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这是一个平台

 

这是一篇分关于定位和财报的文章...





巴菲特曾经说过:想做好投资,只需要学会两门课:第一,怎么评估一家企业的价值;第二,怎么理解股市的波动。这两门课中第一门课我非常不合格;第二门课从投资者情绪的角度去看,基本上能达到50分的水平。

当然,这篇文章是从财务和行业发展的角度去分析一家公司的,并不是巴老爷子的方法,这个公司是:永辉超市(601933)

先从行业的发展角度看,这类公司应该属于零售业。但自从互联网出现后,滴滴等独角兽公司的迅速融资以及对市场的抢占,彻底让我改变了对这类公司的认识,我暂且把这类公司叫:平台型公司。这类公司的最大特点是:目前我们看到的,最能赚钱的方式恰恰不是他最终的盈利模式,而是作为副产品,送给大家的,就像买件衣服送双袜子那样。

平台型公司(或者说产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的产品是我们生活中不能绕过去的,比如出行打车,旅游住宿,交友聊天,吃饭以及蔬菜水果等;而这类平台型公司的方向其实不明确,或者说目前还没有出现有效的盈利模式,比如滴滴的模式,现在还在烧钱,滴滴的出现让快递业和外卖业非常难过,因为出行这个入口是个“绕不过去的平台”,他会成为以后的出租车公司吗?可能不是。可能成为健康产业的公司?也可能不是。但是,建立在这个平台上的想象是非常大的,从出行工具的使用到乘客在使用过程中腾挪出的注意力,最后再集聚到的数据,不能说没有价值。类似于永辉超市,永辉超市现在就是滴滴的前身,只不过滴滴打的是没有转型的出租车公司,而永辉超市是“知道了自己错误的出租车公司”,而且也来了潜在的对手滴滴(京东)帮忙改造。

当然,这都是隔空对话,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数据来支持,只是想象,目前股价的走势也是能看得出来,市场情绪低迷,而且永辉近三年都在疯狂扩张,收益是很低的,所以市场也不认可。

最近一段时间研究了公司年报。在2015年财报中,明确指出公司的战略定位是“食品供应链公司”;而且到目前为止,也和京东在进行供应链上的合作,但是通过上一次在某微信群里该公司某高管分享我发现他们互相之间的供应链目前都是独立运行的,大家猜猜京东入驻永辉的原因是什么?再者我看了一下董事会在财报里吹的牛,发现公司除了在供应链上做一定的投入,还在生鲜的源头,采用共享联合采购模式,以及中央厨房的食品加工分销模式,而在下游,公司的转型重点是在“事业合伙人+岗位合伙人”以及不同消费人群分层进行店面的铺开。

其实从两个方面就可以完美解释为什么公司会转型成这种结构了:第一,罗辑思维创始人罗胖提到的一个观点:重估人的价值;第二,微笑曲线中关于“产品研发+品牌服务”的模式。

看看财报,我还发现很多重资产公司共有的问题:毛利率低(18.36%)存货大!对于生鲜来讲计提跌价准备也非常小(几十亿对几千万是比较低的水平,这种情况要不是公司周转快,管理层运作能力较强,要不是为了美化报表)。

但是,从应付职工薪酬以及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方面计算,每个永辉超市的员工从五险一金到最后的工资收入,差不多到8W,是一个非常健康的数字,而且从我个人的成长经历方面来评估,这个数字对于超市工作人员是非常慷慨的,粗略估计,这个数字会在以后的几年内上升(劳动力成本问题)。当然,如果机器人能够进一步普及化,下降的可能是存在的。

从利润表上看,三费/营业收入大概在16.7%左右,这个数字也是非常健康的,永辉超市产品的拉力还是非常大的,对资金的运作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并不需要太多的促销活动去推动产品的销售。而且,经营现金净额/净利润差不多能到2,从这方面也可以看出,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现金远远高于利润,可见公司在赚钱的同时也能对资金运转自如真是非常的Nice啊。

最后一个数据:营业利润/营业收入大概不到18%,其实这方面也体现出永辉超市要转型的急迫感了,因为以后的收入,最起码不能将目前的生鲜(目前的利润贡献率大概在45%左右)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生鲜作为半成品以及作为渠道的功能性是要发挥出来的。

最后还是那个问题:京东到底为什么战略投资永辉?(卖个关子:我们想到的,可能都是错的)。

完!



讲真,看财报是一件非常费力而又不讨好的事,但写起文章来,又是非常快速的


    关注 涛声依久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