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质疑一个高票答案?

 

刚入职场,发现同事老借笔用,用过之后都会忘记还,我去要显得我太小气,不要我自己又没有,不能每次再买啊?...



事情源于知乎一个提问:

问题

刚入职场,发现同事老借笔用,用过之后都会忘记还,我去要显得我太小气,不要我自己又没有,不能每次再买啊?

小提示

读到这里,建议各位朋友暂停阅读,先想想针对此问题,有哪些解决方案呢?

先说一个大牛 @李石 的解释:

初入职场最难的是了解文化,融入团队。如果经常有同事找你借笔,你可以直接买100支笔准备好。同事找你借笔的时候,直接送他。如果不是特别诡异的同事,起码要说声谢谢,稍微正常点的同事都会寒暄两句,再把笔拿走。等这100支笔全送完的时候,局面就基本打开了,之后选哪些人,维护哪些关系,就看你自己了。100支笔职场破局,成本100块不到,这性价堪称无敌。

此答案确属「高大上」,敬佩之外,还可以想想这个答案与您想象的答案之间的区别在哪里?

我认为,解题人回答此问题的思路有两大优势:

1)抓住了题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刚入职场」4个字,以此为基础来解决借笔不还的问题,而非单独就「借笔不还」进行解决。

2)不纠结于「是」或者「否」的思路,寻求第三种解决方案。

针对这两点,我想额外补充做出一些说明:

第一点,很多解答者在「聆听问题」的时候,容易忽略一些很重要的因素,比如这个问题中的「刚入职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在《你的灯亮着吗》一书中,就有关于增强理解问题表述的方法,比如「文字游戏」,书中针对这一点做了一些举例说明:

玛丽曾有一只小羊羔。

还有什么比这个命题更清晰么?等我们尝试一些文字游戏之后,你可能就不这么觉得了。例如,试着把强调的重点依次放在每个词上,得到:

玛丽曾有一只小羊羔。(而不是约翰有)

玛丽有一只小羊羔。(但现在没有了)

玛丽曾有一只小羊羔。(和别人有几只不一样)

玛丽曾有一只羊羔。(和你想的不一样,不是一只大的)

玛丽曾有一只小羊羔。(那只狗是亨利的)

以上,每种组合都会赋予这个「简单的」事实陈述不同的意义。

咱们换到本文的这个问题上,就发现可以解析出:

刚入职场,发现同事老借笔用,用过之后都会忘记还,我去要显得我太小气,不要我自己又没有,不能每次再买啊?

入职场———不是职场老手

同事—————不是老板

——————不止一次

笔用————不是直接要

——————没有借纸或其他

忘记还————不是故意的

显得小气———我想被认为是一个大方的人

不要我自己又没有——我没有多余的笔

不能每次再—我没有想出除了买之外的其他解决方法

从上述分解中,我们其实可以找出更多的问题解决方案,也有助于提升自己的批判性思维,防止人云亦云。

第二点,有一个可以借鉴的思路是:

当你面对的是A或者B两个选项的时候,不妨跳出这个纠结圈,思考一下还有没有别的选项?

——如此可能会得到更好的答案。

回到上面这个问题,除了为答主「点赞」之外,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在《你的灯亮着吗》一书中还提到这么一个观点:「每种解决方法都会带来新的问题」、「如果在对问题的理解中,你想不出至少3种可能出错的地方,那么你并没有真正地理解这个问题」

我就想,在这个点赞破千的答案中,是否有值得推敲或者质疑的地方?

想到这里,我开始了对这个答案的研究,结果发现了几个问题:



该答案的逻辑推理有问题

该答案的第一句观点:初入职场最难的是了解文化,融入团队

——这话没错,但其「买100支笔待送同事」的答案直接忽略了第一条「了解文化」而直接以「融入团队」为指导方案。

融入团队是以「了解文化」为基础甚至是一个并行的, 不可无视。

如果题主刚入职场,首先需要了解团队的「正能量值」,这其中就包括:

1,直接上司对你帮助与支持的力度

2,同事对你的友好程度

3,你可以从直接上司那里学到的对工作有用的东西

4,你可以从直接上司那里学到的对工作之外有用的东西(比如人生观/价值观等,下同)

5,你可以从同事那里学到的对工作有用的东西

6,你可以从同事那里学到的对工作之外有用的东西

上述「正能量值」是题主评判自己是否认定自己「选对行业」的标准,也是自己能否全身心投入工作的标准。任何影响这一标准的情形(包括题主提到的有借不还),都应该与之作对比取舍。

按照题主的说法,同事「都」是有借不还,(这里的「同事」是指楼主团队的人数而非公司总人数,换言之是指与楼主有工作交集可能性的人)但忽略提供了一个信息——「都」究竟是多少人?这个人数占团队人数多大比值?

如果团队有三四十人,但有借不还的只有2~3个,这个还不能说明所在的团队有什么问题。但如果有借不还的有10个甚至更多,那就说明团队存在某种「文化」的共性问题,这时候题主就应该根据上述「正能量值」作「取舍对比」了。



数字概念无意义

答主提出的「100支」只是一个看起来不错的数字,其实没有多大实际意义,实践中100支笔全部送出的可能性也不高。另外「等」100支笔送出后再考虑「打开局面」,时机是否得当也值得推敲。

而如何采用更新的方式解决题主的问题呢?这里就想到了「双赢思维」:

在《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中,史蒂芬·柯维谈到了一个重要的习惯——双赢思维(习惯四),其核心观点是对经常接触的人,必须主动通过行动增加与对方的「情感账户储值」,其目的是为自己向对方的犯错获取对方的心理弥补;同时树立「利他并利己」的双赢思路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比如我们常见的「舍己为人」、「独善其身」、「好聚好散」等观点其实并不是可取的方式,这一观点对我来说比较具有震撼性,也是我在读完此书之后自觉使用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之一。

以「双赢思维」为基调,PASS掉了「不借笔」的解决思路,比如「不给对方借笔的机会」、「就拿与一支笔出来」、「借笔时说没有」等等答案,因为这些做法都会导致一个职场新人在新环境中的发展不顺。

所以,针对题主的问题,其实要解决问题的核心是:对「借出去的笔不好要回来」的理解方式。

1,借出去的笔不好要回来就不要了,改「送」笔出去。



比如排名第一答案建议的「购买备用笔待赠送」。

到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这个方法的目的是为了协助自己了解团队「正能量文化」的方式,而非让自己「打开局面」,如果团队的正能量文化值不对,局面打开则没有必要。

另外,即使是购买笔,也要参照自己常用笔的品牌/型号/习惯等,不能随意淘宝,更不能把价格作为自己购买的唯一依据。

2,借出去的笔不好要回来就不要了,改送对方「还不了」的东西。



比如苹果,香蕉,橘子,零食等等,对方吃了就没了。

WHY?钱钟书说过,男女恋爱的初步,就是借书,一借还得一还,不知不觉就创造了两次见面并相互了解的机会。而借出去的笔不要了并不是真的不要了,再送对方一些低成本的不可回收的东西,其实是提醒对方还你借出去的笔。这也是团队正能量测试方式的一部分,同时还能通过「再送」方式增强彼此沟通了解。

2,借出去的笔不好要回来就不要了,改送对方「还不了」的东西。



借题主笔的人,多主动向对方请教工作/生活的知识或者技巧,并积极实践在行动中,转换为你的技能。对方已经实践过并且你又通过行动论证的知识远胜于一支有价的笔。

可以发现,上述三种建议,均是以「双赢思维」为基础,这种做法,没有哪一方会「吃亏」,都能通过这种解决方案,实现彼此的和谐共处,也有利于题主作为职场新人的做法。

PS1
关于《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一书的相关介绍,请参见我的另一篇文章《还一个7年前的愿》,其中有该书的详细思维导图下载,适合没有时间看完全书但又想了解该书讲的是什么的朋友。
PS2
上次在《思维漏洞的发现之旅》中提到会分享《深度学习的艺术》一文的思维导图,回复本微信号「深度学习的艺术」可以获取,之后也会就此书做一些心得分享,敬请期待。

以上,就是阅读给我带来的价值体现,解决各种问题,有了新的方法和思路,能将认同的观点运用在工作与生活中,通过实践来论证其收益,以此养成自己的技能之一,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如有更多意见或者建议,欢迎吐槽!


    关注 UPer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