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巷口远方的你,收到来自南国的红豆粽了吗?

 

如今红豆棕,也成为相思之物了。...


当你迷失在重庆的车水马龙时
是否还记得山间的小路
◆  ◆  ◆  ◆  ◆  ◆  ◆  ◆  ◆  ◆ 


清晨,一路盘山而上,去往重庆武隆巷口镇。

几个小伙伴相约而游,去农户李叔家里和他们一起包粽子。

车行驶到一个拐弯处刚好碰见采摘粽叶回来的李叔,司机师傅摇下车窗,邀他上车。

同行的小伙伴看见李叔手里的粽叶有些激动,说自己包过粽子,但是从来没有釆过粽叶。李叔叔大笑着说:“那我带你去采一回吧!”



重庆前几天下过雨,山路有些泥泞,粽叶却因此长得很好。

人们习惯将粽叶洗净晒干,这样来年也可以用。但是李叔却坚持要用新鲜的粽叶来包粽子。

“粽叶晒干后香气就没有了。”



一行人采完粽叶后去到了李叔家里。

李叔进屋生火煮粽叶,李叔的妻子姚孃孃在门口收拾包粽子时要用到的原料和工具。

黄色的小桶里,是已用泉水浸泡过的糯米和红豆。糯米是自家种的,没有市场上的糯米那么亮白,却颗颗饱满,红豆也因被浸泡过,一颗一颗,圆滚滚的。红白搭配,甚为好看。



屋内飘出了淡淡的粽叶香。

李叔端着煮好的粽叶出来:“煮粽叶不能盖锅盖,这样才有利于粽叶上的有害物质挥发,粽叶也会因此更香。”



姚孃孃手法娴熟地将粽叶卷成漏斗,舀上两勺米,用线打紧。

十个编成一串,寓意为“十全十美”。

“我女儿小时候很喜欢吃我包的红豆粽,蘸着自家的土蜂蜜吃,能吃好几个。”孃孃和我们说起了自己的女儿,“后来她去北方读大学了,一年也只回家两次。端午假期太短了,来不及回家,我就拿几个粽子去镇里的大巷口合作社,让他们帮忙真空包装,然后寄给她。”





姚孃孃的粽子包的差不多了。

隔壁的一个爷爷也过来帮忙生火,爷爷告诉我们:“柴火慢慢煮出来的粽子比较香。”



下锅煮粽子。

将山里打来的泉水倒进锅里,水刚好没过粽子为宜。

我们想偷偷打开锅盖拍几张照片,被同行的司机师傅拦住了。
“煮粽子中途不要掀锅,一次性煮好的才好吃。”



过了一会儿,姚孃孃进屋掀锅。

我们问孃孃这粽子要煮多久。

孃孃笑着说:“具体我也没计算过,煮了这么多年了,有经验了,火候自在心中。



这时李叔给我们端出了蘸料。

蘸料是巷口镇独有的,将红豆、绿豆、花生放锅里炒香,加入白糖,磨成面。



刚出锅的粽子还冒着热气,撕开粽叶,一股糯米香、粽叶香,裹着淳淳的红豆香随热气溢出。

裹上一层薄薄的蘸料,清香与甜香在口中混合。

来自浙江的我,吃惯了味道浓厚的嘉兴肉粽,第一次品尝到如此清新口感的红豆粽。不禁感慨,此般淡雅清香的粽子,大概只有在巷口镇这样清风小雨的村庄中才能吃到吧‍。



姚孃孃提了一串粽子,托司机师傅把它带到镇里的合作社帮忙真空包装一下,然后帮她寄给在北方读大学的女儿。她拆下手机壳,从里面拿出一张泛黄的纸条:“这是我女儿的地址,你拍个照记一下吧,麻烦你了。这里有10个粽子,她们寝室5个人,每人2个刚好。”

李叔进屋又拿了一串粽子出来:“多寄几个嘛,女儿爱吃。



想起古人的那句:“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如今红豆粽子,也成为相思之物了。

几天过去了,不知那个在北方读书的姑娘是否已经收到那几个来自南国的粽子了。
文字: 杨菲
图片: 李清坤 杨菲 摄于武隆巷口镇
 
点击“阅读全文”,进入武隆大巷口合作社


    关注 巴渝乡迹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