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策划】公交,中国城市的模样

 

在许多城市,公共交通与私家汽车不断地进行着艰难的竞争。尽管,一度城市公交的市场份额迅速地减少,但最近几十年来...





在许多城市,公共交通与私家汽车不断地进行着艰难的竞争。尽管,一度城市公交的市场份额迅速地减少,但最近几十年来,世界上一些城市开始想方设法打造出效益高、节约能源和可以体面地替代私家车的公共交通服务系统。是什么因素促使这些都市如此热衷于公共交通服务?公共交通服务又能给都市带来哪些裨益?……

上个世纪90 年代,美国著名的交通专家罗伯特·瑟夫洛花费了三年多的时间,考察研究并走访了一些世界城市,第一次提出了“公交都市”这个概念。他提出,无论都市规模的大小以及城市发展的模式如何,“都能够发展出成功的公共交通系统。”



时至今日,东京、巴黎、伦敦、新加坡、香港、首尔、斯德哥尔摩、哥本哈根已成为世界闻名的八大公交都市。而按照巴黎、伦敦等国际大都市的公共交通发展情况,“世界公交都市”的主要标准是:70% 的人口居住和工作之地,门口就有公共交通站点。

2012 年,中国交通运输部启动了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创建工程,前后两批共37 个创建试点城市开始践行“公共交通引领城市发展”理念。2015 年,在全国交通厅局长研讨班上,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发出消息,2015 年再启动创建50个左右“公交都市”,以此推进“公交都市”创建活动。

“公交都市”与“公交优先”

“公交都市”并非是中国第一次提出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事业。

1995 年,中国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研讨会发布的《北京宣言》中已经明确提出“制定发展大容量公共交通的战略”和“改革公共交通管理运营”两项关于公共交通的行动任务,“公交优先”的理念雏形产生。

2004 年建设部发起《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正式将“公交优先”提升为一项发展战略。经过十年的发展完善,“公交优先”战略成效显著,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且人们对公共交通的认识也不再简单的停留在一种单纯的交通方式,而是越来越注重公共交通对城市发展形态、用地、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城市数量迅速增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居民的出行总量和出行距离呈现大幅增长。同时,城市交通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机动化出行比例迅速上升,非机动车出行比例持续下降,城市中心区的交通拥堵日益严重,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压力不断加剧。



因此,在中国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加速和公共优先发展政策的强力推动下,“公交都市”作为一项新的发展战略应运而生。交通运输部在《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开展“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选择30 个城市实施“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2011 年,交通运输部下发《关于开展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有关事项的通知》,正式启动“公交都市”创建工程。

“公交都市”的创建与之前的“公交优先”不同的是,“公交都市”必须达到以下标准:有轨道交通的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到45%以上,没有轨道交通的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到40%以上;城市建成区公交线网密度3 公里/平方公里以上;城市建成区公交站点500 米覆盖率达到90%以上,实现主城区500 米上车、5 分钟换乘;新能源城市公共交通车辆比例达到5%以上;城市公共交通的乘客测评满意度达到80%以上;公共汽电车交通责任事故年均死亡率控制在4.5 人/ 万标台以内;城市公共交通相关规划体系初步形成;城市公共交通政策和标准规范体系基本完善;城乡客运一体化管理格局基本形成。

“公交都市”成发展典范

“公交都市”的建设能有效应对城市汽车的高速增长以及交通拥堵问题,通过完善高速公路网络、快速公交走廊、公交车站、公交专用道、综合客运枢纽,增加新能源公交车辆,建设智能交通系统、公交服务信息系统,以及财政补贴、公交票价优惠等措施提升公交运营效率和服务品质、保证公交优先、鼓励市民公交出行,因此,“公交都市”应当成为每个城市尤其是大规模、特大规模城市发展的典范。

在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的指引下,越来越多的城市结合自身实际,出台了一系列落实“公交优先”战略、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的具体措施,有力推动了城市公共交通健康快速发展,也为走向“公交都市”打下了坚实基础。



作为首个与交通运输部签署共建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合作框架协议的城市,深圳先行一步,以公共交通引领城市发展的战略导向,打造了轨道交通、常规公交、出租车、慢行交通一体化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取得了许多值得总结的经验。

与此同时,广州、重庆、南京、济南、武汉、长沙、昆明、石家庄、大连、哈尔滨等一批公共交通基础较好的城市也在快步前进,按照“保障更有力、服务更优质、设施更完善、运营更安全、管理更规范”的总体要求,努力打造良性运作并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其中,南京市出台并实施了公交优先发展三年计划,武汉市促进公共交通与城市发展和谐共生,重庆市把“为广大群众提供快捷、安全、方便、舒适的公交服务”作为创建工作的落脚点,济南市创造性地首开“守时公交”……

可以预见的是,今后还将有更多的城市加入到“公交都市”的创建中来,也还将有更多的层顶设计和技术作用于“公交都市”。而“公交都市”也会在其不断前行的步伐中,惠民利民,让城市的生活更美好。

中国公交的“三个转变”

“通过总结各地三年公交都市创建成效,我们深刻体会到,公交都市创建已成为推进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成为凝聚城市公交改革发展共识的重要平台,成为创新推动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品牌,应当继续坚持。”2015 年12 月20 日,交通运输部在宁夏银川召开公交都市创建中期推进会上,交通运输部党组成员兼运输服务司司长刘小明表示。

从此次会议公布的数据中可以看出,以开展公交都市创建的37 个城市共有公共汽电车运营车辆35 万标台,占全国总量的55%;开通城市轨道交通线路92 条、运营里程2793 公里,分别占全国总量的97% 和96%;公交专用道长度达到3540 公里,占全国总量的51% ; 快速公交(BRT)运营里程达到1500 公里,占全国总量的54%;公交车平均进场率7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约11 个百分点。

通过三年公交都市创建示范工程,公共交通公益性定位、公交优先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政策保障体系建设实现新突破,基础设施建设、服务提升、公交改革等方面逐步落实。

河北、天津、内蒙古、宁夏等10 多个省份,济南、广州、南京等城市陆续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推动公交优先的政策措施,公交优先政策保障不断“加码”。而定制公交、商务快巴、旅游专线、社区巴士等特色公共交通服务在全国各城市遍地开花,创新服务、树立品牌已经成为整个公共交通行业的共识。

三年的努力,让中国公交实现了“三个转变”。

一是从“被动适应”向“主动引领”转变。即从过去公交服务被动追随城市出行增长需求,转变为通过打造公交走廊、综合枢纽,主动引导城市空间布局和用地调控。二是从“部门行为”向“政府行为”转变。即公交发展从过去“就公交谈公交”的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主导的市长工程,形成政府搭台,多部门密切协作、相互配合、统筹推进的新格局。三是从“具体项目”向“全面推进”转变。即从过去公交发展注重于单一项目建设,转变为公交投资、用地、路权等全方位、立体式实施优先战略。

未来仍是城市交通发展着力点

据测算,到2020 年末,全国城市公共交通年出行量将达1200 亿人次左右。为有力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客观上要求城市公共交通在提高保障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供给结构,切实提升服务供给侧的质量和效率。

“十三五”仍是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城市公共交通作为城市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机遇难得,发展任务繁重。而推进公交都市建设,正是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

并且,城市公共交通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承担了客运系统的绝大部分运输任务,又承担着与各种运输方式衔接换乘的纽带作用,这都要求城市公交加强与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和配套,推动综合交通运输服务效能的最大化。

刘小明表示,“十三五”期,交通运输部已明确将在系统总结推广公交都市创建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创建范围,围绕规划引领、智能公交、快速通勤、综合衔接、绿色出行和都市圈交通一体化等方面分主题、分类型进行50 个城市的示范创建。在具体对象上,将择优选择建成区人口在100 万左右的城市,以更好发挥创建城市的联动效应、示范效应。

据悉,从2016 年1 月开始,交通运输部开始启动了第三批公交都市创建试点城市的申报工作。

面对大幅扩容的公交都市创建城市,交通运输部还将在资金、技术方面加大扶持。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张大为表示,“十三五”期间,交通运输部将继续在综合客运枢纽、公共交通智能化、清洁能源公交车方面加大对公交都市创建城市的支持。他介绍,交通运输部将对公交都市创建城市内的城市综合客运枢纽给予统筹考虑,通过投资政策引导综合客运枢纽项目加快提高一体化衔接水平,在投资引导安排上考虑予以倾斜;在支持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发展方面,交通运输部将加快组织公交都市发展监测与考核评价系统工程建设;在清洁能源公交车推广应用方面,交通运输部将继续组织开展绿色交通示范工程,加快推广清洁能源、新能源公交车,促进行业节能减排。


    关注 交通建设与管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