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行谈经商  为什么顾客不买你的产品

 

做产品做营销,做人做事儿,最重要的就是找对路子...




点击关注风行电视

风行电视 | 专业互联网+电视

今天小丹丹跟大家聊聊人们的消费动机,也就是消费逻辑思维。

Simon Sinek算是个专家,他做过很多次演讲,来探求成功人士与成功产品的共性。

他发现一种思维模式,这个世界上所有伟大的、有感染力的领导者或者企业、产品,都以一种完全相同的方式进行思考、行动和交流,但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其他人的方式。

他把这个思维模式定义为:黄金圈理论

Why, how, what.译为

为什么,怎么样,是什么。



你会发现,我们思考、行为、交流方式都是由外而内的,都是从最清晰的事物,到最模糊的事物。循序是:what - how - why 。

但是牛逼的人都不是这么思考问题滴,所有的思想、行动和交流都是自内而外的,循序是:why - how -what 。

如果你观察人类大脑的横截面,自上而下观察,你会发现人类大脑实际上是分成三个主要组成部分,而这三个部分和黄金圈完全符合。



大脑皮层对应着“是什么”这个圆环。大脑皮层负责我们所有的理性和分析性思维和语言,中间的两个部分组成我们的大脑边缘系统(边脑)。我们的大脑边缘系统负责我们所有的感受,如信任和忠诚,它还负责所有的人类行为,所有的决策,但不负责语言能力。

换句话说,当我们由外向内沟通时,人们能理解大量的复杂信息,比如事实、数据,但不会激发行为。

而当我们能由内向外沟通时,我们是直接同大脑负责控制行为的部分进行交流,然后我们通过一些我们所说和所做的实际事物,为我们的行为找到理由。

我们对应一下场景你就会发现:你这个东西价格实惠,性能不错,设计也还行,但是就是感觉哪儿不对,算了不买了!(由外向内的产品逻辑)另外一个场景你也会经常发现:我不知道为啥买了这儿东西,但是当时一看到我就发现我需要它,就不自觉的买了!(自内而外的产品逻辑)所以说,人们不会买你所做的产品(what),人们买的是你的信念(why)。

Simon Sinek 还举了一个例子。

1963年的夏天,二十五万人聚集在华盛顿广场前,只为听到马丁·路德·金的演讲。他们没有收到参会邀请函,也没有促销宣传单,怎么会有这么多人参加呢?而且马丁·路德·金不是当时美国唯一的演说家。也不是唯一一个在民权法案出台前在美国遭受歧视的人,而且他有些想法还挺不靠谱的。

但是这哥们有种天赋,就是他并没有到处给人们说,美国需要改变什么,他只是到处告诉人们他相信什么。“我相信……我相信……我相信……”他对别人这样说。而那些与他有着同样信念的人,就把他的事业当成了自己的事业到处宣传,有些人甚至建立组织,把这些话说给更多人听。

就这样,二十五万人就那一天聚集,只为了聆听他的演讲。有多少人是因为他而去的呢?一个也没有。他们是为自己去的。是他们对美国梦的一种信念,驱使他们忍受八小时车程,站在华盛顿的烈日下听别人讲出自己的心声。

所以好的营销,是诉说客户的心声。

所以,任何一种行为,根本上是因为符合用户内心的目的与理念,而这个行为或产品只是恰好符合其内在的目的而已。

但是大部分商家犯的错误是:我的产品这儿好,那儿好,你为啥不来买嘞?

客户也很无辜:你的产品好跟我有啥关系啊?

客户只会买他需求的产品,而你的产品恰好符合他的需求而已。两种逻辑看似差不多,但是一但放大到市场中就会有完全不同的差异。这就是做平板电脑的商家很多,但是只有ipad才能让所有人去买的内在原因。

产品逻辑,商业模式,需要从用户的根本性动机出发,深入研究消费动机,深究“why”这个层面的问题。

做产品做营销,做人做事儿,最重要的就是找对路子,找到根本性的逻辑方法,才是王道。

以“why"开头的思维模式,从根本上找到用户的心智诉求,也许可以拨云见日,成为制胜法宝。


    关注 风行FunTV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