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礼制》——祀天之礼之圜丘祀天

 

中国的礼制...



「书客beta」


原文:“圜丘,是一座圆形的祭坛。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所以把祭天的处所做成圆形,以象征天的形象。周礼中规定,圜丘建于国都南郊,于每年冬至之日在此举行祀天大典。在冬至日的大清早,周天子就得早早起身,率百官来到南郊。周天子身穿大裘,内着裘服,头戴旒冕,腰插大圭,手持旗圭,面西而立。然后鼓乐齐鸣,通知天帝临坛受祭。接着,天子牵着先给天地享用的牺牲牛、猪、羊,称为“太牢”,将之宰杀,和其他祭品如玉璧、玉圭、缯帛等一齐堆放在柴垛上,天子亲自点燃柴垛,让烟气升腾于天,使天帝闻嗅其味,这即称为“燔燎”,也称为“禋礼”。接下来,由活人装扮成天帝化身的“尸”登上圜丘,代表天帝接受祭享。先向尸敬献牺牲的鲜血,再依次进献五种酒,称为“五齐”。献酒过程中再穿插献上全牲、大羹(肉汁)、铏羹(加盐的菜汁)、黍稷等,尸也用三种酒答谢祭献者,称为“酢”。这些程序完成后,天子与舞队同舞“云门之舞”,以答谢天帝。最后,与祭者分享祭祀用的酒醴,并由尸赐福于天子,称为“嘏”,后世也叫做“饮福”。祭祀用过的牲肉,因为沾有天帝的恩泽,也由周天子郑重其事地将之分赐给宗室臣下,称为“赐胙”。”

周礼的这一套祭天程式,为后世所继承,程式中变化较大的,是用神主取代了活人装扮的尸。



我一直以来都对历史类比较感兴趣,尤其是夏商周之前,因为资料稀缺,所以基本上都是神话传说居多,越是这样,越能引发我的兴趣。

看过很多的古装剧,对里面很多古代的礼仪都比较好奇,尤其是《芈月传》里面,芈姝终于到了秦王宫,见到秦王时候走向他是的步伐,那到底是什么礼仪?



到底礼是如何而来的?为什么古代帝王要祭天,到底是如何祭天?这一切都引发着我的好奇心,如果能穿越的话,我真的很想看看,体会一下那种庄严肃穆的氛围。
“礼,起源于原始社会,原是祭神时的一种习俗。在进入文明社会之后,这种对人们心灵有极大号召力的习俗酒杯奴隶主贵族有意识地加以利用,改造成为一种有力的统治手段。这种改造从大禹时即已开始,到周公制礼得以最终完成。”



在古代礼学名著《礼记·礼运篇》中,对礼仪的起源曾有过一段描述,它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fán)黍(shù)捭(bǎi)豚,汙(wū)尊而抔(póu)饮,蒉(kuì)桴(fú)而土鼓,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远古原始社会的人们在行礼时,先准备好酒和食物,再把黍米和屠宰后的小猪放在烧石上,点燃柴草烧石炙烤,再在地上挖出一个盛酒的坑,用手掬捧而饮,并用茅草捆扎成鼓槌,用土捏成鼓,敲打撞击,以此来表示对鬼神的崇敬。可见礼仪确是从祭祀活动中诞生的。
果然啊,不管什么都是统治阶级能不能利用而决定能不能传承。


古代礼制的内容被归纳为五大方面:一是用于祭祀的吉礼,二是用于丧葬的凶礼,三是用于军事的军礼,四是用于接待使臣、宾客的宾礼,五是用于朝会、燕飨、册命、乡饮酒礼、婚嫁灯方面的嘉礼,此即所谓“五礼”之说。


说到礼,必提仪,礼仪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但在中国古代,礼和仪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简单地说,礼是人们的行为规范,又是一种社会意识,它包含有一系列的制度和规定。而仪,则是反应礼的仪式仪节,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根据礼的内容和规定,形成的一整套系统而完整的程序。



看了这本书,才觉得我们现在承袭到先人的文化真的是少之又少,而且还扭曲了一些,当然也随着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也摒弃了很多封建的杀戮。尤其是在现在这个社会,礼仪变成了少部分人岁追崇的东西,如果这少部分人离开了特定的场景,那么讲究礼仪便成了一种迂腐,一种故作深沉,让人感叹之余,又多了一些失落。
从来中国都被称为礼仪之邦,而发展到现代社会后却现在毫无礼仪可言,人们追逐的只有名利钱财,心中有信任者几何?

之前看过一个纪录片《楚国八百年》,讲述的就是楚国的兴衰史,再看了《芈月传》以后,才深深的发现,一个再强大的人,如果仅仅是满足于现状,不对身边的形势作出判断,然后改变自己的处事方式,那么落后是必须的。楚国可以说是古代礼仪制度保留的最好的国家,他们的都城如此繁华,他们的礼乐如此美妙,如果这是一个太平盛世,没有战争,那就是最完美的时代了,可惜,他们生在战国,当君王都已经开始怡然自得的享受美酒和美人,那还有谁会来顾及国家的安危?
所以在一个公司中,最不能休息的是老板,也许他看起来得到了最多的利益,但是他需要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也是最多的,如果连他都觉得已经不需要努力了,那公司也就离关门不远了。

楚国的经历也告诉了我们,文化是一种传承,是一种稳固自己内心的东西,但是却不能将自己的人生仅仅沉醉在里面。很多人形容那些有文化的人是不食人间烟火,这是一种赞美,但是如果你真让自己不食人间烟火,那你只能等死了。所以我相信,在读史的时候,我们能让自己更加完善本身,但离开了史书以后,我们还是应该努力的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不让自己虚度每一天。

还有一个很大的疑问,很多时候看古装剧,里面总会有人说,我来自中国,或者说,我们中国,这也是一个疑问。

我始终以为,中国代表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朝时候的人应该是说我大清,唐朝的人应该说我大唐,如果非要用一个中字,那也应该是我中华民族,如果用中国,不是太现代了吗?
点击下列 蓝色文字 查看精选笔记
同读一本书
 | 不点就删了的大咖书单
 | 30年最有影响力的30本书|像《三体》一样爆火的哲学著作《物演通论》 |1000种免费下载Kindle书籍的方法 |多读书不如会读书 |改变世界的14本书 |豆瓣评分最高的历史小说 |冷门好书 |电子书阅读技巧 |

「倡导系统化阅读,鼓励坚持输出」
点击“阅读原文”申请成为书客


    关注 书客beta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