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实践,展风采』草原洄音实践团

 

“蒙古人的音乐,游牧民族的音乐在悲伤之中是解脱的你能听到悲,但你听不到怨真的想回到蒙古音乐的本来面目再把它融入到现代音乐的新鲜血液让它充满生命力”...

你可以点一波“关注”


暑期实践
草原洄音
呼和浩特
“蒙古人的音乐,游牧民族的音乐

在悲伤之中是解脱的

你能听到悲,但你听不到怨

真的想回到蒙古音乐的本来面目

再把它融入到现代音乐的新鲜血液

让它充满生命力”

90后工科生的呼麦探秘之旅——“草原洄音”实践团


提起工科生,大家也许都会勾画一个只会闷闷的坐在一边研究机械零件,没有艺术细胞,没有浪漫天赋,不懂情怀的形象。但是这个暑假北京科技大学“草原洄音”实践团就打破了所谓工科生的固有印象,进行了一场神秘梦幻的呼麦之旅。


呼麦,又称浩林潮尔或潮尔,是蒙古族特有的单人多声表演艺术,暨一人利用嗓音的低音持续声部产生的泛音,与低音持续声部形成两个以上声部的和声。呼麦既可一人演唱,也可多人演唱,主要流传于中国北方的内蒙古和新疆,蒙古国的西部和俄罗斯的图瓦等蒙古族聚居区。

呼麦作为我国蒙古族的特色音乐元素之一,近年来在各大电视台的真人音乐节目上屡见不鲜,那么它作为蒙古的魅力所在,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又因为队长的家乡在内蒙古,而且曾经在生活之中欣赏过这种神奇的发声方式,所以当听说社会实践可以自主选题时她就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呼麦作为调研主题。陆陆续续的这个小团队集结了其他七位对呼麦特别感兴趣的同学,大家都准备好用暑假这段时间开启一次呼麦之旅。
 
 
 
 
 
 
 
 


实践队的实践地点主要在呼和浩特敖都苏荣呼麦学校,在这里队员们采访了学校的校长,工作人员,班长等等,还跟拍了呼麦大篷车的日常,掌握了很多关于呼麦的资料。而最让队员们兴奋地莫过于听说是北京科技大学的大学生去调研,呼麦学校的校长主动提出让大家体验一次呼麦的教学过程。

“呼麦好难学啊,蒙古老师教了之后还是觉得找不到窍门。”成为团队代表亲自学习呼麦的一位队员对旁听的其他队员们说,“刚开始,我感觉抓不住发音的技巧,发出的声音不尽人意,老师就过来一对一辅导。老师是蒙古国来的,不会说汉语,所以他用更直接的方法让我感受发音的技巧,他把我的手顶在他的小腹处,感受他发声时小腹用力对发声的关键作用。然后老师还用双手感受我喉咙的震动,检查我是否从喉咙发出低音。最重要的是发声要用到腹肌的力量,可惜我没有。哈哈哈。”

这之后,老师便坐到钢琴前,每一次琴键的敲击,每一声呼麦的演绎,都沉淀着他对这门艺术的喜爱,亦或是一种对游牧文化的倔强,一种对马背上民族的自豪感。配合着优雅的钢琴声,呼麦学校的学生们也开始以呼麦相互应和,就像是一种奇妙的轮回。低沉的声音是永恒不变的,高扬的声音又是变幻莫测的,一切都充满着自然的力量。当你闭上眼睛,将自己融进呼麦的世界里,你会由衷地感到天地之间,莽莽苍苍,亦或是高山流水,恬谧幽静。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虽然不能立刻学会呼麦,但是这一次的课堂体验也给了队员们最直观感受呼麦的机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呼麦是国家级文化遗产之一,更是世界级文化遗产之一。但是经过本次调研,我们发现它的未来发展并不十分乐观,可以以此类推所有的文化遗产,他们的传承保护需要更多人的关注。这次是关于呼麦的调研,更是关于所有文化遗产的调研,是当代大学生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的一次行动,还望我们千千万万的同胞都加入到保护遗产的队伍中来。
文:北京科技大学草原洄音实践团

排版:Not Stop Unless 6


卓越传媒
北科大高等工程师学院
交流窗口
关注传媒,给你一个不一样的高工


    关注 卓越传媒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