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尔赫斯的采访手记|罗纳德•克莱斯特

 

博尔赫斯相当内敛。他离群索居,甚至隐忍自贬。他尽其所能地避免提及自我;当被问到有关他自己的问题,他都迂回作答,去谈论别的作家,引用他人的话甚至他人的著作来间接表述或掩饰自己的思想。...



♥《巴黎评论》第四十期,一九六七年冬/春季号

访谈完成于一九六六年七月,对话地点是博尔赫斯时任馆长的阿根廷国立图书馆办公室。根据布宜诺斯艾利斯一位老市民的回忆,那个房间根本算不上是间真正的办公室,而只是当时新近翻修过的图书馆中一个轩敞的大单间,装饰繁复,天花板很高。墙上挂着各种学术证书和文学奖项的获奖凭证,但都挂得太高,让人无法一眼看清——仿佛是出于羞怯或不自信才故意如此。墙上还挂有几幅乔凡尼·巴蒂斯塔·皮拉内西的蚀刻版画,让人联想起博尔赫斯小说《永生》中梦魇般的废墟。壁炉上方是一幅肖像,尺寸挺大;我向博尔赫斯的秘书苏珊娜·奎恩特罗斯小姐问起肖像有何讲究,她以一种颇为恰切的方式回道:“没什么重要的,那只是另一幅画的复制品。”这种回答或许是对一个博尔赫斯式基本主题的无意识回应。

房间斜对面的角落里立着两个大大的旋转式书架。奎恩特罗斯小姐解释道,架子上是博尔赫斯频繁查阅的常用书,都以特定的顺序排列,而且从不改变,为的是让已经几乎完全失明的博尔赫斯能根据位置和开本大小找到所需书籍。比如说辞书,都被集中在一起;一本书脊被结实地重新加固过、但因长期翻阅而显得很陈旧的《韦氏英语语言百科大词典》与一本同样用旧了的盎格鲁撒克逊词典便厕身其中。其他的书籍林林总总,从德语和英语的神学、哲学专著到文学和历史著作,不一而足;其中有全本的“鹈鹕书系”《英语文学导读》、现代文库版《培根选集》、霍兰德的《韵文埃达》和《卡图卢斯诗选》、福塞斯的《四维几何学》、几卷哈拉普全称钱伯斯·哈拉普出版社,英国老牌出版商;后文中的钱伯斯也指此出版社。出品的英国经典文学、帕克曼的《庞蒂亚克的叛乱》,还有一部钱伯斯版《贝奥武夫》。秘书小姐还透露,博尔赫斯最近在读“美国传统”丛书中的《内战历史图说》,而就在前一天晚上,他还将华盛顿·欧文的《穆罕默德的一生》带回了家——在家中,已然九十多岁的母亲会对着儿子大声读书。

每天午后稍晚时分,博尔赫斯来到图书馆;他已习惯于在此口授信件和诗句,奎恩特罗斯小姐负责打字记录再读给他听。遵照他的修改,每首诗秘书小姐都要打出两三份,有时还多达四份,直到博尔赫斯满意为止。有些日子里,秘书为他读书,而他则很仔细地纠正秘书的英语发音错误。偶尔,要凝神思考时,博尔赫斯便离开办公室,顺着图书馆圆形大厅的廊道缓缓踱步;廊道高高在上,而读者则在下方桌旁就座。他也并非一直很严肃,秘书小姐强调道:“总是会有些逗趣的地方,小小的恶作剧。”她的说法也确证了部分读者可能会根据博尔赫斯的文字预判而得的一个印象。

博尔赫斯常常头戴贝雷软帽,身穿深灰法兰绒套装,上装从肩头宽松地披下,裤管垂挂到鞋面。当他走进图书馆,大家都暂时停止讲话——或许是出于尊敬,或许是出于对一个尚未全盲之人的同情而犹疑。博尔赫斯的步态带有试探性;他拿着一根手杖,走路时好像是在用手杖探矿。他个子矮,头发从脑袋上蓬起的样子看上去略有点不真实。他的面部特征不明显,由于岁月的打磨而更模糊;他那苍白的皮肤也部分地弱化了五官特点。他的声音也颇平淡,几乎是一连串嗡嗡的低音;可能是因为眼中那涣漫的神情,他的话音听上去仿佛来自面孔背后的另一个人。他的身体姿态和表情看似尚昏睡未醒——特别是其中一只眼睛的眼皮无意识地耷拉下垂。但一旦笑起来——事实上他也经常笑——他的五官会皱缩变化,真的像一个扭歪的问号。他还习惯于抬起手臂做出一个挥动或清扫似的手势,随之将手放置于桌面。

他的大部分论断都采用修辞设问的形式,但真正提问时,他时而表现出一种隐约可见的好奇,时而又流露出一种胆怯的、几乎是可怜的怀疑。当他有意选择腔调,比如讲笑话时,他会采用一种干脆轻快的、戏剧化的语调;他引用复述奥斯卡·王尔德的某句台词,效果简直不逊于爱德华七世时代的演员。博尔赫斯的口音难以轻易归类:他的言谈措辞是一种世界主义的综合体,发端于西班牙语背景,经历过规整的英语语言教育,又受到美国电影的熏染。他的发音,主要的特征就是因含糊吞音而导致单词之间相互粘连;后缀音被一概弱化,以至于couldn't和could这类读音几乎完全无法区分。当他想要表现得非正式一点,他也会用俚语俗词;但更多时候他的英文话语显得正式和富于书卷气,很自然地依赖于诸如“这也就是说”和“在此”之类的接续短语。很典型的一点是,他的语句之间总是用叙述引导词“然后”或者逻辑推断词“结果”来进行连缀。

不过最重要的一点是,博尔赫斯相当内敛。他离群索居,甚至隐忍自贬。他尽其所能地避免提及自我;当被问到有关他自己的问题,他都迂回作答,去谈论别的作家,引用他人的话甚至他人的著作来间接表述或掩饰自己的思想。

这则访谈有意识地保留了博尔赫斯英语口语的特质;这与他的写作对照,构成一种很有启发性的反差,同时也显示出他对英语的熟稔程度甚至是与之狎昵的关系——随着博尔赫斯写作生涯的进展,这种语言对他来说已然相当重要。

一九六七年



关于博尔赫斯的一切


欢迎关注、投稿


查找公众号:搜索“borges824”或者“博尔赫斯”

●●●

“阅读原文”可看略萨谈博尔赫斯—《巴黎评论》


    关注 博尔赫斯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