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得太远别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2013中国随笔排行榜》

 

抱怨与伤感可以安放我们的中年吗?回忆可以安放我们的老年吗?...



2013年我国随笔创作的实绩,

精选60余篇,综合艺术性,

思想性,专业性,

独具思想锋芒的厚重之作或才思细腻、

构思细致的美文荟萃。

陶冶情操,滋养心灵,领悟人生,

启迪心智,

并可增益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提高境界和写作水平。



识别    肖达

慢生活  

总是想要大生活,总是想要精彩人生,

总是渴望掌声和鲜花,

所以,我们总是对生活要得太多。

最快的是活着,从幼年到青年到老年,

一眨眼,那么多时间,

在我们奔跑的脚步之下,

瞬间而过,但,我们依然没有放慢脚步,

我们总是心急,一路飞奔,

唯恐有好风景被我们错过。

最痛的是回忆,

最深的伤痛都在记忆的最深处,

怕被触碰,怕再流血,

所以,我们总是把它深藏,

在目光投向未来,

希冀还有奇迹发生,做“痛”的替代品。

最私人的隐私,

最隐私的心灵深处最慢的那一部分生活。

那被叫做记忆。

时间一直与这一段最慢的生活打拼,

争得你死我活。

从哪一天开始,

我们才能学会慢生活呢?



一枚叶子

风一直没有动静,

在哪里向我张望呢?

有一只鸟儿从绿草里瞬间飞起,

飞向一棵火炬树,树叶在震动,

能感觉到空气震颤的声音。

是鸟的歌唱惊动了树叶?

还是空气因为寂寞而在独自跳舞?

鸟儿比风飞得更快,

鸟在我的眼前飞走,

不见了踪迹,

而风却依然没有动静,

它在哪里向我张望呢?

不知什么时候,

一枚叶子从火炬树上开始起步了,

飘逸如风中落下的花瓣,

落下来,悄悄地,淹没在市井声里。

就在我的眼前,

一片黄叶跌落在草地上,

安静地,如一只美人的腿,

看着天光。

柔软的秋的阳光从窗棂的对面,

把窗台上的花花草草剪成无数剪影,

散落在地板上。

它们在地板上继续愉快地生长,

这让我分不清,

那些剪影原本比花草更具有诱惑力。

我在超现实的现实美里,

继续等待风的消息,

问自己,

一枚落叶是不是可以告诉我风会从哪里来呢?

风湿季节,那枚黄叶,

是季节的美。

没有风,季节也在。

感谢每一个季节就像感谢每一段生命一样。

知道吗?



纪念,是为了再次出发   白岩松

1
2013年5月1日,《东方时空》开播二十周年。写下上面这行文字,我觉得有些荒诞和不真实。20年了吗?怎么仿佛昨天?然而走到镜子前,看着自己已半白的头发,我苦笑着确认了这个事实。
二十年,长得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容颜;二十年,却也太短,还不足以让一个国家脱胎换骨。在这样的过程中,有哪些东西已被岁月遗失?又有哪些东西被固执的人一一拣起或一直就执著地拿在手里?这二十年,曾经的理想在四面八方过得还好吗?
2
伤感在很多年前就开始了。在新闻评论部所在的南院食堂里,总有经历过《东方时空》最初岁月的同事,在没喝酒的情况下,就开始怀念当初激情燃烧的岁月,并抱怨现如今的平淡平庸甚至平静的可耻。面对老友的这些心声,我理解,却越来越没耐心听完。后来,我总是说:我们已经很幸运了,曾经赶上了一个很不正常的岁月,而现在一切都正常了,或许将来,也会很久地这样正常下去。有一点点安慰的作用,但还是拦不住人们伤感的脚步。
可无法回避的是:在这个正常的时代里,如何让理想与激情还有存活的空间?或者被尊重?

这可能才是我们纪念《东方时空》二十年的缘起吧。
3
20年,已经无情地把我们由激愤的青年变成了平庸但可能宽容的中年,却也让当今的年轻人对二十年前的事儿有了陌生感:你们当初做了什么?《东方时空》不就是现如今每天八点播出的那个新闻栏目吗?怎么在你们的回忆中竟有那样离奇的江湖地位?

你们当初,究竟做了什么?

《东方时空》可能就干了一件事:平视。

用《东方之子》平视人,不仰视不俯视;用《生活空间》平视生活,不涂抹不上色;用《焦点时刻》平视社会,不谄媚不闪躲,最后用不同于以往的平实语气,说人话关注人像个人,平视自己。

仅此而已。
不过已足以让很多人骄傲一生,可常常遗憾的是,二十年前就开始做了的一切,今天也并未全都在屏幕上达成共识,我们已经老了,可“平视”二字,依然像稀有动物一样,站在那里,咄咄逼人地孤独着并依然前卫。

这是纪念的另一个来由:于心不甘。
4
陈虻,是纪念《东方时空》时绕不过去的一个名字。

在《东方时空》开播时,他还未到,几个月后,他恰到好处地出现,然后半年内用他“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丰富并扩大了《东方时空》的内涵,也成为那一个时代电视被人尊敬的一个理由。
很多年后,他有些寂寞并不甘地走了,曾经的老战友带着日渐增长的腰围,跌打滚爬地来到陈虻的遗像前泪落成冰。我猜想,陈虻用他的离去,给了我们一个机会:祭奠他也祭奠流逝的岁月。
纪念,能让我们不再堕落地活着吗?

5
20年前,年轻人从四面八方像当初有人投奔延安一样来到《东方时空》,自觉自愿。理由不同,动力却是相似的,想要改变一些什么。

那时候的年轻人像打一场仗,敌人很明确:八股的文风、粉饰太平的惯性、站不起来的奴性、不以人为本的种种现象。敌人在,阵地在,杀气与斗志就在,因此激情燃烧。
一转眼,20年过去,敌人依然很多,可形象却日渐模糊,一时不知该怎样出手。更可怕的是,太多的战士早已忘了,当下最大的敌人其实已经是我们自己。
20年,我们从当初的反抗者,变成了今天的既得利益者,有人有名、有人有权、还有人有钱,有人什么都没有可起码还有行走江湖拿得出手的回忆。不知不觉中,我们很可能已悄悄由当初的开拓者变成了今天的拦路人。只不过在回忆中,我们还以为自己保持着战士的姿态而已。
今天,我们该做一个怎样的既得利益者?是浑然不觉地让自己舒服?还是自省自觉地让年轻人舒服、让时代与未来舒服?我们该不该让利?还是过后不久,被新的反抗者从幻觉的神坛上打下?

这反省是不是也该成为纪念中的使命?
6
好了,该从伤感中转过身来。
陈虻离去几天后,我在文字中曾这样问同事更问自己:“如果理想,只是一瞬的绽放,那么,理想有什么意义?如果激情只是青春时的一种荷尔蒙,只在多年后痛哭时才知自己有过,那么激情又有什么意义?如果哀痛中,我们不再出发,陈虻的离去又有什么意义?”

是啊,二十年的纪念,究竟是一个终点,还是一个新的起跑线?

如果对《东方时空》二十周年的纪念,只是伤感,只是吹嘘,只是“大爷曾经当初怎样过”的售卖,纪念又有何意义?
7
陈虻已离开4年有余,那些曾经精彩的话语会不会过时?还有没有价值?我想不会过时,当然还有价值。因为陈虻不那么政治,不那么聪明得见风使舵,他只关心人性、关心内心、关心传播的规律,也因此,他的那些话语和思考可以更多地经受岁月的推敲。该是十年或二十年后都值得一读再读吧。更何况这些声音留下来已成为一段历史的旁白。
对此,该对徐泓老师说声“谢谢”,因为这些话语已经像一种唤醒,告诉伤感的人又该出发了。我们应该明白,一切都没有结束。
8
曾经有人说,青春无处安放。我想,与此相比,我们是幸运的,不管现今的青春如何美好并丰满,却并不让我们羡慕,因为在《东方时空》里,我们的青春曾被最美地安放,无可替代,无法复制。
接下来,

我想不能。我们的中年正无处安放,不出发也就这样了。而如果出发,我们还该有更好的中年与老年。这一切,只需要与自己为敌,重新拿起手中的枪。
9
陈虻曾说:走得太远,别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曾经我们在众多文字与画面里重温了出发时的誓言,那么今天,或许该用另一行文字为未来画下起跑线:

既然想起了当初为什么出发,那就别忘了继续赶路!

这,才是纪念的全部意义。



请同样爱读书的你扫码关注

微信公众号:读书Mark

个人读书笔记
点击链接阅读更多读书mark

因为拒绝我们将伤害一些人|毕淑敏《话说生活》

【读书mark】毕淑敏《话说心情 》

婚姻是一双鞋 |毕淑敏《话说家庭》

死亡回归家庭?  毕淑敏作品《话说生命》

【读书mark】刘梓洁《父后七日》

爱那么短,遗忘那么长| 林宛央《张爱玲传》

文学通向了诗与真 如同信仰|张炜《精神的背景》

【读书mark】曹乃谦|佛的孤独

【读书mark】巴金《生之忏悔》

做公号,她为什么能成功?

余光中|相思树下

余光中|圣奥黛丽颂歌 & 读脸的人

愿世界待你静好如初

【读书mark】陆文夫《美食家》

【读书mark】王朔《致女儿书》

【读书mark】李黎—寻访世纪文学心灵《半生书缘》

【读书mark】贾平凹《带灯》

【读书mark】王小波《白银时代》

一个人在阿拉斯加荒野的25年

【读书mark】韩少功《赶马的老三》

【读书mark】余华《许三观卖血记》

【读书mark】韩少功《马桥词典》

【读书mark】韩少功 《爸爸爸》

【读书mark】中华散文百家《夏丏尊散文》

【读书mark】《周作人闲适美文》

原来弘一法师出家是因为他?!         读《夏丏尊散文》小记

【读书mark】 沈从文《我所生长的地方》

【读书mark】灵魂里一滴悲悯的清泪 《志摩的文》

【读书mark】三岛由纪夫 《丰饶之海》第三卷《晓寺》

【读书mark】 东野圭吾《濒死之眼》

【读书mark】伊恩·布朗《我的月亮男孩》

【读书mark】法国 菲利普·迪昂《三十七度二》

【读书mark】沈睿《一个女人 看女人》

【读书mark】玛格丽特·阿特伍德《蓝胡子的蛋》

【读书mark】藏地原创《仓央嘉措》

【读书mark】文化名家话茶缘《我的茶》

一篇让我决心跑起来的文章——村上春树《人生马拉松》【读书mark】


    关注 读书Mark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