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现实世界,管窥王石的理想建筑

 

是的,王石除了万科,还有理想和远方。当然,还有理想建筑。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最近一段时间,万宝之争闹腾得沸沸扬扬,跌宕起伏,大有你死我活之势。中国人一向以和为贵,何以闹到这步田地呢?好像宝能的姚老板开始是欲和的,因此通过冯仑的关系找到了万科的王石。但王石不但不以为然,还表现出了傲慢的姿态。王石为何如此傲慢以至于偏见,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几乎众口一词都说到了王石的理想主义情怀。是的,王石除了万科,还有理想和远方。这些宏大的事情,自然有各路大伽们去分析讨论。我等且静静地等待。



万宝之争,谁主沉浮(网络图片)

但作为建筑师,我们不妨从看建筑的角度来管窥一二。据网上资料,过去10年间,万科大约盖了119.92万套房子,如果从1998年算起,则至少有500万人住在万科盖的房子里。万科是世界上最大的住宅开发商,所盖的房子自然绝大部分是住宅。而住,无疑是最现实的问题,似乎和王石的理想主义不沾边。但其实,万科致力于推进住宅产业化的策略和实践,也可视为理想主义的一种方式。以建筑而论,对于有理想主义色彩的王石来讲,造一大堆住宅并不能满足他的理想。因此,万科在建造大量标准化住宅的同时,也不时会推出一些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作品。比如万科总部大楼(美国建筑师斯蒂文.霍尔设计方案),万科第五园,万科良渚文化艺术中心(安藤忠雄设计方案),万科良渚文化村玉鸟流苏商业创意园区及美丽洲堂等等。



万科总部大楼(网络图片)



万科总部大楼(网络图片)



万科良渚文化艺术中心(网络图片)



万科良渚文化艺术中心(网络图片)



万科第五园(网络图片)



万科第五园(网络图片)



美丽洲堂

万科良渚文化村,除了各片区的名字取得“有文化”之外,如“春漫里”、“秋荷坊”、“七贤郡”,其实就是一个以居住为主的超大型社区,和文化没有半毛钱关系。于是,为了使“文化村”有文化,万科又打造了安藤忠雄设计的万科良渚文化艺术中心,玉鸟流苏商业创意园区及美丽洲堂等商业“文化项目”。在一个居住社区建设这些文化配套项目,而且请世界级建筑大师或者国内知名建筑师担纲设计,也可以视为王石理想主义情怀在建筑上的体现吧。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不妨拿玉鸟流苏商业创意园区来分析之。

玉鸟流苏,说白了其实就是万科良渚文化村的商业配套。把一个商业配套项的名字取得如此诗意,也确实够有文化的。而且,万科邀请了张雷、齐欣、柳亦春、吴钢担纲设计。应该说,这几位建筑师也是中国有理想主义情怀的建筑师,他们的设计也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可圈可点。因此,从设计到落成,各种赞美之词就不绝于耳,仿佛共产主义将在万科良渚文化村小范围内实现。

于是,笔者不远千里前去寻访。

玉鸟流苏于2004年开始设计,2008年建成。笔者于2015年去探访,距建成已经有7年之久了。按说,一个投入运营5年以上的商业街区,应该成气候了。但是,当笔者到达实地时,看到的景象却喜忧参半,且忧多于喜。喜者,人烟稀少。从考察建筑的角度来说,正好可以慢慢体验,无人干扰。忧者,也是人烟稀少。站在经营者的角度,他们如何生存?好像有点杞人忧天。

2015年9月某日下午的景象:入口处的“村民公约”已锈迹斑斑;除了几个和我们一样前来考察建筑的学生,基本上见不到人影,显得死气沉沉;临大路的、零星的几家餐饮店还冷冷清清地开着,但无人问津;街区内部则基本上不见开着的店铺,不知是已经关张还是根本就没有开张……总之,寂静、萧条而冷清。既不见创意园的活力,也不见商业街的热闹。仿佛只是一个张雷、大舍、维思平和齐欣的集群建筑展,但观者聊聊。



玉鸟流苏入口,水景已没有水



“村民公约”已锈迹斑斑



只有沿街的餐饮店还冷清地开着



本该热闹的街区入口萧条而冷清



越往内走,越是冷清



空无一人



仍然空无一人



空无一人,招牌还在,大门已锁

















几个参观建筑的学生

对万科来讲,在如此超大的社区里整这么一个有理想情怀的小街区,不过是九牛一毛,并不伤及什么,挠痒痒而已。但是,作为在其间的经营者,或买或租,都要为此承受巨大的损失。这么一个有理想情怀的创意商业街区,造成的现实是经营者的惨淡与无奈。这是不是最近热议的王石为了理想而不顾小股东利益的一个缩影?

其实,只要我们稍加分析,就不难看出理想丰满导致现实骨感的败因。抛开外因,如入住率,交通等暂且不谈。仅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分析,即不难得出结论。

既然是商业街区,或者说是创意商业街区,那么就得遵循商业街区的空间需求逻辑。而玉鸟流苏街区的设计,恰恰并没有考虑,或者说没有充分考虑商业街区的商业规律。首先,定位就有问题。玉鸟流苏街区定位并不清晰,旅游区?文化创意园区?商业区?好像都是,又不完全是。帽子很光鲜,如“全国唯一乡村创意聚落”、“杭州市政府重点打造的杭州市十大创意产业基地之一”、“良渚文化村精神高地”。这样模糊的定位既不切实际,又给设计带来了难度,无所适从。于是,只能挖乡土,找感觉。因为玉鸟流苏街区毕竟是一个以居住为主的超大社区的配套项目,这样的配套要形成旅游区,不是自欺欺人,就是痴人说梦。创意园区也同样难以成立,更何况是“良渚文化村精神高地”。一个社区的商业配套,如何能承载如此高大的理想?只有商业区比较靠谱。毕竟如此规模的社区,人口规模相当于一个小城市,如果打造得当,形成一个商业区是有可能的。但问题的严重性还不仅仅如此,为了打上“文化”的标签,万科请了张雷、齐欣、柳亦春、吴钢几位国内同样有理想情怀建筑师担纲设计。但是请注意,这几位建筑师基本上没有商业项目的设计经验,更不用说成功经验。这也罢了,最要命的是,他们竟然都没有(或者因为定位模糊的原因无法)按商业空间的逻辑去设计这一项目,而是或者只能凭自己的主观感受和印象,按照建筑聚落形态的逻辑去考虑问题。这从一些“设计介绍”中就可以看出端倪。诸如“将自己对村落的印象抽象成风格化建筑,用砖墙之间的独特语言阐释了现代都市人对乡村的精神向往”;“方案的构想来自对于基地上原有自然村落有机形态的分析”;“每个单元的屋顶与墙面因为与其它地块的建筑有着约定,被固执地限制在一个统一的规则下:外墙檐口高度为8m,屋顶的倾角为30°”;“街道的尺度最宽处被控制在4m之内,狭长而倾斜相交的街道,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感觉,而这种尺度的把握来自于我们黄昏时分行走在当地村落里所获得的具体感受”,如此等等。以这样的逻辑去设计商业空间,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要想得到理想的结果,恐怕只能等待奇迹,而在残酷的现实前面,奇迹基本不会出现。



玉鸟流苏平面图(网络图片)以乡村空间集落为原型的总平面布局显然不符合商业空间逻辑



寂静的空间



不符合商业空间逻辑的外廊



寂寞的美丽洲堂



美丽洲堂空余美丽

中国固然需要有理想主义情怀的企业家,也固然需要有理想主义情怀的建筑师。但是,但理想不能是幻想,而且现实很骨感。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备注:

1、除注明外,照片均为笔者拍摄,真实地记录了2015年9月某日下午的场景

2、关于万科良渚文化艺术中心,请参阅笔者拙文《少了点什么,或者,多了点什么》

3、更多内容,敬请关注致大建筑


    关注 致大建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