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夸人”?

 

“夸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处世技能,但技巧性很强。因为夸不好,就会起反效果。...



这里的“夸人”特指工作中的夸、礼节性的夸、公务性的夸或出于特定目的的夸。而出于真诚的、油然而生的夸不在此列,因为那不需要技巧。

学生工作后,迫于生存与发展的压力,难免要去奉承领导、客户与同事,这就涉及到“夸人”的问题,但是这种“夸人”需要一定的技巧,很多同学并不掌握,反而起了反效果。

“夸人”有六个原则:行动比语言好,间接比直接好,疑问比陈述好,明确比含糊好,公开比私下好,不夸比妄夸好。

下面以老师与学生为例,具体讲解一下夸人。

行动比语言好

“老师,你在课堂上讲的一些观点我不太明白,就记在本子上回家和父母讨论,现在能够理解了。”

“老师,你课堂上讲的内容太好了!”

第一句里没有一个夸人的词,但是不仅高度认可了人的存在,而且以实践行动体现出了人的存在具有极大的价值,因此能够形成强烈的心理冲击。而第二句充其量只是高度评价了人的存在,心理冲击力度有限,夸人的效果也有限,甚至会让追求存在价值的人感到反感。

间接比直接好

“啊!中秋节放假要取消一次课!太遗憾了!”

“老师,你讲得太精彩了!”

第一句也是没有一个夸人的词,但是一听就发自内心,真诚、没有掩饰、未经过算计,是一种自然状态下的直接感受表达。而第二句就不具备第一句的这些真实品质了,在当前胡说好话、乱奉承人成风的风气下,效果着实有限,可信度也有限。

疑问比陈述好

“老师,你这些观点都是怎么想出来的?!”

“老师,你这些观点真是太棒了!”

第一句的疑问在层次上、强度上、情感上都比第二句更进了一步,因此效果也提高了一层。

明确比含糊好

“老师,你昨天课堂上的‘思维训练’讲得太好了。”

“老师,你昨天的课讲得太好了。”

第一句的好处一是直接点到了被夸者的兴奋之处或得意之处,可以产生“心有戚戚焉”的认同感。或者说,夸人要夸到点。二是表明自己对待被夸者,不仅重视其人,而且重视其言、其事。效果自然远远好于泛泛而谈的第二句。或者说,夸人要夸到位。

公开比私下好

这个就不用举例子了,因为道理很明显,在公开场合夸可以让更多人知道被夸人所被夸的事,自然被夸人会感受更强烈一些。

不夸比妄夸好

夸人要看场合。比如在夸人者与被夸者之外还有更牛的人在场时,就不宜夸,否则会使被夸的人极不自在,而且如果因为这种夸奖作用于更牛的人而产生恶果,那被夸者甚至会忌恨夸人者了。再如谈生意的场合,就不能夸自己的上司大方、大度,这等于把领导架高,他就不好再过分杀对方的价了,赚不到钱,肯定会说你不懂事的。

夸人要看身份。被夸人的心理兴奋度是根据夸人者的层级而有区别的。层次越高、专业度越高的人夸,产生的心理兴奋肯定也更大,反之则反。因此当夸人者缺乏某一方面的资本时,不要在这个方面上去夸人,因为很难夸得专业,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夸人要看时机。比如你的领导事业遇到挫折了,这时你夸他水平高、能力强,会让他很难受。再如你的领导谋求更高的岗位失败了,这时你夸他前程远大,更会让他有气不打一处来。时机不对,夸人甚至会让被夸者有被讽刺的感觉,效果会很差。

当场合不宜、身份不符、时机不妥时,夸不如不夸,只要保持一个真诚的表情,也就足够了。

有时一个真诚、一个倾听、一个关注、一个会心的微笑,远比夸人效果好。

在工作中的“夸人”,与此机制类似,把内容替换一下即可。

综合运用上述的方法,并注意观察被夸者的表情与反应,进而不断调整与改进,基本上就会夸人了。

上大李晨

传授《人情练达的学问》。

培养情感与处世高手!


    关注 上大李晨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