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及其他:四五月读书小结

 

最近你在读哪些书呢?...





一段时间在追FX的新剧 The People v. OJ Simpson: American Crime Story,剧情主要就是把当年OJ Simpson的案子重新还原。在饶有兴致地研究几个主演和事件当事人如何相似的同时,我也系统地研究了一下美国的司法制度,陪审团制度的产生、它是否公平等等。看一部休闲娱乐的电视剧居然变成了一次很好的扩大知识面的机会。读书亦是如此。我常反省不能总看小说,要多读其他的题材,比如非虚构、传记类,历史类等等,涉猎更广。四五月读了几本书,除了上一篇推送强烈推荐的 One Child,其他的就不一一写书评了,简单总结一下。

The Lost Art of Reading


《洛杉矶时报》评论家David Ulin 几年前的一本小书。作者认为,信息时代给阅读带来了很多的障碍,人们在推特脸书上不断更新自己的状态,把那些微不足道的事情公之于众,是极为肤浅的行为。而阅读,是一种在这个众声喧哗的时代的无声反抗,它让我们静下心来,用我们自己的节奏,慢慢地,往更深入的地方前行。

虽说是讲读书,作者并没有举什么具体的例子,而是把读书这个及其私人而又抽象的过程化为一篇优美抑扬顿挫的长篇散文,将他读书的小嗜好、享受读书的乐趣用诗一般的语言展现出来。

For many years, I physicalized my reading, understanding cities by their bookstores, recalling trips in terms of what I read.

 

(Reading) It is an illusion, a trick of ink and paper; sure, all literature, all art, is a construction, a creation, flawed and flimsy, an attempt to remember, in symbols, the substance of who we are.

 

Rereading can be a tricky process, in which, for better or worse, you’re brougt face-to-face with both the present and the past. It is different than reading, more layered, more nuanced, with implications about how we’ve changed.
The Lost Art of Reading: Why Books Matter in a Distracted Time

By David Ulin

Sasquatch Books (2010)

151 pp

推荐指数:四颗星
奇鸟行状录
对村上春树并不太熟悉,只看过《挪威的森林》和《1Q84》,仿佛没有太多资格做深入系统的评论分析,而且这本书也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解释的清楚的。这本书好像是他为数不多的超长篇幅的小说,译者林少华将它称之为他的巅峰之作。有人评论这部小说有很多的影射,反应当时日本社会和人精神层面的不安和肮脏现状。撇开这个不谈,村上春树真的是个讲故事的高手,他不慌不忙,一章一章慢慢地铺陈,在恰当的时候闪回,恰当的时候交待人物过去,恰当的时候加入大段的插叙,我觉得技巧相当高超。不过,过于复杂的情节让他自己都写糊涂了,最后的结尾很多伏笔都没有交待清楚。难怪《纽约时报》书评里笑他:“ by the book’s way mid-way point, the novelist-juggler has tossed so many balls in the air that he inevitably missed a few on the way down.”

七百多页小说中最精彩的莫过于讲战争的那部分,间谍行动不仅仅扣人心弦,满足了我们对剥人皮的猎奇心理,更重要的是,村上春树把对战争的反思、对人的影响上升到了一个哲学的高度——就是在井下间宫中尉的顿悟。“空壳”仿佛是村上春树小说中一个重复的主题。

我觉得自己生命的内核——大约是内核——业已在井底那一天仅射进十秒或十五秒的强烈光束中焚毁一尽。那光束对我便是神秘到了那般程度。很难解释为什么,总之如实说来,从那以后我无论目睹什么经历什么,内心都全然不为所动。……我还不止一次梦见自己在井底活着腐朽下去,有时甚至以为那才是真正的现实,而眼下日复一日的人生倒是梦幻。
在这本1994年出版的小说中,那些非现实的魔幻色彩,通过井中的墙壁可以进入的另一个世界等等或多或少能找到一些《1Q84》的影子。也许只有在一些极端的我们不熟悉的比如战争、疼痛、死亡的情况下,我们才会对生命有更深层次的感悟,这也许是书中的奇怪的发条鸟的存在给我们的暗示吧。

另外,关于村上春树的作品算不算是纯文学多说两句。在大众的眼里,仿佛畅销就意味着不是纯文学。托马斯福斯特说,类型小说和纯文学之间的一个差异就是这部小说和下一部之间的变化幅度有多大。这样看来,从1987年的小资风浓郁的《挪威的森林》到1994年讲战争讲人性的《奇鸟形状录》,村上对自己固有风格的突破的决心还是非常明显的。

奇鸟形状录

村上春树 著

林少华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

723页

推荐指数:五颗星
When Breath Becomes Air
又一部讲死亡的书,同样是医生,只不过这次叙述者也是患者。作者是一位身患肺癌的脑神经学医生,还是文学硕士,这让他对死亡、疾病有了多层次的理解。期望很高,读后却觉得有点失望,本想借此了解一些脑神经外科的知识,但是作者只是蜻蜓点水,流于表面;作为了解癌症经历来说,也有点语焉不详,作者很多时候欲言又止。期待很久的泪点是在读最后他妻子写的后记。虽然自己是是学文学出身,但是读到作者把病痛、存在等话题罗曼蒂克化的章节还是觉得有些矫情。如果对死亡感兴趣并且想全面了解疾病衰老死亡等相关话题的,还是推荐读 Being Mortal。

When Breath Becomes Air

By Paul Kalanithi

Random House (2016)

256 pp.

推荐指数:三颗星
From Zero to One
这本书去年很火,在当当买书作为赠书被送了一本,就拿来中文版的翻了一下。觉得观点乏善可陈,开头几章基本概括了全书的观点:创新要从量变到质变,才能形成垄断,提高核心竞争力。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居然讲了一整本书。我对这种从课堂笔记演变来的书向来持怀疑态度,木心的《文学回忆录》就是很好的例子。事实证明,这种笔记类书确实不太经得起推敲,太浅显,书中列举的很多例子也乏善可陈,都是Paypal 创始人了就不能还是举苹果、雅虎等老掉牙的例子,连我这种外行都看不过去了。对硅谷感兴趣的不如去看 Michael Lewis 的 The New New Thing: A Silicon Valley Story。

从零到一: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

彼得·蒂尔 / 布莱克·马斯特斯

中信出版社 (2015)

260页

推荐指数:两颗星
-the end-
夏洛特小夏

现居洛杉矶

狂热的爱书者,愿在此分享一切有关书的事和读书生活的点滴

微信公众号:pageturner_charlotte

微博:夏洛特小夏

You are what you read.


    关注 PageTurner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