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叔说民俗】——秋分

 

秋分为24节气之16节。秋分与春分一样都是一年中昼夜同长的日子,各为12小时,春分过后日日暖,而秋分过后则日...





秋分

为24节气之16节。秋分与春分一样都是一年中昼夜同长的日子,各为12小时,春分过后日日暖,而秋分过后则日日凉!有意思的是,春分秋分这两天的中国民俗,竟几乎一模一样!只各冠名春秋二字,除拜祭有别:春者祭日,秋者祭月。其它如竖蛋、食野苋菜、送牛图、粘雀子嘴等,完全相同。



祖先同样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


“雷始收声”很容易理解,就是之前夏季和初秋时节的雷雨天气过去了!此后不会再有打雷声。直到来年的春季。

“蛰虫坯户”说的是各类小虫子开始准备休眠了。“蛰”本指动物冬眠,“蛰虫”当然就是说虫子“蛰”而“眠”了。“坯”是小动物洞穴外面的细土,“坯户”是指小虫子用细土掩盖自己准备休眠的洞穴而准备“入户居住”而不再到外面撒野了。

“水始涸”也很明确,就是江湖之水开始干枯了,进入的枯水期。

好,来看看与春分相同的民俗
1、秋祭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2、秋菜

与春分时吃“春菜”一样,很多地方在秋分时节要吃一种叫做“野苋菜”的野菜,与春分时称其为“春碧蒿”不同的只是将其称之为“秋碧蒿”。秋分一到,全家人都去采摘秋菜。采回的秋菜一般人家与鱼片“滚汤”,炖出来的汤叫做“秋汤”。有顺口溜这样说:“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3、说秋送秋牛

与春分时节的“说春”,送春牛选“春官”完全一样。

秋分到来之际,在一些地方,还有挨家挨户送秋牛图的。其图是把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秋牛图”。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秋”,说秋人称“秋官”。这种习俗体现了人们追求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4、粘雀子嘴

与春分一样,秋分这一天,我国很多地方的农村还有煮汤圆吃的习俗,除了自己食用外,还要煮二三十个不用包心的汤圆,插上细竹签放在田边地头,这就是“粘雀子嘴”,寓意是让雀子不要来破坏庄稼。

5、赛风筝

春分时节放风筝,秋分时节赛风筝。种种趣味盎然的秋分习俗,体现了人们追求身体健康、五谷丰登的美好情感,也给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习俗增添了一抹独特的色彩。

6、竖鸡蛋

每年的秋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游戏,这种民俗又叫“立蛋”。据史料记载,春分和秋分立蛋的传统起源于4000年前的中国,以庆祝春秋两季的开端。后来这一民俗逐渐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竖蛋”玩法,即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轻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竖蛋”活动寄寓了人们对生命、生育的敬畏和崇敬之情。秋分与春分二日,是玩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故有“(春)秋分到,蛋儿俏”的说法。

这两个日子立蛋易于成功,原因之一,在于春分和秋分都是南北半球昼夜均分各12小时,呈66.5度倾斜的地球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有利于竖蛋。其次,此二日均为气候转换的中间时节,不冷不热,花红草绿,人心舒畅,思维敏捷,动作利索,易于竖蛋成功。


秋分时节,南方的水稻成熟了!


北方的高粱也成熟了!


百姓人家的院子里,野菊花开放得很艳丽


有的农家院子里开出这样的秋花来,知道是什么花吗?

农家人说,此花名叫“细天竹”……


    关注 晶点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