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食主义——像法国女人一样优雅地吃饭乐活

 

法国女人说:“我不节食,因为我不会胖。”这句话羨煞了世界多少女人。印象中,法国女人确实有着诱人的缺陷、匀称的身形,这并不代表她们天生不带肥胖基因,而是她们将一种饮食美学做到了极致——慢食主义。...




法国女人说:“我不节食,因为我不会胖。”


这句话羨煞了世界多少女人。印象中,法国女人确实有着诱人的缺陷、匀称的身形,这并不代表她们天生不带肥胖基因,而是她们将一种饮食美学做到了极致——慢食主义。

法国人对“食”十分讲究,饮食不是为了填饱肚子,而是享受生活的一种态度与过程,更是一门艺术。享用一餐正式的法国料理,要花上4到5个小时相当常见。

在一个压力催着我们步履匆匆的时代,用十几二十分钟的时间用餐是正常,花半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叫做太慢,一餐饭吃上一个多小时简直是在浪费生命。而在法国,半个小时也许刚刚在喝开胃酒看菜单,一个小时后前菜才会上来,而吃完一餐饭差不多要花上三到四个小时的时间……

四个小时,能让一个人谈成一单生意、读完一本两百页左右的书、在网络上建立一个虚拟城市、拍摄一组广告片、做完十份不算太难的报表……

但却失去了享受美食的趣味与时间,失去了对生活中头等大事仔细打量的机会,甚至连匆匆一瞥的身影都忘却得一干二净。这时间究竟是失却的值得抑或不值得,不由得让人思忖掂量。



在这个压力催着我们步履匆匆的时代,“慢”的生活理念已经在分庭抗礼了。1986年,意大利品酒家、美食家卡尔洛•佩特里尼(Carlo Petrini)惊恐于工业化可能带来的食物与口味的标准化,集合起当时的反速食力量,发起了保护传统美食的“慢食运动”(SlowFoodMovement)。国际慢食目前已发展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慢食运动,涉及数百万人,遍布160多个国家,中国慢食协会成立于2015年。

用时间还食物以尊严


一位慢食主义者说,在法国一顿饭可以从下午6点吃到凌晨4点。一个厨师在快炒慢炖时对火候的掌握、腌渍一罐果酱黄瓜所需要的时间、一个侍者长年累积值得尊重的专业经验、一支酒酿到巅峰该有的岁月光阴、把一个工作做出品质做出感情来应有的思索努力……”

传统的法国料理菜单,从冷热开胃菜开始,进入海鲜、主菜、冷热盘、冰淇淋、烧烤到甜品做结尾,前后总共加起来有13道菜!每道菜分量小但实为精致。法国人会把嘴里的东西全部咽下去再放进下一口,将进食的时间当作是休息,不要同时做别的事情,因为在进食时分心很容易吃进过量的食物而不自知。她们还会仔细地咀嚼嘴里的每一口食物,透过咀嚼用心体会食材的真实原味。

法国人在用餐前必向同桌人说:bon appetit(愿你胃口大开),中国人的传统是说:请慢用。而“慢用”二字更有深意,因为只有美好的东西才值得我们花时间,慢慢享受。

(编者按:饮食的速度关系到热量多少的吸收。今年初,《营养与饮食学研究院期刊》(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Nutrition and Dietetics )的一篇研究发现,对于正常体重的人而言,饮食速度放慢一餐平均可以少吃进88大卡!)
让“食”成为身份的表征




法国人吃饭讲究优雅斯文,法文叫Bonnes Manières,哪种工具吃哪种食物,一点都乱不得。这不单单是我们说的“坐有坐相,吃有吃相”,简直是考验你的家庭教养、身份背景来了。

“食”非但需要精心的体验,更需要融入式的精彩。就像是合二为一的感觉,将人与食物密切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刀叉等餐具的熟练运用,使食物更为巧妙的进入口中。当然这个世界上没有比十个指头更好用的餐具,但是端坐在环境清丽、优雅安静的餐厅里,无论如何也不能用双手随便拎起哪个就大朵快颐。

仔细学习每一种餐具的使用方法,也是进餐乐趣的一部分。那锃亮的刀叉、汤匙等等随着前菜、主菜、奶酪、甜点的更迭而不断换上新的一套,尽管架势堪比手术台,仍是觉得像小孩子过家家般妙趣横生。

当然,对于食物的概念也不能混淆,例如混食和分食,一般只有中国人习惯为他人夹菜,在餐厅里最好避免这一行为,一来是不太雅观,二来是食物会与其他东西混在一起,造成味觉上的差异,这样就不利于品尝食物的真实味道,从而在无形中剥夺了对方享受食物的权利。
设计私享的慢食时光




每一天都是慢食时光。早餐分两步,第一步在家吃完一些方便进食的主食,牛奶、酸奶、豆浆和面包、麦片、油条随心搭;第二步准备小加餐,一份水果或蔬菜沙拉,一小袋坚果仁。午餐放松心情, 走出办公室,和阳光雨露来个亲吻,和心仪美食来个约会,暂时忘记工作,深呼吸慢节奏,排除脑子里的工作和杂念,认真数数自己咀嚼几次,吃了几种食物原料,提醒自己每一口饭咀嚼15次以上。晚餐多加蔬菜粗粮,给自己做一大盘子蔬菜,先把蔬菜吃下去一半,再吃其他食物。如果和家人朋友一起吃饭,心情更能放松,食物品种更为多样,时间自然而然地就提高到20分钟以上。

挑一个心情愉快的周末,优雅地走进一家餐厅,仔细观察周围的环境,将自己当作美食家一般的细心而懂得享受。将浑身上下的毛孔张开,用五官去感知与食物相关的一切的存在:环境、服务、厨师、菜单的设计、菜品的色泽与口感等等,可以联想到食物的来源,例如它来自那高耸的山脉,或是低谷及平原,甚至悬崖上的危险采摘,或是深海的捕捞。与一客食物相遇,竟是花费了如此多的时间与功夫,是不是突然有了一点神奇的感觉?

掌握时间的节奏,便是把握生活的品质。人与食物的关系,原本就是精神与物质的双重享受,让这享受实实在在的被实现,便是达到了最初始的目的。
慢的延伸




很多“慢食”者同样是“慢读”者,对于从小喜欢阅读的他们来说,发现工作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自己只是在速读“速食”一样的“速文”,就如“速食”不能给人们带来身体健康一样,速读“速文”也不能使人得到精神上的健康。“阅读是一种缓解的活动。应该仔细地、慢慢地、反复地阅读一些值得读的书”,享受其间思索、发现和感受的过程。

除了上述的“慢”以外,还有“慢动”、“慢工”。“慢动”是指静坐、瑜伽、太极等动作舒缓、讲求天人合一的运动项目,近年来非常盛行。“慢工”,是更加注重细节,减少不必要的压力和人力浪费,使工作变得高质而完美。法国人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仅35小时,其生产力却远远高于美国。“慢工”所取的,是一种节约和平衡,歇息一下可以走得
更远。正应了中国的老话:“磨刀不误砍柴工”,“慢工出细活儿”。



既然“慢”有这样多好处,那就不妨一试,得慢且慢吧。

长按下方二维码可以关注我们哦~


    关注 尊品传媒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