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地产媒体老炮儿姜Sir签下投名状

 

既已上路,便勇往直前地走下去吧!...



冷眼观楼这个号,已经运营了17个月。好与不好的,感谢各位看官捧场。

今天,是时候向大家公布一个真相了。

好吧,可能很多人早就知道,也可能有些人还不太清楚。

冷眼观楼的创始人就是我——姜Sir

之前一直用观楼君、冷眼君为笔名和大家沟通,主要是为了避免和姜Sir的工作有所冲突。

姜Sir,就是,或者说曾经是,天津发行量最大的平面媒体《今晚报》楼市版主编。

而今后,姜Sir再也不必担心这个问题了。

因为,就在今天——姜Sir38周岁的第一天,姜Sir做出了一个将会决定自己下半生命运的决定——辞职。



15年前,一个草长莺飞的日子,刚刚走出校园的姜Sir,怀揣着万分激动的心情,手拿派遣证步入豪华的今晚报大厦,走进人事处办公室。

那时,姜Sir还很年轻;那时,姜Sir的头发还很浓密。

15年的新闻媒体生涯,13年的房地产行业报道经验,飞逝的时光终于把姜Sir从一枚小鲜肉变了一名老司机。

这15年里,姜Sir享受过了传统媒体飞速发展所带来的名与利,也体会过了报纸业务断崖式下跌所带来的苦楚和隐痛。

上周回办公室收拾东西,翻出自己这些年来所做的一部分报纸,恍若隔世。

这一份份特刊,代表了纸媒曾经的辉煌,也见证了姜Sir付出的艰辛。

曾经,为了参与制作天津第一本媒体楼书,三天三夜只睡了三个小时;

曾经,为了实测梅江居住区到市中心的真实距离,盛夏里从城市别墅骑自行车将近10公里返回报社;

曾经,为了给金地定制特刊,五天飞了四个城市考察项目……







如今,以上所有这一切,都被新媒体传播的新形态冲击得粉碎,我们再也找不回过去的辉煌了。

姜Sir非常庆幸,去年创建了“冷眼观楼”这个微信公众号,由此踏上自己的转型之旅;姜Sir也很遗憾,和外地其他同行相比,自己的转型还是有些晚了。

不过好在,经过一年多的摸索,“冷眼观楼”逐渐成熟,在业内获得了认可,拥有了一批粉丝。

这些,都给予姜Sir更多的勇气,摆脱僵化体制的包养,冲进更广阔的天地里见见世面。

对于姜Sir而言,这其实真的是一个非常艰难的选择——离开舒适的单位,独自面对未知的风浪。

可是,姜Sir必须趁着现在拼上一把。

因为,曾经被当做是保险箱一般安全的体制大船,如今却已是千疮百孔、四处漏水,正在加速下沉。

而我,真的不想混吃等死!

很奇怪,当今天姜Sir走进人事处办公室,交上自己的辞职报告时,心里异常平静,没有胆怯、没有犹豫、没有纠结,就好像这份辞职报告跟我没有任何关系。

15年的传统媒体职业生涯,就这样画上了一个并不完美的句号。



未来,姜Sir的路将要怎么走?

讲真,我还没有更具体的方案。

做了十多年的房地产行业媒体报道,姜Sir一直把自己定位于匠人的身份,只想安安静静做一名专业的码字者。

今后,姜Sir仍然会坚持这一方向,希望能够在购房人和开发商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做一个最懂天津楼市的冷眼旁观人。

因此,姜Sir将会扎根天津,更努力地为大家打探各类和楼市相关的信息,会向大家介绍更多外地优质的项目,给大家提供更多更有料的观点和资讯。

下一步,姜Sir将会尝试视频、音频等不同传播方式,构建“冷眼观楼”立体化的内容架构。

姜Sir还会增加和购房者互动的环节,建立购房者俱乐部,给有购房打算的粉丝提供客观、中肯的建议和指导。

同时,姜Sir还想强调,“冷眼观楼”会有软文、广告,但一定会坚持应有的底线。

至于观楼君和冷眼君,今后如果有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冷眼观楼”,这两个身份将会属于他们。

最后,感谢所有关注了姜Sir的朋友,你们的鼓励,是我走到今天最大的动力。

更想要感谢的,是姜Sir的家人。谢谢你们无条件地支持我,做我的坚强后盾,让我能够在马上就要进入“不惑之年”的高龄时刻,还能奋不顾身地拼一把。

谢谢大家!

明天开始,姜Sir将要一切归零,重新出发!

2016年8月15日


    关注 冷眼观楼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