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访欧美,一场走马观花秀

 

李鸿章访欧美,一场走马观花秀1881年,伊藤博文作为日本访欧使节团成员之一,访问了欧美十多个国家,历...

 李鸿章访欧美,一场走马观花秀






1881年,伊藤博文作为日本访欧使节团成员之一,访问了欧美十多个国家,历时近两年,归国后,就任日本工部卿,不断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动日本工业的发展,并于1882年再次赴欧洲观察。而此时的晚清也在如火如荼的搞着洋务运动,然而仅仅时隔12年,历史的天平便偏向了日本,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中国战败,洋务运动的成果付之一炬。李鸿章也由此成为了千古罪人,晚节不保,一世英名任由后人涂抹,成为这场战争失败的替罪羊,从此大权旁落,幽居北京贤良寺,日本也因此成为中国周边最危险的敌人。可是人们终究不会忘记李鸿章,1896年俄罗斯帝国皇帝尼古拉二世举行加冕典礼,清政府决定派遣王之春参加此次盛会,但俄国要求参加人士只能是清朝王工或者大学士,于是此时幽居在贤良寺的李鸿章便成了不二人选。至此,李鸿章重新登上历史舞台,也登上了世界的舞台,开启了访欧之旅。

这次访欧之行,李鸿章本是背着甲午反思、虚心学习的目的而去的,然而纵观访欧整个过程,这场访问却成为李鸿章的个人走秀,几乎没有任何实质性的结果,唯一可以称得上是成果的只有与沙俄签订的《中俄密约》,但这份密约对晚清却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作用,被人们称为于中国无益,于他国有益的条约,但是客观的说,这份条约并不是李鸿章一个人决策的结果,而是由上层统治者同意的结果,在为期190天的访问时间里,李鸿章先后访问了俄国、德国、荷兰、比利时、法国、英国、美国、加拿大及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在这段期间里,李鸿章应付的都是欢迎宴会,时刻处在糖衣炮弹中,李鸿章已然成为各国争相追捧的人,因为每个国家都想在中国获得更多的利益,但是大多数国家也并没有得到一些实质性的利益,毕竟李鸿章纵横外交场合这么多年,也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但李鸿章这次出访仍是一场走马观花秀。

第一,李鸿章并没有像伊藤博文出访一样虚心好学。

伊藤博文在1882年赴欧洲观察的过程中,倾听了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的见解,接受了德国公法学者格奈斯特及其他学者和政治家的忠告,并且拜访了英国著名的社会学者斯宾塞,与他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在1882年5月下旬至7月下旬这段期间,伊藤博文每周三都听格奈斯特的学生毛斯给他讲解宪法,在出访奥地利时,他拜访了维也纳大学斯坦因教授。而李鸿章的访欧之行,几乎每天都是在参观,或是礼节性的会见重要人士,亦或是发表演讲,对于描写李鸿章访欧之行的文章,也大多是浓墨重彩的叙述了李鸿章如何被高规格的接待,丝毫没有实质性的内容,也许有人会说是出访的目的不同,造成了过程与结果的不同,伊藤博文出访是为了考察各国的宪法,而李鸿章的目的仅仅是为减少晚清利益的损失。但是作为一个最高决策的参与者,如果访欧之行只是眼观表面的东西,而不留下时间去观察一些更加细致入里的东西,去探究为什么晚清会落后于西方,那么这场访问本身就是没意义的,只能是李鸿章的个人秀。

第二,对西方的学习与羡慕仍然仅仅停留在器物层面。

也许洋务运动的失败,令李鸿章最为痛心的仍然是器物上的不如西方,因此,在这次访问中李鸿章参观了克虏伯兵工厂,与俾斯麦谈话,希望能够仿效德国军队,建设现代化军队,在交谈过程中,李鸿章仔细的听取了俾斯麦的一些看法,至于这些看法对近代北洋新军的建立有多大的作用也不得而知。但是李鸿章军事层面的仿效从来没有停止过。访问比利时时,李鸿章参观了著名的克革烈枪炮公司,在英国访问时,当李鸿章看到日本购买的富士级战列舰在建时,更是心痛自己一手承办的北洋舰队被毁之一炬,认为甲午战争失败是器物上的失败,向往英法之炮舰。但终究往事随风,不会再来,也无当年的雄威。

但作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作为世界著名的政治家,终究还是有眼光的,尽管已经垂垂老矣,但在每个国家参观时,仍然会感受到政教的不同,这种不同在李鸿章访问法兰西共和国时表现的更加强烈,在李鸿章出访法国之后写给友人的信中这样写道:“此行遍历诸大邦,亲觇富强之实效。中国地大物博,果能上下一心,破除积习,力图振作,亦何事不可为?日本变法以来不过二十年耳。”可见,李鸿章思想是有一点点变化的,但终究在封建官僚体制下生活了大半辈子,还是不敢触动这种皇权制度的,仍然甘心做一个裱糊匠,为晚清这座大厦缝缝补补。晚年这场访欧之行终究是没有太大的意义,只能说算得上为李鸿章一生再次添上了灿烂的一笔,在李鸿章谢幕之前让他表演了一场完美的个人秀。

西汉强盛的基因


    关注 一起交谈古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