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解决”是“建构式数学”吗?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现代教学要强调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应用题不再作为一个独立的分支进行教学,在新教...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现代教学要强调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应用题不再作为一个独立的分支进行教学,在新教材中,对应用题的呈现方式、编排思路等也做了较大的改动。《课程标准》把 “应用题”  融合于 “数与代数”  、 “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 ” 等领域之中 , 并把它作为各领域解决其相应的实际问题的有机部分而呈现 。这种安排 , 既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格局相一致 , 也比较符合逻辑。

如果说过去应用题教学是“解决问题”,强调的是解题的方法与技能,课改后“问题解决”更多强调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策略。且问题素材更贴近生活实际,饱受诟病的排水进水问题再也不会出现在教科书中了。

数学教学的目的不只是教给学生会算、会答,更重要的是要有真正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并在生活中主动探索数学,并由与他人的集体讨论中达到合作学习,练习表达自我及达到尊重他人的民主精神。





以上是两例美国小学生的范例。我们在感叹美国小学生计算能力薄弱的时候,同时应该关注到他们在运用对运算本质的理解,利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我们现在的方向也是这样,学生们可以用数学算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样也可以画一画,说一说来描述出自己的思考过程,不在纠结细节是否规范严谨。

面对如此的课改方向,一线教师和家长最关注和担忧的是学生的基本计算能力能否保证,未来能否从容面对中考高考。可以借鉴的是台湾在全面实施九年一贯制之后,民国八十二年(1993年)颁布《国民小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知识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全面实施“建构式数学”教学。由于有全面的九年一贯制背景,台湾的教改在小学阶段更彻底。几年后我们如今所担心的问题果然出现,学生陷入繁复的基础计算和画图之中,传统意义的计算能力下降,国中统测成绩较课改之前有明显降低。但这出现的一切问题能证明“建构式数学”失败吗?



所有的改革都是这样,有得必有失。而教育改革又有它的特殊性,成果显示慢,受外力影响大。而且我国中高考改革缓慢,基础教育如何变革但最终在一定时间都要向高考靠拢。也就造成了在基础教育阶段讲一套练一套,学一套考一套,老师压力大,学生负担重,家长很迷茫。就像今天一个家长朋友在朋友圈所说:市场上补习班如火如荼,反观我们的教育体系价值取向究竟在哪里?一面是各种补习班吞噬了孩子们宝贵的成长空间,另一面正常的学校教学不能满足各种升学压力下的家长需求。

我认为“问题解决”也好“建构式数学”也好,目标都是一样的培养人,崇高而美好。我希望未来的教改能自上而下形成体系,而不是现在这样带着镣铐的舞蹈。



长按二维码可以添加关注,获取相关教育教学咨询


    关注 思无邪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