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参考资料--追随大自然的脚步吴蓓

 

端午节...











参考资料: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学者认为,端午节起源于夏至,人们对夏至时节天文物候观测与理解,构成节日的主要内容。六朝时端午最终代替了夏至。原来夏至的一些节俗功能大都保留到端午节中。“端午体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为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而采取的防范措施和手段。”此外,大家熟知的端午节纪念屈原,也是节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传说屈原投江之后,每到 五月五日屈原的祭日,人们都把米饭扔到河里纪念屈原。一天晚上,有人梦见屈原面黄肌瘦,上前询问。原来,百姓投往河里的米饭,都被鱼鳖虾蟹吃掉了。屈原没有食物可吃,所以面黄肌瘦。他问屈原不知怎样才能不让鱼鳖虾蟹吃米饭。屈原告诉他,如果用箬竹叶包饭,做成尖角的角黍(即粽子),鱼鳖虾蟹见了,以为是菱角,它们就不敢再吃了。那人醒后,就把此梦转告给乡邻。第二年的端午节,人们就照梦中屈原说的方法去做。不久,屈原又托梦给那人,感谢人们送去的粽子。以后人们渐渐形成了包粽子的习惯。

粽子还有阴阳抱合的含义,粽叶为阴,糯米为阳。“盖取阴阳尚相包裹未分散之象也。”(《玉烛宝典》之五)剥食,象征释放阴阳之气,以“辅替时节”

根据农时与气候,此时正是疾病流行以及毒虫繁殖的阶段。在民间这天要挂香包、带五彩线、插艾草、菖蒲、划龙舟、饰“五毒”图案、喝雄黄酒等等。

“五毒”是指五种有毒的害虫:蛇、蝎、蜈蚣、蜥蜴和蟾蜍。小孩子的衣服上、鞋袜、肚兜绣上五毒图案,用来辟邪。古时,还要在门窗上张贴 “艾虎”和“葫芦”图案的剪纸,以防止毒虫爬进室内。山东地区端午节多剪一个葫芦形状,内装五毒。

葫芦配宝剑,加上“艾虎”,这些图案都是有除“五毒”的寓意。

火钳夹蝎子,葫芦降五毒,这都是端午节里民间的风俗信仰。

彝族崇拜葫芦为神灵之物,就在葫芦上绘制吞口。虎头怒目,虎口中画阴阳鱼。

民间艺术家段彩霞的公鸡食五毒剪纸

楚国帛书甲篇白话译文 “岁星所在的区域对应着人间的邦国。如果天上有五妖星运行,春夏秋三季刮寒风,影响草木蕃息、人民生计的话,夏季应该在手腕上系五彩丝线避免灾祸。在夏季五月还应举行傩祭(戴面具跳娱神舞蹈)以驱邪扶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王力主编第四版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做好的五色线,在早晨给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孩子说话。五色线可以避蛇蝎类毒虫伤害保平安。有的地方的习俗是带一个月,有的地方是带到七月七。七月七后拿下来接成绳子,放在河里为牛郎织女搭鹊桥。

端午佩香囊,香囊具有驱虫、避瘟、防病的功能。

香囊常用中草药有:雄黄,朱砂、香药、苍术、白芷、菖蒲、冰片、牛黄、川芎、辛夷、艾草等。过了端午节可以把佩戴过的香囊扔掉,以弃除瘟病。

《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青气”。采艾草扎成人形,悬挂门上。艾草是药用植物,传统艾灸,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成分。艾草有特殊香气,具有驱蚊虫的功效。端午节期间,艾草含艾油最多,功效最好,人们插在门上,或在室内燃烧, 它散发的气味能驱虫杀菌。

晋代《风土志》有“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裁之。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菖蒲插在门口,邪气鬼魅不敢进门。我国现存第一部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将菖蒲列为上品药物,称它“开心孔,通九窍,明耳目,出声音。”唐代医家孙思邈也说它“久服轻身,聪耳明目,不忘,不迷惑,益心智,高志不老”,并把它列在《千金翼方》治健忘10味药物的第二位。葛洪《抱朴子》记载:有一位叫韩众的人,坚持服菖蒲13年后,竟遍身长出细毛,不畏严寒,到冬天仍袒衣露胸。更令人诧异的是,服菖蒲后他记忆大增,能“日记万言”。菖蒲的采集也有讲究,《遵生八笺》说:“须在清净石上,水中生者,以南流水边者佳,北流者不佳。”

端午节有一个送礼物的活动。其中一种礼物是蒲扇(菖蒲草制作的圆形),扇子象征性的代表太阳,折扇展开后(半圆形)象征太阳的光芒。

用水煎菖蒲、艾草、凤仙、白玉兰等花草或柏叶、大风根、桃叶等,用煮出来的水洗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准备一盆艾叶水,请孩子们排好队,家长或老师用菖蒲沾盆里的水,在孩子的双手、额头、脖颈轻轻拂拭一下,表示驱除晦气。

端午节饮菖蒲酒。用菖蒲制成菖蒲酒,具有性温味辛特点。对肺胃均有益,可延年益寿。《本草纲目》载:“菖蒲酒治三十六风,一十二痹,通血脉,治骨瘘,久服耳目聪明。”

宋朝诗人梅尧臣在端午节时,无菖蒲浸酒宁肯不饮,在端午日的诗中写道:“有酒不病饮,况无菖蒲根。”他傍晚得到菖蒲时,写下《端午晚得菖蒲》:“薄暮得菖蒲,犹胜竟日无。我焉能免俗,三揖向尊壶。”

把菖蒲酒洒在墙壁门窗四周,据说可以避免虫害。

“五月五,是端午,背个竹篓入山谷;溪边百草香,最香是菖蒲。”江南人家每逢端午时节,除了艾叶还会悬菖蒲、于门、窗处。“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

这天还是药王神生日。民间习俗认为,端午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端午遍地皆药,这天最适合炮制。“端午节期间,百草为药”的说法,

古代,端午期间戏院上演的戏,常见的有《盗仙草》和《斩五毒》。《斩五毒》是纯动作的戏。剧中角色五毒由武行扮演,脸谱画的是五毒。先行表演各种技巧。继而钟馗持剑“跳判儿”,最终斩杀五毒。

可以请5个孩子扮演五毒,一个孩子扮演钟馗,模拟斩五毒的过程。

民间还有悬挂钟馗像的习俗,而且在五月要挂整整一月。


    关注 静观万物皆自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