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云集、大咖聚首,共同见证历史性时刻!中国医师协会肿瘤MDT专委会正式成立!

 

29日上午,各位院士和肿瘤领域知名专家共同见证了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MDT)专业委员会的正式成立。...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大会于2020年8月29日在北京顺利召开,会议采用了线上+线下同步直播的形式,聚焦肿瘤的精确诊断、规范化治疗以及多学科综合治疗,邀请到国内肿瘤领域知名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及讨论,为肿瘤专科医师及广大基层医院提供了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29日上午,在主会场,各位院士和肿瘤领域知名专家共同见证了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MDT)专业委员会的正式成立。
开幕式领导致辞
王洁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王洁教授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在抗疫取得阶段性成果之时,今天我们在此共同见证了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多学科诊疗(MDT)专业委员会的成立,肿瘤治疗已进入了精准诊治和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时代,新进展、新理念和新方法日新月异,催生了肿瘤诊治领域革命性的进展,在各学科越发细化的今天,更需要多学科团队之间的支持、协作和交融。
姚德明处长


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姚德明处长发表开幕式致辞,仅代表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向中国医师协会MDT专业委员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肿瘤患者和家属对肿瘤精准规范的需求日益迫切,对肿瘤防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各级医院的肿瘤诊疗水平仍参差不齐,由于学科的细化,不同医师在诊治过程中难免出现偏颇,因此有时并不能有效地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方案。高质量的治疗需求和有效的治疗模式的矛盾十分突出,MDT疗专业委员会因此而成立,多学科诊疗将联合多学科的力量,对患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将有效改善肿瘤患者状况,此外,也将推进专科医院和基层医院的治疗模式,同时为同行搭建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预祝本次大会圆满成功。
王辰院士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王辰院士在致辞中指出:MDT有多层涵义,多学科诊疗体现了专科细分情况下的宽度和深度,MDT是现代医学能发挥到极致的一种方式。随着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变化,个体患肿瘤的几率都有所提高,“人只要活得时间足够长,患肿瘤其实是大概率事件,约半数人群可能会罹患肿瘤,尤其在老龄社会更明显”。

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诊疗均涉及多系统、多学科。目前的个体化和精准化治疗其实也涉及多学科,从基础到临床,从内科到外科。王院士指出,目前非常前沿的群医学概念,与多学科诊疗也有想通之处,“群医学”着重群体利益,在医疗资源有限情况下,采取更有效的措施为群体带来最有效和最大化的利益。“群”可代表患者之群、常人之群、医者之群和多学科之群,这是一种新理念,更值得大家关注。就像多学科诊疗,打破了既往一个人看病的常规,是值得践行的一件好事。
韩德民院士


中国工程院韩德民院士在开幕式发表致辞:非常荣幸有机会与肿瘤学届的各位专家共同见证MDT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作为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会长,仅代表中国医促会对中国医师协会MDT专业委员会的成立表示衷心地祝贺,希望在中国医师协会的带领下,多学科诊疗取得更好的进步。本次会议采用了线上、线上结合的模式,交流范围更广、更全面,现在已经入了信息化开放的时代,除了业界信息的交流,希望肿瘤防治和科普知识也能在会议中有所体现,为大众所接受,为健康中国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做出贡献。
李松林秘书长


中国医师协会李松林秘书长代表中国医师协会张雁灵会长发表致辞,在中国抗疫取得阶段性胜利之时,对MDT专业委员会的成立表示衷心地祝贺,对与会专家表示敬意与感谢,MDT在国际上已成为一种强制推行的医院诊疗体系,也已成为发达国家的诊疗工作制度。中国医师协会肿瘤MDT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一个现代国际全新医疗模式的成立,是我国卫生行业历史性和标志性的大事件,是广大患者的福音,希望今后在各位院士指导下,王洁教授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工作,取得旗开得胜的好局面。
赫捷院士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赫捷院士在致辞中表示,首先代表中国科学院肿瘤医院、国家癌症中心对中国医师协会肿瘤MDT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及学术大会的胜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赫捷院士表示,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和生命的第一杀手,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上升趋势。多学科诊疗历史悠久,上个世纪60年代,孙燕院士及其他院士发起并倡导多学科诊疗,尤其是肿瘤的多学科诊疗,MDT专委会的成立引领了当代的科学研究和诊断治疗的热点和关键,学会及很多专家均寄予了无限希望,MDT任重道远,希望MDT专业委员会能带领肿瘤战线上的同道们共同前进。
MDT专业委员会成立启动仪式
专家合影
学术活动环节
学术活动环节由宋启斌教授、程颖教授、刘伦旭教授、吴楠教授担任主持。
 宋启斌教授、程颖教授、刘伦旭教授、吴楠教授
韩德民院士


中国工程院韩德民院士从“健康中国-中国梦”、人工智能、我国肿瘤现状与挑战、肿瘤医学发展、机遇与挑战、等几个方描绘了《健康医学新时代》。指出了新时代人才要素,应具有民族文化自信、心胸豁达无畏、攻坚克难创新、复发型引领性。也指出了中国医改面临的两大瓶颈:一是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充足不均衡,二是大众医疗健康服务需求不断提升。

医疗健康服务新模式将从治疗为中心转向健康为中心,主要方法涉及互联网、大数据和医学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牵手医疗领域,将在医疗健康领域带来颠覆性进步。另外,韩德民院士强调了多学科协作在肿瘤医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目前我们已进入了世界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此格局之下,我们应自强不息,做好基础工作,掌握科技发展的龙头,将决胜千里之外。
李兰娟院士


中国工程院李兰娟院士主要从微生态研究现状、肠道微生态与肿瘤、微生态制剂和粪菌移植进展、COVID-19与肠道微生态四个方面讲解了《肠道微生态与肿瘤》。针对“肠道微生态与肿瘤”这一主题,李兰娟院士主要从肠道菌群致癌相关机制,与肝癌、结肠癌、乳腺癌、胰腺癌等相关的基础研究最新进展方面阐述了“肠道微生态与肿瘤”。李兰娟院士指出,肠道微生态可影响机体的抗肿瘤免疫,有研究显示,肿瘤免疫治疗依赖于肠道细菌,肿瘤患者肠道菌群结构显著影响抗PD-1疗法效果,有益肠道菌群可预防并改善肿瘤免疫治疗不良反应。
于金明院士


中国工程院于金明院士指出了肿瘤免疫治疗面临的“十大挑战”:肿瘤异质性、原发性与适应性及获得性耐药是最大挑战、IO+X:克服或延缓耐药并提高疗效的挑战、明确多重生物标志物与预后的关系并实现个体化精准免疫、临床前模型的临床免疫转化能力有限、理解特定器官的肿瘤免疫状况不够、如何寻找肿瘤免疫治疗更好的评价标准面临挑战、免疫维持巩固治疗时间尚无明确的定论、免疫治疗对正常组织的损伤有待进一步理清、类固醇与抗生素对免疫治疗的影响及挑战。
宋尔卫院士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宋尔卫院士从肿瘤生态系统、肿瘤免疫编辑、乳腺癌免疫治疗、挑战和展望四个方面阐释了《乳腺癌免疫治疗进展》。不同亚型乳腺癌的肿瘤突变负荷存在显著差异,免疫治疗主要用于三阴性乳腺癌。随后,宋尔卫院士分享了三阴性乳腺癌的最新临床进展,CAR-T治疗进展和肿瘤疫苗相关进展。宋尔卫院士指出了未来乳腺癌免疫治疗的研究方向:开发新的免疫治疗靶点、探索联合免疫治疗新策略并建立免疫治疗疗效个性化预测模型。
吴一龙教授


广东省人民医院的吴一龙教授从中国肺癌的治疗现状、多学科治疗展望、联合治疗方向三个方面探讨了《肺癌多学科治疗的未来方向》。肺癌目前有7个重要靶点可用,未来可通过第二代测序技术(NGS)一次性发现更多可药用靶点,此外,新型靶向药物尤其是HER2偶联药物的出现将为多学科诊疗带来更多挑战,今年中国高峰论坛共识也体现了多学科诊疗的新方向;多学科诊疗体现在患者方面,也有新趋势即价值医疗,今年COTNG提出了四个评分,旨在多方位“提高”患者总生存;早期治疗在多学科诊疗中显得尤为重要,今年或明年辅助靶向治疗将成为临床实践的重要部分,将改变临床实践。
王洁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洁教授从多学科诊疗模式的发展历程、中国MDT现状和中国MDT专委会工作规划三个方面阐明了《中国医师协会MDT专委会的任务与未来方向》。王洁教授指出,肿瘤医学发展里程碑式的进展包括三方面:精准医学、规范化诊疗和多学科协作,多学科协作是精准医学和规范化诊疗的基础,“分久必合”,MDT是对肿瘤分科愈来愈细化的反正。并指出,肿瘤多学科治疗是医学模式改变的需求、医学发展的需要和患者的就医要求。中国MDT也历史悠久,但相较于MDT较成熟的欧美国家,中国三家医院肿瘤MDT模式约为20%左右,远没有达到需求。

王洁教授指出未来规划的主要包括8个方向:建立健全组织构架和平台;将循证医学、精准医学和MDT理念纳入肿瘤诊疗,建立标准流程;提高MDT规范化水平;提高肿瘤MDT管理质量;加强对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宣教;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巡讲和培训等;推动和开展转化性临床研究和其他。


    关注 医脉通肿瘤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