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胶那些事儿

 

暗服阿胶不肯道却说生来为君容...



第177期

点击上方“医界书生”可以订阅哦!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的这首诗把杨玉环描成了天上的仙女儿,可见在当时杨贵妃的杀伤力有多大。古人称其肤若凝脂,天生丽质。那么杨玉环何以拥有如此魅力?

有诗为证:

铅华洗尽依丰盈,雨落荷叶珠难停。

暗服阿胶不肯道,却说生来为君容。

不难看出阿胶在美容养颜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今天书生给说说阿胶那些事儿。

阿胶,马科动物驴的干燥皮或鲜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胶块。是我国传统名贵的中药,与人参、鹿茸并称“中药三宝”,并有“补血圣药”之称。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

历史



阿胶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古书云“出东阿,故曰阿胶”。阿胶又称为“九天贡胶”, 源于清代。阿胶作为皇室贡品最早见于北魏《水经注》“岁尝煮胶以贡天府”。传说1871年清朝派四品钦差大臣监制“九天贡胶”,当时皇家专放养12头黑驴于狮耳山上,冬至时,宰杀取皮,煮熬八天成汁,第九天切胶成长方块状,凉干后进贡朝庭,此名当源于此。

现在制作阿胶用的是驴皮。早期用胶多样化,先秦有胶多种“鹿胶青白、马胶赤白、牛胶火赤、鼠胶黑、鱼胶饵、犀胶黄”,没有驴皮胶。至汉《神农本草经》有“阿胶”之名,但未指明是由何种材料制成。三国至南北朝之间,认为什么皮都能制胶。唐宋牛皮、驴皮胶已成两大主流,且驴皮胶药用好于牛皮胶。驴皮胶已占主导地位。明代己以驴皮为主,有的明代本草著作,甚至指出是黑驴皮。清代有记载:阿胶应以乌驴皮和阿井水制成,而把牛皮胶当作伪品,现《中国药典》已明确阿胶原料是驴皮,黄明胶是牛皮。

据历史可考,驴起源在非州及西亚,后扩散新疆、蒙古一带。西汉丝绸之路引进中原地区。驴适应性好,耐粗饲,繁殖力强,行动灵活,被农户广泛饲养,地位与牛马猪羊同等,这样也就有了驴皮胶。牛皮胶逐渐被驴皮胶取代,除了药效上的差别,主要是五代至宋实行的“牛皮之禁”有关。这一时期牛皮被官家统筹用于军事上甲胄、弓弩等的制造,而民间禁止私藏牛皮,所以驴皮取代牛皮大量用于阿胶生产。



制阿胶



从原料驴皮加工成阿胶的过程十分复杂,仅不可或缺的工序就有十几道之多,依次为泡皮、刮皮、焯皮、化皮、靠汁打磨、过滤、沉淀、出胶、切胶、晾胶、翻胶、擦胶等,而完整工艺包含着40多道工序。因为阿胶为动物皮熬制的胶质物,其性腻,味腥,不易粉碎,为了便于应用,古代即行炮制后方可入药。



南北《雷公炮炙论》:凡使阿胶,先于猪脂内浸一宿,至明出,于柳木火上炙,待泡了,细碾用。

梁《本草经集注》:阿胶作药用之,皆火炙,丸散须极燃,入汤微炙。

明《本草纲目》:阿胶,今方法或炒成珠,或以面炒,或以火炙,或以蛤粉炒,或以草灰炒,或酒化成膏,或水化膏,当各从本方。

清《本草汇》:糯米粉炒成珠。

现代阿胶的炮制基本继承传统的工艺,一是将阿胶捣成碎块烊化(放入水中或药液中加热溶化后服用),二是将阿胶块切成丁后,用蛤粉或滑石粉将其拌炒至鼓起呈圆珠形的阿胶珠。



鉴别



阿胶是一种名贵药材,常有伪品混充。正品阿胶黑褐色,平滑,有光泽。质硬而脆,断面光亮,碎片对光照视呈棕色半透明状。气微,味微甘,胶块打成粉呈棕黄色或棕褐色。取样品少许,灼烧,初者迸裂,随后膨胀,融化后冒白烟,有浓烈的麻油香气。用热水溶解后呈水浅棕红色,清而不浊,会有少量的类白色物质析出,液面有少量油滴。或手持阿胶用力拍打桌面,碎片断面呈棕色半透明无异物者为真,若拍打软而不碎者,则疑为伪品。



伪品:牛皮胶(黄明胶)是用黄牛的皮所熬的胶。深褐色,有粘性,质硬不易破碎。断面具玻璃样光泽,碎片对光照视呈乌黑色。灼烧有浓烈的浊臭气,水溶液液面无油滴。还有其他伪品就不一一详述了。

东阿是阿胶的出产地,千百年来以其独特的水质和工艺造就了东阿阿胶的精良品质,也成就了东阿阿胶的传世美名。历史上东阿的区划虽屡有变迁,阿胶制造的中心也屡有移易,但东阿阿胶的品质却千年不变,东阿阿胶的美名也世代流传。作为一种道地药材,它永远离不开地处鲁西的这片热土,永远离不开勤劳、智慧、质朴的人们,是他们延续了阿胶千年不衰的历史,万代相传的工艺,也是他们造就了丰富多彩的阿胶文化。

阿胶的临床功效及食疗养生等,书生以后会另起一篇。敬请期待吧!

——The end——
约稿邮箱:yjshusheng@yeah.net

长按下面的二维码,与医界书生共同成长


    关注 蚂蚁酷千奇百货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