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都说品牌专区是百度挖下的“无底洞”?

 

上周偶然看到了网络上一篇名叫《业界奇扒:品牌专区如何成为了百度的“勒索工具”?》的文章,看完之后对作者那句“...

上周偶然看到了网络上一篇名叫《业界奇扒:品牌专区如何成为了百度的“勒索工具”?》的文章,看完之后对作者那句“不给‘保护费’就收别人的钱来打你,收了‘保护费’也一样不碍着再收别人的钱在你门前做广告……这就是百度的‘品牌保护’做遵循的逻辑”这一总结深以为然。

 

就在前几天,搜房网”商标和域名的拥有者北京道杰士投资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召开新闻发布会,针对上市公司重庆万里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重组预案中反复提到“搜房”和“搜房网”等词表示强烈不满。李忠在新闻发布会上,将矛头多次指向百度,称百度在其中起了“很不好的作用”,甚至直言“我们不能再继续沉默下去了,否则我们就被上市了”,言辞恳恳,让许多“老油条”也动容。

不过,李忠也的确有愤恨的理由。据了解到的信息,“搜房”这两个字的品牌专区费用,百度报价是一年1000多万,“搜房网”的报价则一年2500多万,一字之差,价格足足翻了一倍半。而之所以现在查“搜房”可以搜到李忠的搜房网而“搜房网”不行,是因为当初李忠的“搜房网”只买了一个“搜房”关键词,另一个作价2500万元的关键词“搜房网”买不起。

一字之差被竞争对手在头上骑了这么多年,眼看还要把这个“真品”顶替掉,换做是别人估计也一样会急红了眼。


一、百度品牌专区到底坑不坑?百度的品牌专区到底坑不坑?以我这些年来的从业经验来说,十有八九回答都是“YES”。这些年里,我见过不少国内外大品牌被百度坐地起价,甚至通过一些“技术手段”迫使品牌方不得不“打包购买”一系列周边关键词的竞价搜索,也见识过许多创业企业为了不被埋没,只能把辛苦融资来的大部分钱用在一个广告位的“保护费”上面,最后导致周转困难,要么只能赶紧做新一轮融资补贴,要么干脆熬到资金链断裂黯然离场……以上种种,用“血腥”来形容毫不为过。

你可能想问了,那要砸多少钱才能上这个劳什子品牌专区啊?

哈哈,其实也不是很贵的,固定费用一个月10万起,点击再另外计费……

 

对,关键就在这个“起”字上。

由于工作原因,我曾从百度一位推广专员那里得到了相关的报价:建立百度品牌专区,大概一个季度就得上百万,价格根据行业不同有差别,房地产行业全国统一报价已达20万/月。而品牌专区业务的费用每年都会根据流量热度进行调整,商户根据品牌词选择词包,找百度询价,具体由百度根据词包词流量情况定价,每年签署框架协议,按月支付。

注意,是“根据行业不同有差别”、“每年都会根据热度进行调整”、“由百度定价”。也就是说,同样一个关键词,不管百度方是开了100万还是400万,作为“顾客”的你都丝毫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爱买买,不爱买有人等着买。

难怪李忠这次会不顾后果和百度公开“撕破脸”。并在新闻发布会上称百度的品牌专区是不正常的营销手段,百度的垄断是“霸权”。

二、[b]“无底洞”是怎样炼成的?

在中国互联网的BAT三家里,马云常常被戏称为“马忽悠”,马化腾则常常被调侃“复印机”,但这些戏称多多少少还有些调侃的意味在里面,说的人无意,听的人也只是一笑而过。

 

但对百度,许多人是真的深恶痛绝。

 

在百度制定的霸王条款之下,企业想要在百度搜索自己品牌或者产品名字的时候不受其他同行、竞争对手和野鸡品牌的广告影响,列在百度搜索引擎第一个……那么,你只有一个办法:给百度砸钱、砸钱、还是砸钱!

难怪李忠这次会不顾后果和百度公开“撕破脸”。并在新闻发布会上称百度的品牌专区是不正常的营销手段,百度的垄断是“霸权”。难怪刘强东会咬牙切齿地说“百度每年向其公司收取的‘京东’二字的搜索排名收费就达500万,不给的话大家都懂的。500万还不够,同时还将相关关键词继续卖给8个竞争对手,根据测算,还能赚到1000万。”

没错,百度煽动竞品之间做竞价在行业里已经算是个公开的秘密,而且在这份“受害者名单”里,不仅有中国的公司,还有许多洋品牌出现在其中。有网友就试着做了一项小调查,结果颇有趣味。

首先是一些国际品牌,如“苹果”,它在百度搜索中的结果是这样的:



排名前三位的结果,包括苹果自身的“官方网站”,均是“技术处理”之后的结果。看来,强如苹果这样的国际巨头,一旦来到了百度这片地界上,也还是要乖乖地低下头颅,和其他人一样老实交出“保护费”。

类似的国际品牌,还有许多。自2007年发布以来,百度的品牌专区业务已经拓展了1000多家大品牌客户,包括路易威登、可口可乐、巴黎欧莱雅、博柏利等,都是百度品牌专区大客户,奢侈品、汽车、数码产品更是多不胜数。

但“洋大人”们估计都想不到,百度在把他们奉为上宾的同时,也并没有耽误靠着这些名字从其他金主的身上捞钱:




那么,对于咱们国内同胞,百度是否就能高抬贵手、以诚为贵呢?

然后我们再试试同样是数码产品的“华为”,它的结果是这样的:



除了顶端“广告位”之外,余下的三个结果全部指向了第三方电商平台入口。不知道任总看到这样一个结果的同时,会不会觉得下面凉飕飕的呢?

不过,对于已经上了专区的品牌来说,真正要顾虑的还不仅仅是来自对手的“骚扰”。它们怕的不是效果不好,恰恰是“效果太好”。

做过品牌专区的都知道,这项业务就像上贼船一样,上去容易下来难。众所周知,百度的竞价排名广告是按点击次数来计算费用的。只要增加点击次数,对百度而言就意味着大把的钞票进了荷包。

据媒体报道,曾有被激怒的用户打着“百度竞价欺骗客户,恶意点击非法敛财,要求立即停止欺诈行为,公开赔礼道歉,全额退还广告费”的横幅来到北京百度总部门前,进行抗议。一位买过百度广告的网站人士也表达了他的困惑:“每天凌晨到早上这段时间,我们的网站还是有许多点击率,真不知道谁天天不睡觉上我们很偏的行业网站去找东西。”

三、[b]李彦宏真的不知道吗?

百度已经不再是那个工程师天堂的百度,但李彦宏却十几年如一日,还是那个风度翩翩、喜欢诗歌和文字的李彦宏。

以上种种,是否是下面人为所欲为,李彦宏被蒙在鼓里?

似乎不像。

李彦宏有点自恋倾向,经常在百度上搜索自己的名字。有一次,有人说他穿衣习惯不好,他还特地写了一篇博客作为回应——这样一个对自己有“洁癖”的人,不可能不知道网络上的人们是怎么评价自己的。

李彦宏到底在想什么?

有一位百度的前中层曾说:“尝到上市的甜头后,投资人胃口大开,越来越高的市盈率要求百度只能不断提高盈利预期。自然而然的,百度成为以销售业绩为导向、一切向数据看齐的公司。”这也符合大部分人对于百度“理所应当”的猜测:公司大了嘛,要样的人当然要多了,投资人也在催业绩,当然要想办法捞钱了!

但真的只是这样吗?

在博客还流行的年代,有一位叫洪波的博主写了一篇批评百度竞价业务的文章,被百度公关部转给李彦宏。李看完之后只回了八个字:“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在十五年前,李彦宏口中的“鸿鹄之志”可能是“干掉谷歌”,他做到了;在十年前,可能是美股上市,他也做到了,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创始人、中国首富……这些别人穷尽一生追求的东西,他却在短短十年里先后达到了。甚至连他自己都说,“在人生选择道路上,我好像没有很不顺利的过程,只是面临着一些选择。”

在Robin心里,他早已不是那个“加州农夫”。李彦宏为人有些自恋已经不是秘密,尤其是这几年里,他似乎又爱上了这种作为“大佬”带领“小弟”的角色扮演游戏,据说,一位早期百度的员工曾在生日是接到李彦宏的祝福电话,但随后就发现这只是预先录好的电话录音而已。

也许他还是有梦想的,但这个梦想已经不再是为用户谋福利,而是为公司财报谋福利。

也许他依然还在乎百度,但在乎的对象却变成了百度前面“中国最大搜索引擎”的前缀,以及那个被称为“百度创始人兼CEO”的自己。文章来自于网络

  •  更多详请尽在阅读原文:《业界奇扒:品牌专区如何成为了百度的“勒索工具”?》  


    关注 电子商务观察与研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