉田神社火炉祭,到惊蛰时北野天满宫梅花祭、清明时赏醍醐寺夜樱、小满时的岩仓实相院大提琴演奏会、寒露时的观月茶会,又到霜降时她居家的水屋工作及为家母八十寿诞筹备的茶会,等等。对每一个节气的敏感与调适,都令人感到久违的感动。

在这里摘录第一篇的开头:

 “所谓‘节分’,在平安时代,指的并不只有立春的前一天,立夏、立秋、立冬的前一日都叫做节分,这是我到了京都之后才知道的。

          以前的我,对这些不怎么感兴趣。

          长大成人之后,也不怎么撒豆子(日本的一种节分时驱鬼的习俗)了。

          这也并未造成我的烦恼。

          现在的我,在回溯过去的自己时,却发现记忆当中,对季节的感触实在不甚清楚。某天、某个时刻、在某个场所,这些记忆里似乎没有‘风’的存在。

          也许这代表了我的记忆,并没有扎根在大地之中吧。

          因为对我来说,季节的区分,不过只有四个节分这种程度罢了。二十四节气这样的语系,并未存在我的记忆之中。虽然小时候母亲也曾教导我。

          如果从前多听母亲的教诲,并且将之习于心,也许我记忆中的每一个页面,会因此染上更细腻的色彩吧,我如此懊悔地心想。

          不过现在开始也不嫌晚。来到京都之后,我仔细地观察着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拜此之赐,现在当我唤起记忆中的事物时,有时会浮现出颜色、有时甚至会令人哽咽。”
02.《麻生圭子的京都“小巧生活”》
        
这本是以精致小巧事物为描写对象的书,譬如京野菜、麦馒头、千枚渍、夏香鱼、贺茂茄子、丹波松茸、锦市场、京豆腐、美山町、衹园祭、千灯供养、御节料理等。

推荐序中有一段对于城市很棒的描写,“我自己从近三十年前开始在东京和京都旅行,这两个城市一直仿佛我心灵的天平,东京代表欲望的一方,京都代表灵性的一方,随着年龄的增长,京都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强,但京都的灵性也并非没有物质性,京都之美好即在于身心灵的平衡合一,不像东京的诱惑会带来身心灵的失调。”

作者也有一段对城市的描写,“东京是酱油,大阪是高汤、京都则是素材。所谓素材之美味,并不是在放入口中的瞬间,便能感受到的。是一边咀嚼,一边慢慢感受:啊,这真香甜呢、这口感真好呢,需要花时间体会的。而且接受这的心灵,也需要开放且能够接纳。虽然来京都已整七年,但以我来说,刚开始的两、三年,是在为这开放接纳的心灵打基础。”

再看一段关于庭院种植的思考:

 “我认为所谓温柔之心,是由知识所衍生出来的,或者说是‘理性’。了解植物的名称、特性,甚至植物的故事,接着对其产生爱情。这种爱,便是对其温柔的心。了解许多花名的人,没有人是残酷的。”

多美的心情,多美的生活。
-END-


往期精彩:
做一个手艺人,真好
荐书|想要永远少女心?乖乖修炼深夜阅读术吧!
论爱上东瀛文化的正确路径
来不及看雪,就来读她的故事吧


    关注 MissEcho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