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0 究竟台灣創業有何優勢?

 

如果我要選擇移民台灣,我需要創業!那麼,台灣的創業環境又有何優勢呢?...


關注“我愛台灣”微信平台,給你一百個喜歡台灣的理由
微信ID號:ILOVETAIWANSOMUCH
台灣的移民,屬於投資移民,創業類型的投資移民。無論你是哪個國籍的人士,要想移民台灣,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過投資20萬美金(某些類別是600萬新台幣)到台灣開公司,做生意。

但話說回來,做生意談何容易?

台灣的創業環境究竟有何優勢?

本次分享的作者是

一個舉家來台創業的香港人,以自己的切身經驗告訴你為什麼台灣做 創業有很大的優勢。



2015年,台灣的全球創業精神排名第8位,而2016年的排名則晉升了2位,排名第6位。
 

是沒有資源還是充滿機會?

跟亞洲其他已發展國家如香港,韓國,新加坡等相比,台灣工資低、物價低這事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從這一個角度來看台灣的社會與創業環境也許是沒有資源,但換個角度去看,物價和薪資水平低對想成立 Startup 的創業家來說,其實有很大的優勢,有3個原因支持這事實:

(1) 創業機會成本低

說到台灣的大學生,總會聯想到一個詞“22k"。根據維基百科對22K的解釋是每月薪資新台幣二萬二千元,源自中華民國教育部推動的大專畢業生至企業職場實習方案,後引申為形容台灣年輕勞動力低薪化的借代詞。很多人在選擇移民台灣的時候,旁邊總會有人說,“台灣薪金好低,你看,22k,怎麼生活?”但此時,我們應該回到問題的最根本,移民台灣的方式是創業移民,人力成本低對於創業人士來說,未嘗不是一個利好因素。

因為物價低,個人生活成本也低,跟其他已開發國家的人民比起來,台灣人創業或冒險的機會成本也比較低。在東京、首爾、香港,因為生活開銷高,一般的市民為了維持吃與住房的基本所需,幾乎必須把所有時間都投入現在的工作,開銷的壓力令大部份的市民都只能關注如何換到更好的工作,賺更多的收入。為了生計已經忙得焦頭爛額,要選擇跳出來創業,收入驟降到零,這事對很多人來說根本不能想像,天荒夜談。

而另外一個例子,新加坡的公民福利非常好,當公務員是人人稱羨的工作,政府會把優秀的人才送到如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等美國頂尖的學府進修。所以一般民眾冒險、創業的意願也沒這麼強。

台灣在這點上,壓力明顯比較低,有經濟空間來冒險與嘗試,尋找不一樣的路。

(2) 創業資金門檻低

台灣工資、租金的低水平,也讓創業的資金門檻相對較低。在東京、香港的年輕創業者需要投入的成本,尤其是人力、租金,對他們來說都是非常嚴苛的負擔。舉個例子,在香港租一個數百呎的地鋪,租金可能高度數十萬甚至幾十萬,這個數字或許是很多有創業夢的人的創業成本了。而台灣,租金低很多,同樣大小,或者只是1-2萬而已,當然要視乎地區。

無疑,租金成本降低,對於創業人士來說,這是一個很大的優勢。

(3) 好的 Startup 較有能力招攬到優秀人才

台灣沒有太多的跨國企業,一些還不錯的人才,受限地域限制,在本土企業的薪資水平和成長都很有限,這些本土企業的薪資水跟 startup 從幾年前很遠的差距,到這幾年已經相去不遠。Startup 比較有機會招募到這些人才。在其他國家,例如在香港創業,就很難用薪水吸引到如在 HSBC, IBM 等跨國企業工作的人才。
 

雖然台灣的創業精神排名為全球第6位,但還有進步的空間

技術型經濟的優勢

新加坡和香港都是以貿易起家的港口城市,他們的優勢是地理環境好,社會國際化,金融架構穩定,稅率低,英文普及等等。但這兩個以金融、貿易、房地產、服務業為主的城市,在以科技與產品為核心的新經濟體系中並沒有特別的優勢。市民一般不重視資訊工程、電子硬體工程等技術。

舉例來說,主修電腦科學 (Computer Science) 的大學生畢業後一般的出路是去外商、銀行當 MIS,做的主要是維護系統或解決公司其他部門的 IT 問題,離「產品」、「研發」遠得很,這現象讓香港、新加坡的科技產業比較缺乏開發產品的能力。軟體如此,硬體、製造方面差台灣就更遠了。 對新加坡和香港人來說,進入金融、法律或諮詢這種具高度專業性的服務業才是人生「勝利組」,而台灣過去以科技業、製造業起家,從「科技新貴」這個詞就可看得出來,一個社會對這個職業 / 產業的重視,台灣擁有優秀的軟硬體工程人才庫,這在以科技與產品為核心的新經濟體系是很吃香的。政府的大力發展,在台灣各地都有很多以特定行業為主題的工業園區,例如高雄軟體園區,楠梓園區等。



台灣不同地區,均有不同類型的創業區域,為創業人士提供參考

友善的本土市場 (Home Market)

很多人都覺得台灣市場太小無法養活大企業。這當然並非完全是事實。更重要的是,這不應該成為不創新的藉口。以色列和芬蘭人口只有800萬和550萬,但前者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公司數量排名全球第四,僅次於美國、加拿大、中國大陸,後者則締造了 Nokia 、Angry Bird 等家喻戶曉的品牌,只要有進軍國際的雄心和實力,本土市場的大小對創業家不應構成障礙。 台灣市場最危險的地方是它不夠大也不夠小。但對於軟體、電子商務、移動、網路領域的科技 startup 來說,台灣是一個非常友善的市場,讓 startup 團隊有一個扎實的 home market,原因有三個:

(1) 台灣人對新科技、新產品接受度高

台灣網路基礎設施完善,智慧型手機普及,在這樣的狀況下,台灣人接觸數位、科技產品的頻率相當高,也很願意擁抱新科技、新產品,舉例來說,Facebook 在沒有設立台灣辦事處的情況下,能有 1500 萬個月活躍使用者,滲透率65%達全球之冠。

而通訊軟體 LINE 在日本和台灣都是市占第一的通訊軟體,但 LINE 在日本只有42.8%的滲透率(註冊人數5400萬),在台灣則有高達74%的滲透率(註冊人數1700萬),在台灣 LINE 可是連五六十歲以上的年長者都會使用,早已成為台灣人聯絡感情的主要工具。Uber、Airbnb、 Evenote 等國外服務,在台灣也有一定的接受程度。(下圖為line的註冊用戶)



(2) 電子商務發達,物流金流完善

台灣的電子商務非常發達,你們大概很難想像,在便利超商取貨付款、購票,對外國人來說是一件多麽神奇又方便的事情。根據一份2012年的報告,台灣 B2C 的電子商務營收佔整體零售業12%,僅次於印尼,排名亞洲第二,勝於日(7.6%)、韓(11.4%)、中國(6.3%)。 除此之外,台灣電商的「快速到貨服務」在亞洲也是首屈一指的,自 PC Home 在2007年首開 24hr 快速到貨的濫觴以來,現在物流在大都會區已經可以做到 5hr 甚至 3hr 到貨,如此效率足以讓國外電商望塵莫及,近年更有一群電商前輩創立 UITOX ,把台灣電商的成功經驗帶到全亞洲。完善的物流和金流系統,讓台灣成為亞洲數一數二的電子商務王國。

(3) 市場巨頭少,對草根創業者有利

過去十幾年來,大陸一直是國際資本市場關注的焦點,也因此養出一堆龐大的企業,在大陸,當你的 idea 做出一定成績,很難不去引起百度、阿里巴巴或其他巨頭的注意,若這些巨頭也想跨足你的領域,你很難跟他們龐大的資源做競爭(不是每個人都能像 Facebook 一樣上演大衛打贏巨人歌利亞的故事),所以大陸成功的創業家一般都是已具備一定實力、資本的人。草根創業者,尤其是年輕人,出頭的機率相對較低。而台灣正因為市場較小,養不出什麼龐大的怪物,成功的大多也是用相對傳統的手法經營,市場沒這麼競爭,對年輕創業家來說條件也沒這麼嚴苛。

科技在發展,時代在變化。工業4.0,第四次工業革命正在發生,而工業4.0,正好是台灣的三大強項:電子電機業,機械業,資通訊業的體現。無論是創業者還是開拓更多海外市場,優化生產線的改革者來說,台灣充分顯示了科技帶來的優勢。



台灣另一個優勢,成本的相對較低,新事物的認受程度,對很多創業人士來說都是一個利好的因素。如果你在香港,北上廣深,美加等,你希望來台創業,你的國際視野會給你帶來很多本地人或許未必有的優勢。而創業中的創新,也是台灣成功創業的關機。

曾經一位同樣來台創業的前輩分享過,“大膽跨出舒適圈,承擔適當風險去冒險吧!台灣的創業成本,你可以承受。既然可以承受,為什麼不去試一試?"

創業從來都不會容易,創業的道路上共勉!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可以關注我們的微信平台“我愛台灣”;

如果你想找小編聊聊關於移民上面的問題,可以回復“了解移居”給小編哦!


    关注 我爱台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