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江阴这个地方的螺蛳怎么没有尾巴呢?

 

“江阴纪事”由江阴市史志办主办...



“江阴纪事”由江阴市史志办主办
神奇螺蛳
江阴有句老话:江阴风水在南闸,南闸风水在观西。在南闸街道的观西、庐岐一带,曾经建有资福庵、栖云庵、关帝庙、城隍庙、三仙阁、鸟窠禅院等众多寺庵观舍。而神奇的是,这里有一方名为放螺池的小池塘,里面的螺蛳是没有尾巴的,这是为什么呢?



(曾听老一辈的人说,这螺蛳是香火吃多了开始修炼了···)

说起这无尾螺,还与一位唐朝高僧有关(对不起,不是玄奘),此人法号道林,更多的人则称呼他为鸟窠禅师。


(道林禅师,法名圆修,俗名潘光香,杭州富阳人)
道林禅师,是中国佛教历史上颇具盛名的一代宗师,也是一位行为怪异的禅师,他不住在寺院里面,也不住在其他的庵棚洞舍里,而是住在树上,在树上搭一个像鸟窠一样的窝棚修行,久之,大家就叫他鸟窠禅师。虽然他行为上惊世骇俗,但禅法修行上却是非常了得。



(秦望山寺庙群大多已随岁月湮没,只剩佛光禅寺、道君殿还残存几分当时的辉煌)

相传观西在唐朝初年就寺庙香火众多,最著名的就是庐岐庵、庐岐禅院,元和(806年- 820)年间,寺院里来了一位云游老僧,每天与众僧讲经论法。短短几天,他对佛家教义的精通和高超的辩论技巧便折服了众僧,并赢得了大家的拥戴。芦岐禅院原来的方丈是个心地善良、胸怀豁达的人,他与老僧一见如故,交谈甚深,觉得老僧不但佛法精深,而且品德高尚,决不是一个平常的僧人。于是,他甘愿让贤,希望老僧能留下来当方丈。老和尚见他情真意诚,就很爽快地答应了。这位老和尚就是鸟窠禅师,庐岐禅院也更名为鸟窠禅院。


栖松驯鹊
道林禅师年轻时曾在长安修习佛法,学有所成后回到了杭州,路经西湖边的秦望山(同南闸秦望山同名不同地)时,看到一棵长松,枝叶茂盛,盘根错节,犹如一把大雨伞,就栖宿在上面修炼佛法。过了不久,飞来了两只喜鹊在他栖息的树枝旁边,筑了个巢,安家落户,繁育起后代来了。



(栖松驯鹊)

这样就出现了僧鸟同树,相安为邻的奇观。道林主动亲近喜鹊,驯化它们,使它们懂得人语,具有人的灵性,此事一时传为奇谈。


与白居易辩难
时任杭州太守的白居易慕鸟巢禅师的大名,便入山求见。白居易见到禅师后便说:“禅师居的地方太危险了!”这是好意,不想禅师并不领情,反唇相讥道:“太守的危险比我更大!”



(白居易问道于鸟窠禅师)

白居易问:“弟子位镇江山,哪来危险?”  “官职越大,妄念越多,就像柴放到火上,能没危险?”  白居易若有所悟,便问禅师:“如何是佛法大意?”佛法大义是说不出来的,白居易问这个问题,也有难为禅师的意思。如果是僧人问这个问题,禅师一定不会正面回答这个问题,但白居易是位俗界中的人,不正面点他不起作用。


(启功所书“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于是鸟巢禅师便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一听未免失笑,说:“三岁的孩儿也懂这个道理。”鸟巢禅师说: “三岁孩儿虽然能懂得,八十岁老翁却做不得!”白居易是个绝顶聪明的人,马上明白了禅师的用意,一言不发的向禅师顶礼而退。



(观西村的放螺池)

也有一种说法,说白居易当初就是到江阴的秦望山来拜会鸟窠禅师的,证据就是白居易临别还为禅院内的放螺池题写了“化螺”的匾额,这块匾额到清朝咸丰十年太平天国毁寺时,一直挂在池后的放螺亭内,历代江阴县志上都有这块白居易题额的记载。


无尾螺的来历
观西村放螺池中天然生长的无尾螺,像是被人剪过尾巴后的样子。好奇怪的是,这种螺蛳就只在放螺池和距离只有十几米远的月牙池里长,到村庄里的其他河塘里,就是普通的螺蛳了。



(放螺池)

关于无尾螺的传说,有两种说法。一个说法是由于寺庙里的和尚是吃素的,有几个小和尚嘴馋,耐不住寺庙的清苦,就偷偷到放生池里抓螺蛳吃。有一天,几个小和尚刚用剪刀剪掉螺蛳的屁股,准备偷偷打牙祭时,鸟窠禅师突然出现。为了怕被老和尚训斥,小和尚就把螺蛳放生了。从此后,这池子里的螺蛳尾部都像被人剪过。

还有一种说法是讲鸟窠禅师出门时,看见一个村妇在剪螺蛳准备做菜,他善心大发,出钱买下所有的螺蛳,把它们投放到放生池里,最后长出来的螺蛳就成了这个样子。



(无尾螺)

传说毕竟是传说,但在唐宋两代留下的不少诗文却能证明无尾螺的历史。
《寻鸟窠迹》
唐·魏璞
为访名僧迹,言寻小曲阿。
松林春日静,石径晚云多。
道法传训鹊,禅机显化螺。
空潭山色印,谁与证维摩?




(《江上诗抄》中开篇第一首就是魏璞关于放螺池的诗句。他曾与著名诗人陆龟蒙、皮日休等人共游鸟窠禅院)
《白居易拱谒鸟窠指说》
宋·梁楷
栖身盘曲古松奇,如鸟高飞绝俗宜。
院筑芦崎臻悟境,乐天题匾放生池。


江阴是氏宗谱上也有一首诗,《秦望山·鸟巢僧舍》:“一坞寒云碧,深林锁鸟巢。泉声曲沼落,山色小楼多。不去离身垢,何来没尾螺。苍松鳞甲古,司马旧摩挲。”

还有一份是宋朝江阴籍明贤,官至丞相的抗元名将丘崈的《螺池记》,记载了他亲自寻访鸟窠禅院,向僧人调查考证无尾螺来历,僧人回答是鸟窠禅师的善行。

▎内容由江阴史志办整理编辑



▲长按二维码,一键关注


    关注 江阴纪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