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时健:触底反弹的力量

 

“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准,不是看这个人站在顶峰的时候,而是看这个人从顶峰上跌落低谷之后的反弹力”。——巴顿...



今天,一口气看完《褚时健传:影响企业家的企业家》,上网搜下他的照片,这位满头白发已经是88岁的老人,第一眼看上去很像汪耕——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的创始人之一,他们年龄相仿,对于工作也有着一样的执着和热情,让人感到亲切。

传记按照时间顺序记叙褚时健充满传奇的一生:
“少年时,他抓过鱼、烤过酒、种过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担;青年时,当过自救队指导员、征粮组组长、区长;中年时,他是农场副场长、糖厂副厂长,1979年10月接手玉溪卷烟厂时,他已年过半百。

他把资金短缺、技术落后、连年亏损的玉溪卷烟厂,打造成亚洲第一、世界第五的集团企业,同时,他以其独到的商业智慧出拳金融、医药、能源等各个领域,“红塔”映红了中国经济的半壁河山。

1999年1月,因经济问题,褚时健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在最辉煌的时刻,褚时健从“烟王”的神坛上跌落。

2001年,73岁的褚时健获减刑,保外就医,与妻子承包荒山开始种橙子。他所具有的超出常人意志力和执行力,让人几乎忘记了他是位饱经风雨的老人。十余年后,褚橙年产10000吨,利润超过6000万元,被称为“云南最好吃的橙子”“中国最励志的橙子”,并风靡全国。”

初次知道褚时健,是因为吴晓波对褚时健贪污公款现象的分析文章,他说“‘褚时健现象'是一面镜子,照出了转型时期的中国商界在法制观念和价值评判上的模糊、矛盾和迷茫。”他认为,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中国企业改革分成两段:前二十年是以落实企业经营自主权为主轴,推行承包制激活企业的积极性,提高效益;1998年开始进入国有企业改革产权化的状态。而褚时健案发的时间点,恰逢国企改革转制的时间交叉点。书中,关于这一段,褚时健的辩护律师在辩护词里有过类似发人深省的质疑,而褚时健也坦白:这次私分公款,的确有心理不平衡的因素,我衡量这个罪判刑不会超过五年。”正因如此,很多人为褚时健晚年的遭遇抱不平,使得他成为最受争议的企业家之一。

然而,褚时健成为王石最敬佩的人、当下企业家都敬重的人,并不仅仅在于他入狱前的辉煌经历,更在于在遭遇人生低谷的时候,在75岁高龄时,能创造出”褚橙庄园“这样的电商农产品神话,这种“触底反弹的力量让人震撼。能做到梅开二度的老人,定有他的过人之处,原因分析如下:

1、少年烤酒挣钱补贴家用,让他很早就有要追求效率就要讲技术的,从投入到产出都要清清楚楚的商业意识。这为他在之后当厂长、成功创造”褚橙“埋下了很重要的思维模式。办企业要挣钱,这是天经地义的事,这一点是其它农民出身的人少有的。

2、爱琢磨,事实求是,亲自动手。从当初征粮到在厂子里遇到问题看书学习,再到种植果树几年之间就成为专家的例子看出,他凡事就自己实践调研,依据事实来分析农民不肯交粮的根本矛盾、糖厂卷烟厂亏损的原因;他说“干任何事情都有规律,要将道理,不按规律乱来,是要出问题的”。这个道理很简单,但是真正每一件事都能这么做到的话,确实很难很难。

3、“事情要一点一点地做,本事要一点一点地学,才能一步一步地把成功的本领学到手。”这是褚时健对很多时下向他求助的年轻人说的话。他八十多岁了,还在摸爬滚打,而现在的人总想找现成、靠大树、撞运气。这个世界上。成功的道理都很简单,不过是“努力、坚持、能力”,只是很少人愿意脚踏实地去做罢了。

4、“只要活着就要干事,只要有事可做,生命就有价值。”最初,褚时健种植果树一是想要解决养老问题,顺便消磨时光;二是他觉得没有国有资本的优势,他也能凭着自己的能力重新干出一番事业。有时候,一无所有的处境下,反而能专心地投入一件事,诚然,他成功了。

5、匠人精神。匠人精神就是时下很多文章讲到的日本企业的一种精神:对工作高度忠诚,会花费数十载甚至一辈子的经历专心做一件事,把事情做到极致。典型的例子就是小野二郎的寿司、村嶋孟的米饭、稻垣的羊羹以及松下的智能马桶盖。褚时健用十年时间种出橙子,本着精益求精的态度践行着”匠人“理念:始终坚持消费者立场,脚踏实地的调查和耐得住寂寞的钻研。说到底,匠人精神不过敬业、认真四字。

6、人脉很重要。多年的当企业负责人的经历,让他积累了很多重要的人脉,结交了很重要的人脉。说实话,玉溪卷烟厂的经历虽然是把他从高处往下狠狠摔下,但是他的“二次创业”依靠的也正是18年积累的信誉和人格魅力。

说白了,每个人都是被国家、时代和命运的巨浪裹挟向前,只不过褚时健正好处于漩涡的中心地带,人生的曲线格外跌宕起伏。然而我们“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准,不是看这个人站在顶峰的时候,而是看这个人从顶峰上跌落低谷之后的反弹力”。而这”反弹力“才是褚时健给予企业家、当下的我们最大的震撼和启示。


    关注 2do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