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溜故事】林语堂夫妇的婚姻爱情观

 

林语堂夫妇的婚姻爱情观民国年间著名诗人徐志摩的婚姻、爱情观为世人所诟病,他不顾世俗的礼教,道德的规范,破坏自...



林语堂夫妇的婚姻爱情观

民国年间著名诗人徐志摩的婚姻、爱情观为世人所诟病,他不顾世俗的礼教,道德的规范,破坏自己的家庭,插足别人的婚姻,最终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一代文豪35岁殒落,令人叹息!若他在婚姻生活里不那么的离经叛道,能够有一点点的道德观念,享受婚姻所带来的家庭天伦之乐,或许也就不会有后来的英年早逝吧,当然这一切也只是设想!而相反的,林语堂夫妇在这方面为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表率,值得后人借鉴!

因缘巧合的结缘




其实,林语堂与廖翠凤的结缘,是一场无心的插柳。

当时,他的恋人是厦门鼓浪屿陈家的小姐陈锦端。可是,陈家是厦门数一数二的大富豪,陈父讲究门当户对,还在私下里找到林语堂,委婉地跟他提起隔壁廖家的二小姐贤惠又漂亮……

林语堂听出了陈父的意思,闷闷不乐。在家人劝说下,他来到廖家相亲。其实廖小姐早已对林语堂芳心暗许。林语堂曾在文章里写道:“我从上海圣约翰大学应邀到他们家去吃饭。在吃饭之时,我知道有一双眼睛在某处向我张望。后来我妻子告诉我,当时她是在数我吃几碗饭。另外我知道的,我路途中穿的那脏衬衣是拿到她家去洗的。却从来没人把我向她介绍过。”从这些文字看,无心插柳柳成荫,也可以是一段佳话的开始。

后来廖翠凤上了圣玛丽亚书院,她听说林语堂在圣约翰大学读大二时连续三次上台领奖,大出风头,对林语堂更有了钦佩之情。而当二人拟订终身时,廖翠凤的母亲却站出来反对说:“和乐(林语堂的本名)是个牧师的儿子,家里没有钱。”母亲以为有钱才能给女儿带来幸福,但廖翠凤偏偏坚定而执著地回答说:“穷有什么关系?”简单的一句话却瞬间打动了林语堂的心,成就了一桩金玉良缘。

然而林语堂和陈锦端毕竟曾经相爱的,但是他们也知道,过去的日子已经回不去了。成婚当晚,烛光中,林语堂站在窗前,痴痴地看着隔壁陈家,佳人已去,再也寻不见她美丽的身影,爱情留不住,就守住婚姻吧。他拿过结婚证书对妻子说:“我把它烧了,婚书只有在离婚的时侯才有用,我们一定用不到。”烛火点燃了婚书,红红的火苗证明着林语堂要和妻子白头偕老的决心。
患难与共的岁月


婚后不久,林语堂带着妻子到了美国,两人在波士顿租了两间房,就开始了留学中的婚姻生活,翠凤不愧是钱庄人家的女儿,很会精打细算,就那么一点钱,饭菜也能做得花样百出,让林语堂刮目相看。

心踏实了,林语堂一头扎进了哈佛大学图书馆,像海绵一样争分夺秒地吸取知识。

在哈佛读了一年,他的助学金却被停,而后他们到了法国,又转到德国。林语堂先在歌德的故乡耶鲁大学攻读莎士比亚,获得硕士学位,又到莱比锡大学攻读比较语言学。经济困难时,廖翠凤只得变卖首饰以维持生活。

结婚快四年了,廖翠凤才敢怀孕。由于经费不足,他们不得不决定回国分娩。此时,林语堂正在准备着博士考试。林语堂上学以来,从不把考试当一回事,他的老主意就是只求及格,不临时抱佛脚,所以绝不惊慌;而廖翠凤却胆战心惊,替他着急。

博士论文考试的最后口试,林语堂要从这个教授房间跑到另一个教授房间,轮番答辩,挺着大肚的廖翠凤在外面焦急地等待着,倚闾而望。已到十二点了,林语堂才出来,廖翠凤问:“怎么样啊?”林语堂说:“合格了!”廖翠凤就在大街上给了他一吻。这一吻,宣告了林语堂学生时代的结束,他获得了莱比锡大学的语言学博士学位。
夫唱妇随的婚姻


1927年至1936年,林语堂在上海,夫妻二人带着女儿,住在一个小院子里,生活简单而温馨。

这时候,陈锦端已经学成回国,在上海中西女塾教美术,求婚的人踏破了陈家门槛,锦端依然不为所动,她心里还装着林语堂。翠凤善解人意主动请来锦端做客。每次锦端要来,林语堂都十分紧张坐立不安,女儿不解就问妈妈,翠凤笑着说,“爸爸曾喜欢过你锦端姨。”弄得林语堂很尴尬,只好默默抽烟斗。

锦端眼见林语堂一家人和乐融融,林语堂已习惯了翠凤的精心照料,整天叼着烟斗欣赏着庭院美景,享受着安逸的婚姻生活,终于决定结婚。陈锦端32岁时才嫁给了厦门大学教授方锡畴,可惜她一直没有孩子,只好领养了一男一女以享天伦之乐。

1936年,他们一家再赴美国,林语堂出于写作需要,雇了一个秘书,专职仆人却雇不起了,只能用钟点工。家务劳动的重担就压在了林夫人肩上。

抗战初期,林语堂写了不少文章宣传抗日,廖翠凤也走出家门,担任了纽约华侨妇女发起的救济会的副会长。每天从上午11点到下午4点半,她到第57街的救济会办公室上班,向纽约的贵妇人们宣传抗日,开展募捐活动,还召集救济中国难民和孤儿的各种会议。

廖副会长向救济会提出的许多建议和计划,常常令人拍案叫绝。时间一长,她才透露其中奥妙。林语堂不仅支持夫人从事社会活动,还对救济会的工作很感兴趣,经常为廖翠凤出谋划策,夫唱妇随,锦囊妙计皆出自幽默大师。

1966年,他们回到了台湾。1976年3月26日,林语堂逝世于中国香港,灵柩运回中国台北,埋葬于林家庭院的后园,廖翠凤仍与他终日厮守。
平淡动人的爱情


其实,廖翠凤不属于美女,但是她却懂得爱,也因此,他们的爱情十分平淡,却有百分的动人。

廖翠凤以中国传统女性的温良恭俭,容纳了林语堂所有的放肆和不安分。林语堂是读书人,有着读书人的多愁善感,情绪激动时,见残月感怀,见落花伤心。廖翠凤对语堂很理解,但对他以外的一切艺术家,都比较反感,并一概觉得他们是不切合实际的人。

三个孩子常说:“世上找不到两个比爹妈更不相像的人。”林语堂外向,廖翠凤内向,林语堂是气球,廖翠凤是压载物。没有压载物的气球会碰到灾祸。廖翠凤生性严肃,有条有理;林语堂他乐观,任性,总是魂不守舍,对人生抱着顽皮的看法,讨厌一切拘谨和约束。他和她看上去是那么不相同的两个人,却偏偏爱得深情无比。他们相濡以沫,恩爱有加,互相体贴和关心,堪称夫妻中的典范,林语堂得意地说:“我把一个老式的婚姻变成了美好的爱情”林语堂认为廖翠凤属于接纳万物、造福人类的“水”,而自己却是凿穿万物的“金”。

当很多文化名人抛弃旧家庭的发妻,另找时髦的知识女性时,翠凤也担心丈夫会喜新厌旧,林语堂就安慰她“凤啊,你放心,我才不要什么才女为妻,我要的是贤妻良母,你就是。

和在一起的人慢慢相爱,夕阳西下,相互牵手,谈笑风生。这就是林语堂和廖翠风的爱情。我们可以耐心地等,幸福可以来得迟一点,慢一点,只要它是真的,最后都能来到身边。幸福之道,其实就是一个喜悦丰盈的心态,不管与谁在一起,不管得到什么,或者遇到什么,都会感到幸福。真正的爱情并不一定是他人眼中的完美匹配,而是相爱的人彼此心灵的相互契合。

林语堂与廖翠凤的爱不仅温润着他们自己,也温润着世俗的心。不求情谊绵绵,但求天长地久。廖翠凤是喜悦的,在自己对林语堂钟情的那一时刻,从心底开出一朵艳丽的花。林语堂也是个懂得珍惜的人,两个人相亲相爱,互帮互助,走过人生的大半辈子。就如哲人所说的:“我一生最奢侈的事,就是途中与你相遇,然后相濡以沫,共闻花香。”

1969年1月9日,在中国台北阳明山麓林家花园的客厅里,一对喜烛点燃了,林语堂夫妇想悄悄庆祝结婚五十周年。他们认为这是他俩的事,不让外人参加,然而,还是被至爱亲朋包围了。林语堂把一枚金质胸针献给廖翠凤,上面铸了“金玉缘”三字,夫妇俩庆祝结婚五十周年,林语堂给翠凤买了一个手镯,手镯上刻着若艾利著名的《老情人》:

同心相牵挂,一缕情依依。岁月如梭逝,银丝鬓已稀。幽冥倘异路,仙府应凄凄。若欲开口笑,除非相见时。

翠凤读着情意绵绵的话很是激动,半个世纪的相守最感幸福竟是此刻,七十四岁的老情人泪水涟涟……


醋溜山西

关注山西

长按识别上图二维码,关注我们

| 山西星星之火文化交流有限公司出品 |
联系电话:13935191508
联系人:宝木


    关注 醋溜山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