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决定我们的性别?

 

绝大多数人认为性别分为女性和男性,而这只是两个极端。...



前几天,一条微博引发对性别的关注和思考。

5月13日,奥巴马政府颁布“厕所令”,要求所有公立学校跨性别者可以按心理性别选择卫生间和更衣室。

5月20号,美国奥巴马政
府“厕所令”迎来升级。由此
引发了一场谈论性别自我认同与自由自由的讨论,下面的评论充斥着对于同性恋的支持或反对还有对政策实施的质疑和担忧。



其实,大部分人在一开始就站错了阵营。这是一个关乎同性恋权利但不止于此的法令。同性恋人群分成认可自己自然性别和不认可自己自然性别两种。跨性别≠同性性取向。由此可以简要归类为跨性别人群=一个人在心理上无法认同自己与生俱来性别的人群。



跨性别者是心理上不能接受生理上带来的性别,但性发育异常患者(Disorders of Sex Development)是从生理上就无法判定自己的性别。

性发育异常或先天性性别异常是指由于染色体,性腺及性解剖结构异常等造成的一类先天性疾病。人类的性别可以通过染色体,性腺,生殖器,性激素及社会,心理等方面分辨。性发育过程是通过染色体调控性腺的分化,性腺控制外生殖器的发育完成。这三者在正常个体是一致的,当临床表现不一致时为性别异常状态,即DSD。

一个婴儿在出生的时候就被关注的问题是“男孩or女孩”,但事实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甚至说不出自己的性别。可能他外表与正常女性一样,而体内却长有睾丸;可能他长着男性的外貌,却有着女性染色体或卵巢;甚至有着男女之间的性器官等等,多达三大类27种。

由于对两性以外认知的局限,不处于男女两性极端的人群不被社会理解和接受。在这个性别歧视还未消亡的世界上,这些性别不定的婴儿在起跑线上就被叫停。


近年来,DSD的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均呈现增加趋势,但诊疗模式却没有与日俱增,大部分医院对这类疾病采用专科诊疗替代多学科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eam),例如通过外科医师纠正生殖器畸形,而忽略了内分泌,精神和心理等方面的诊疗。DSD诊治涉及医疗家庭,社会,伦理,经济以及人文等多方面,需要长期甚至终生进行治疗的慢性疾病。而其中对人力财力要求很高,我国到现在没有专业的协会或组织拥有这种建立标准化DSD-MDT的权利。

这是在百度上找到的唯一一个对dsd患者救助的项目,此项目面向的群体是“上海市”“0-18岁”“特困家庭”,实施项目的时间为1年。这几个门槛的设置,能进入该项目的人群已被筛掉大半。

直至今日,大部分对患DSD人群的关注甚少,甚至对此一无所知。在一个占总人数大概8%的同性恋还在一分一毫争取权利,捍卫自由的时代里,仅占1/5500{1}(不足1%)的dsd人群的声音很快就被喧嚣覆盖。但中国有着13亿人口的基数,这类人群的声音不容忽视。
summary
不论是性发育异常患者还是对自我性别心理不认同的群体,在整个社会中毕竟只是小部分人群,传播学有一个说法是沉默的螺旋效应,如果社会大部分人不为他们发声,他们微弱的声音将变得越来越小。对两性,三性,多性给予平等理解尊重和机会,才是性别这台天平秤的维持点。

男性和女性不只是生物界的问题,它关乎我们的想法,我们的思想。男性和女性之间存在一种延续性,很难在中间恰好画上一条分界线。而中间地带有着不同区别。 但这绝不是可以通过建立第三个厕所或设立第三性别可以解决的问题。

希望社会和国家能给予他们关注和医疗帮助,也希望那些介于两性之间的人群,在不影响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的前提下,坚持自己的性别爱好,不必要仅仅为了别人的眼光,为了能看起来更像某个性别,而去做一些改变外形伤害身体的手术。

#我们能接受不一样粉不一样绿的梅子桃子,能接受双黄蛋三黄蛋,有什么理由不接受如此多元丰富多彩的我们。#

参考文献:

1.Alan C,Altundas R,Topaloglu N,et al.Disorders of sex development[J].Rev Int Andro,2013,11(3):100-106

2.王富生.DSD疾病的特点及其MDT诊疗模式下的学科组成研究

图1截图于微博

图5截图于BBC纪录片《我性故我在》

图2.3.6.7.8.9截图于百度百科及百度新闻


    关注 宇航圆游宇宙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