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香百媚态伶仃:敦煌仕女图

 

敦煌壁画中曼妙的飞天究竟是什么来历?这需要回到印度的语境中,去寻觅那些在古老的神话中诞生,数千年来留下了...



敦煌壁画中曼妙的飞天究竟是什么来历?这需要回到印度的语境中,去寻觅那些在古老的神话中诞生,数千年来留下了无数奇异美妙故事的“阿波斯罗丝”——天女。

飞天无疑是敦煌壁画的标志和象征,不过,飞天形象并不仅仅属于敦煌,比如,云冈石窟的飞天雕像也非常有名;进一步,飞天形象也不仅仅属于中国佛教艺术,在印度、中亚、东南亚以及日本,飞天形象也都极其迷人:但凡有佛教艺术的地方,飞天形象必然会出现。


该藏品已收入博鉴藏品库,更多咨询请拨打全国免费热线400-077-5822

飞天形象是如何产生、如何演变的?这是一个言人人殊的问题。学界多从印度古代文化中的乾闼婆、紧那罗甚至是金翅鸟等神话形象上追溯飞天的渊源,最常见的说法是将飞天与乾闼婆相关联,认为飞天是“伎乐天”,即“香音之神”或“音乐之神”。

乾闼婆在印度神话中是天国乐师,善于演奏乐器,这与飞天形象有密切的联系,但思考一下,便会发现乾闼婆并不是飞天形象意义的根本所在,因为飞天形象的要义显然在于歌舞,而非演奏。“飞天”之“飞”的意义固然在于飞翔,但这只是汉语言表达中字面的意思,因为佛教中所有的天神都会飞翔,真正使飞天区别于其他天神的显著特征并不在于飞翔,而在于歌舞或飞舞;再者,“天”的意义也不在于“(天)神”,因为无论乾闼婆还是紧那罗,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天神,而是半人半神、类似于精灵一类的存在。人们常常从“飞”和“天”的角度来理解飞天,实际上是对飞天形象的误解,因为“飞天”的意义并不是在天空中飞行的神,而是天庭的舞女,即天女或仙女。

现存新德里国立博物馆、出现于笈多时代的浮雕《飞天》约创作于公元六世纪,一般认为它描绘的并非乾闼婆与天女,而是一对持明,其飞舞的姿态飘逸轻盈,围绕在身边的迎风招展的飘带显然更接近敦煌的飞天壁画。不过,与霓裳羽衣的敦煌飞天艺术相比较,可以看出,这里的飘带并没有衣饰或羽化的作用。

埃洛拉石窟第16窟凯拉萨(纳塔)神庙主殿高塔外壁上,雕刻有著名的飞天形象,但并无类似于敦煌壁画中飞天那种长长的飘带,她们多是扭身曲体,以飞舞的姿态显示出强烈的动感。因此,与其说她们在“飞”,不如说她们在“舞”,这似乎更接近于飞天或天女形象本真的意义。

联系我们

广州博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集征集、评估、展览、销售、保管、交流、委托拍卖、电视夺宝为一体的全方位运营平台,主办栏目:广东广播电视台《百年艺术》栏目

微 信 号:bojianwenhua(←长按复制)

公司地址:广州市天河区黄埔大道西33号三新大厦8楼

联系电话:400—077—5822


你的点赞和转发,是我持续更新的动力!


    关注 博鉴文化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