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师微课】兰老师讲《诗经》4-《诗经》里这样谈恋爱

 

从“男人范儿”到“女人味儿”,兰老师对《诗经》的解读总能令人眼前一亮。这不,第四讲“《诗经》里这样谈恋爱”,更让人大呼意想不到,有木有?远古时代的爱情观、爱情人物是不是足够吸引到你?让我们一起走近《诗经》吧。...



【专栏简介】:

“大地良师”的概念,一是借用苇岸的著名散文集名《大地上的事情》,二欲绕开“名师”、“明师”、“星教师”、“卓越教师”、“最美教师”等提法。而我们的“良师”,当然包括着乡村里、城市里的普通老师们,因为绝大多数普通老师都在凭良心为师,在日益逼仄的生存、发展空间里,保持着内心的良善、良知,努力成为家长、学生的良师益友。

从“男人范儿”到“女人味儿”,兰老师对《诗经》的解读总能令人眼前一亮。这不,第四讲“《诗经》里这样谈恋爱”,更让人大呼意想不到,有木有?远古时代的爱情观、爱情人物是不是足够吸引到你?让我们一起走近《诗经》吧。

——编者



【良师简介】:



兰保民,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课堂教学受到学生和同行认可。

第四讲  《诗经》里这样谈恋爱
前面两讲,我们领略了《诗经》里的“男人范儿”和《诗经》里的“女人味儿”。男人和女人在一起,往往就会谈恋爱,所以今天这一讲,我们聊一聊《诗经》里的谈恋爱。



谈恋爱很重要,如果男人和女人都不谈恋爱了,这个世界就彻底结束了。所以儒家认为,夫妇之义是五伦之端,没有夫妇之间的基本伦理,那么其他伦理关系,如父子、兄弟、君臣、朋友,就全都是瞎扯了。《周易·系辞》开篇就说:“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意思是说,乾卦的基本原理是男性的象征,坤卦的基本原理是女性的象征。作为男性的象征,乾卦以刚健的品性主导着一切生命的开始;作为女性的象征,坤卦以柔顺的品性孕育构成生命形体。乾坤两卦组合变幻,生成六十四卦,阴阳交互感应生成生命。《三字经》说得更明白:“五伦者,始夫妇。父子先,君臣后。次兄弟,及朋友。当顺叙,勿违背。”

《诗经》之所以将《周南》和《召南》放在最前面,也是出于这种考虑。“二南”的很多乐歌与谈恋爱有关系,比如整部《诗经》开篇的第一首诗《关雎》,就是一首非常有名的恋爱诗。“国风”的“风”,其中一个意思就与男女之事有关。后人称之为“正始之道,王化之基”(《毛诗序》),认为这是人伦关系最根本的东西。据《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吴国的公子季札出访鲁国,鲁国乐工为他演奏周乐,最先唱的就是《周南》和《召南》,季札听后评论道:“美哉!始基之也,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意思是说:真美啊!王业开始奠定基础了,不过还没有完成,然而百姓已经勤劳而没有怨恨情绪了。

那么,为什么男人和女人能够谈恋爱就会“勤而不怨”呢?这个道理其实不用我讲,你懂的。当然古人也懂得,《礼记·礼运》描述的大同社会,其中有一条就是“男有分,女有归”;孟子在《孟子·梁惠王下》里之所以盛赞文王之治,也是因为“当是时也,内无怨女,外无旷夫”。说得直白一点,女同志能够嫁出去,男同志能够找到媳妇儿,夫妻能够长相厮守,恩恩爱爱地过日子,这就是好社会。可见谈恋爱并不仅仅是男欢女爱那么简单,它关系到人伦大道,关系到国泰民安,不可等闲视之。所以学习《诗经》,学学人家是怎么谈恋爱的,这个也很重要。

一、爱的初体验


《静女》这首诗我一直非常喜欢,因为它既有人物,又有细节。尤其是把一个小伙子真心喜欢一个姑娘的那种美好的、微妙的爱情初体验,刻画得真是生动极了,真切极了。

诗的题目叫“静女”,可是我们读过这首诗后,感到这个小女孩实在不怎么文静,而是很活泼,很调皮,甚至有点喜欢捉弄人。她长得非常非常漂亮(“姝”:容貌漂亮),按照早前的约定,可能还没等到月上柳梢,她就已经早早地来到城墙根儿的角落里,等待男孩子的到来。这就是“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而这男孩子呢?实在是个实诚人,来到城墙根,没有看到自己的心上女孩儿,不由得“搔首踟蹰”起来。他哪里知道,女孩子其实老早就来了,她故意地“爱而不见”,悄悄地躲了起来,任你怎么着急,就是不现身。可能她想看看,这个小哥到底有多喜欢他;她想看看,当自己没有如期出现时,这个小哥的表现到底怎么样;她想看看,这个傻呵呵的毛小子四处张望、失魂落魄地傻样子。我们的心绪,可能还会被诗歌带得更远。她可能会一直藏下去,直到天彻底黑下来了,这个男孩子估计彻底绝望了,正打算怀着无比失望无比落寞的心情回家转的时候,她“腾”的一声,从角落里猛地窜了出来,吓了男孩子一大跳,男孩子定了定心神儿才发现,原来是自己左等右等迟迟没有看见的心上人来了,那该是一种怎样的惊喜啊!你看这个女孩,是多么调皮啊!这样的女孩子,无论如何也不能算是“静女”——文静的女孩。其实,这里的“静”,并不是“文静”的意思,根据程俊英先生的训诂考证,“静”通“靖”,意思是“善”。“静女”,是好女孩儿,这就没问题了。好女孩儿,哪里都好,不光长相好,身材好,甚至脾气、品性、乃至一颦一笑,一切都是好的。这就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啊!一个“好”字,什么东西都包括在内了!

《静女》这首诗采用的是男子的口吻。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清晰地触摸到这个男子恋爱的心情。诗歌开篇就是“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写的是还没有赴约之前的惦记。“其”,是个语气副词,表强调。“好姑娘你真漂亮”在小伙子的心中百转千回,可见这个女孩儿在他心里的分量究竟有多重了。这两句诗,让我们体会到,他可能从上次分手后,就一直期待着下一次幽期密约,时时刻刻心心念念想的都是城墙脚下有个美丽动人的女孩在等着自己。可以想见,也许太阳刚刚下山,也许他刚从农田收工回来,就匆匆忙忙放下锄头前来赴约了,我们甚至能够听到他赴约时匆匆忙忙的脚步声,我们甚至能够听到他赴约路上砰砰砰砰的心跳声!你想他的内心该是多么甜蜜啊!可是,来到城墙脚下,他却左找右找找不到自己的心上人,于是不由得“搔首踟蹰”起来。“搔首踟蹰”这个动作细节真是生动啊!他一边用手抓挠着脑袋,一边来回徘徊。一个简单的动作,就把他那种既感到纳闷,又孤单无聊,还有久等不见心上人的失落、沮丧,乃至最后的心灰意冷,全都表现了出来。你想,这时候女孩子突然出现在他身边,那该是怎样的令他喜出望外啊!

诗的第二章,写这个姑娘把一根“彤管”送给了这位男子,(“静女其娈,贻我彤管”)这个男子如获至宝,在他的眼中,这个小小的“彤管”红润亮丽,闪闪发光,比什么都漂亮,不为别的,就因为这是姑娘送给他的。(“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彤管”是什么呢?有人说是一只笔杆通红的笔,有人说是一种红色的像笛子一样的乐器,有人说就是一根中空的像细管子一样的红色草棒。无论把它理解成什么,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这东西不值钱,很LOW。这就是很生动的恋爱心理啊!东西是什么这时已经不重要了,关键是自己心上人赠送的,它是爱情的象征,这个礼物虽然很LOW,但有了这个小礼物,就说明对方爱着自己。在热恋的人心中,还有什么比爱更重要的吗?这就是“移情”的作用。

诗中的这位“静女”真是一位驾驭男朋友心情的艺术大师!她非常可爱,也非常随性,她随手赠送男朋友无论一件什么东西,比如草棒、茅草芽什么的,就能把男朋友整得五迷三道的。这种本领实在令人佩服。在第三章中,她从田野里随手拔了一根茅草的嫩芽,回来送给男朋友,这位男子再一次把它视为至宝。(“自牧归荑,洵美且异”)不过从最后两句我们看出,这位男子略微清醒一点了。“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他手里拿着这根茅草芽,回到家后摆上供桌,供上供品,沐浴斋戒,烧了不知多少柱香,不知道哪一天,他一下子醒过神儿来了。他脑洞大开后突然认识到,这根早已干枯的茅草芽,好像并不比牡丹花、玫瑰花更美丽,那我为什么觉得它很美呢?哦,原来只因为它是心爱的美丽姑娘送给我的。这看起来虽然还是有点傻,但比起第二章中“彤管有炜,说怿女美”的表现,毕竟明白点儿事儿了。我们回过头来看第二章,他拿着那根彤管,左看右看就是觉着美,口中还念念有词:“彤管彤管,你怎么这么美呢?你闪闪的红光,美得我心花怒放啊!”这才是真傻!

可是,他傻得多么可爱呀,因为他是恋爱中的男子。哪个初恋中的男子又没傻过呢?如果你说你没有傻过,只能说明你没有真爱过!



二、一个人的“爱”与“怕”
有一首流行歌曲,歌名叫“爱就爱了”,我不会唱,也不知道歌词写了些什么。但说实在的,对这样的歌名,我很不喜欢。爱哪有那么简单?爱就爱了,然后呢?什么都不管了吗?要知道,人不是脱离社会独立存在的生命个体,更不是猪狗牛马,对于人来说,爱不只是一个生理问题,也不只是一个心理问题,它同时一定也是一个伦理问题。因此,谈恋爱的人,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爱虽然非常非常重要,但是仅有爱是远远不够的。

《将仲子》这首诗有两个主要人物,一个是诗中的这位被情欲所驱使的男子“仲子”。“仲”在古代兄弟排行中是老二,“仲子”从女子口中说出,可以理解成“二哥”;“将”是“请”的意思;“将仲子”,就是“二哥请你听我讲”。这个女子为什么要反反复复劝止这个“仲子”前来和自己约会呢呢?因为这个男子为了和他幽会,“逾我里”、“逾我墙”、“逾我园”,不仅从外村闯进了姑娘的居住区,而且步步进逼,不管不顾,他要爬过姑娘家的围墙,翻过姑娘家种满树木的后园的墙,把围墙内外的杞树、桑树、檀树的叶子弄得刷拉拉的响,甚至还可能会发出树枝折断的“咔啪啪”的声音。这样的幽会,对姑娘来说,毫无喜悦可言,男子如果以这种方式前来和自己约会,带给她的除了胆战心惊之外还会有什么呢?可是这个“仲子”,好像并没有顾及到姑娘的感受。这样的男子,不仅鲁莽,甚至会让人觉得很自私,很不负责任。

诗中的另一个人物,就是这位发出声声劝止的女子了。虽然她非常喜欢仲子,心里时时记挂着仲子,但她却比仲子多了一些顾虑,多了一些理智,多了一些害怕。因为她知道,她和仲子的恋情,毕竟是不合礼法的幽期密约,没有得到父母的同意,没有得到兄弟的祝福,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当爱情敲响她的心门的时候,她清醒地认识到,她的生活,不仅需要爱情的温存,也需要做人的尊严。毕竟人言可畏啊!爱情如果超越了社会伦理准则的话,对于女子来说,尤其是在古代社会,她所面临的道德谴责要更严厉,她所要付出的人生代价和命运成本要更巨大。所以,在这首诗中,出现最多的一个字眼就是“畏”,她畏父母之言,畏诸兄之言,畏人之多言。概括来说,就是害怕别人的评论。

俗话说:“人言可畏。”在一般的理解中,往往把“人言”理解成人们的流言蜚语,一概持否定态度,这很不对。法国哲学家福柯有一个著名的命题:“话语即权力”。“人言”作为一套话语体系,背后支撑它的,是一整套的社会规约,谁的言行合乎这套社会规约,谁就拥有话语权力。人们之所以理直气壮地指责某个人,就是因为这个人的所作所为给人留下了话柄。因此,到底该不该畏惧人言,可能还要区别对待。如果自己的所作所为问心无愧,那么大可不必活在别人流言碎语的阴影里;但是,如果明明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经不起别人的评论,却还是依然故我,对别人的评说假装出衣服无知无觉的样子,那就只能用厚颜无耻来形容了。当下不少年轻情侣,在公开场合公然做出过分亲热的样子,基本上就属于这种情况。

诗中这位女子的心声,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心理学和社会学信息。她内心深处对爱情的心理欲求和社会秩序对爱情的伦理制约,形成了不可避免的矛盾冲突。她的选择是,在爱情心理欲求和社会伦理制约之间,去努力寻找一个平衡。为了寻找到这个平衡,她需要自己心上人的配合。因此才请求“仲子”,不要再翻院墙,折树枝,不要用那种不可能得到父母亲人、邻里百家认可的方式满足情欲的需求。她的这个选择,我认为是理智的。事实也一再证明,凡是幸福的爱情和美满的婚姻,男女的结合往往都是既能顺应情欲的需求,又能合乎伦理的规范的,用古人的话说,就是“发乎情止乎礼义”。

正因如此,所以,就连提出“穷天理,灭人欲”的道学家朱熹,对这样一首“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孟子·滕文公下》)的乐歌,虽然在《诗集传》中引用了郑樵《诗辨妄》“此淫奔者之辞”的判语来维护自己的卫道立场,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首男女情爱之诗。而后世很多经学家态度就逐渐明朗了。比如清初经学家姚际恒《诗经通论》说:“女子为此婉转之辞以谢男子,而以父母诸兄及人言可畏,大有廉耻,又岂得为淫者哉!”态度尽管还是有些暧昧,基本上还是肯定了女子的廉耻心。到了清末,学者方玉润在《诗经原始》里的态度就十分明确了,他说:“女子既有所畏而不从,则不得谓之为奔,亦不得谓之为淫。……夫使人心无所畏,则富贵功名孰非可怀而可爱?唯能以理治其心,斯能以礼慎其守。”这就彻底为这首所谓的“淫奔”诗翻了案。

从这首诗中,我们体会到,一个人不仅要能爱,也要有所怕。大胆的爱有了“怕”的制约,才能负起责任来。人们经常说不仅要会爱,还要有“爱的能力”。其实,“爱的能力”并不难,关键就在于是否有“怕”,怕负不起责任,怕不能让对方幸福,怕让对方陷入为难的境地,怕得不到父母亲人的美好祝福。有了“怕”,“爱”才会变得更深沉,更有力量,更能让人感到踏实和安全。

三、爱她就要让她幸福



《鹊巢》这首诗不难懂。但要注意,这里的“鹊巢”绝不是雀巢咖啡的“雀巢”,而是喜鹊搭的窝。所以“鹊”绝对不能写错了。鸠,现在一般叫“八哥”,是一种比较好看、口舌非常灵巧、驯养调教后能学人说话的鸟。根据李时珍《本草纲目》:“八哥居鹊巢”,所以,这里的“鸠”,不应该是斑鸠,也不应该是很多注本所说的布谷鸟。读这首诗的时候,我们可以想见这样的情景:诗人怀着无比幸福的心情,骑着高头大马,穿着新婚吉服,率领着上百辆装点一新的马车组成的车队,前往女方家中迎娶新娘。他看到路边树上喜鹊窝里住着一只美丽的八哥,再定睛一看,原来除了那只最美丽的八哥外,窝里还住满了八哥的姐妹。这个新郎官一下子联想到了自己:我现在布置好了新房,不就是要把我那只八哥迎娶回来吗?最美丽的八哥身边的那些八哥姐妹们,不就像陪着我的新娘一起嫁过来的陪嫁女吗?(注:上古婚俗,贵族娶妻时,妻妹往往陪嫁,如娥皇女英同嫁虞舜,卫庄公同时娶了陈国的戴妫、厉妫两姐妹等。这种风俗,保留了远古社会群婚制的痕迹。)于是他即兴创作了这样一首乐歌:

喜鹊树上把窝搭,八哥来住它的家。我的新娘要出嫁,百辆车子去接她。

喜鹊树上把窝搭,八哥同住这个家。我的新娘要出嫁,百辆车子保卫她。

喜鹊树上窝搭成,住满八哥喜盈盈。我的新娘要出嫁,车队迎来好成婚。

这首诗一共三章,每章四句。每章的开头两句,运用了典型的托物起兴手法,既渲染了迎娶新娘举行婚礼的喜庆气氛,表达了新郎官,即将开启新的人生的幸福愉悦心情。而三章中的最后一句,只换了一个字,就把结婚的全过程,从前往迎亲,到护拥着新娘返程回家,直到完成结婚典礼,一气呵成,完整地叙述了出来。

读这首诗,我们能够从气脉贯通的诗句中,感受到歌唱者那种喜悦而又自豪的心情。他去迎娶自己的新娘,心里很幸福,很踏实,也很自豪。为什么?因为他有能力让新娘过上幸福的生活。他不仅准备了豪华的车队去迎接新娘,把婚礼办得风风光光的,让新娘的人生没有遗憾,而且他还把房子建造得宽敞漂亮,即便新娘全家来住,也绰绰有余。

从这首诗中我体会到,爱情可以是纯精神的,而从爱情走向婚姻,就必然要考虑到物质问题。用俗话来说,就是“种下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用这首诗中的意象来表述,就是“有巢方能居鸠”;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有房有车,才有底气谈婚论嫁。时下女孩子谈朋友找对象,一般总会要求男孩子要“有车有房”,其实不就是像这首诗那样,要求“维鹊有巢”,要求“百两御之”吗?仔细想想,其实这点要求也并不怎么过分,《鹊巢》里的这位新郎官早就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因为爱一个人,就要让她幸福,这是男人应该尽到的责任。

 
简单小结一下。从《静女》的爱情初体验,到《将仲子》恋爱的克制态度,直到《鹊巢》走向婚姻的殿堂,这是从恋爱到结婚的一个比较完整的过程。我的体会是,谈恋爱当然很美妙,但是,怎样让恋爱真正快乐,怎样让婚姻走向幸福,却是一件需要认真对待的严肃事情

【良师微课】栏目编辑:谢勇

延伸阅读

【互学留痕】“大地良师”互学计划欢迎你!

(本公微暂未开通站内链接功能,请关注后,点击历史消息查询)

如果你被这样的互学计划打动:

下一步——我们在“大地良师”互学群(QQ群:531028584) 等着你!

当然,您也可以选择通过关注本公微(扫描下方的二维码),持续关注这个成长中的“大地良师”互学计划,以打赏、转发等形式,表达您对我们的关爱、支持。一并致谢!



《大地上的事情》的作者苇岸先生这样说:“麦子是土地上最优美、最典雅,最令人动情的庄稼”。我们借用一下这个句式造一个属于“大地良师”互学计划的口号——“良师是孩子身边最高贵、最温暖,最令人怀想的君子”。让我们一起为良师的分享点赞,为良师的成长加油!


    关注 大地良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