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与否是有标准的

 

有标准才有对错ImagebyDesignersPics...

相信与否是有标准的
今天收到了一篇推送文章《你知道吗,脂肪被冤枉了30年》。文章引用了一个结论:

现代饮食里常见的果糖才是导致美国肥胖流行的罪魁祸首,而动物脂肪却长期替它背黑锅。

如果你对脂肪与肥胖的关联感兴趣,相信你曾经一定读到过“如果要减肥,少吃含有脂肪的食物,喝低脂牛奶”云云。

在我之前文章提到的一本书《我们为什么会发胖》甚至表明脂肪对我们的肥胖并没有多大的作用,其实都是”糖“在作祟。

当某些结论出现相互抵触的时候,对判断一些问题的标准我们就产生了疑问,那么到底哪一个才是对的呢!?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事情都很难用对与错来评判。其中有原因是“对”与“错”是相对的概念。即使在数学之类的“科学”范畴的内容,也要在一定的限定范围之中才能够得到“正确”的结果。比如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如果限定范围扩散到非欧几何,那么结论就不一样了。

把“相对”的概念稍微扩展一些我们可以得到“立场”,两个人相互说对方是错误的,多数时候就是基于立场的不同,这个时候无论怎么辩论,结果都很难调和。

于是就冒出一些人习惯从“大局”出发,把双方立场直接归纳到一个总体的情形之中,双方都奈何不了这个“大局”,但是“大局”唯一的作用不是辨别出哪个是正确,而仅仅是停止了“争论”,甚至可以叫做“和稀泥”。

所以,我们日常思考问题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到是不是站在了某一个立场,进而出现了结论的偏颇,又或者在某个限定范围之外的到的结论。而当出现某个概念让你无法证伪,也就是所谓的“大局”的说法,怎么说都是正确的意思,那么此时就注意不要陷到里边去。有句话是“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就是这种概念的产物。我们无法证伪这句话。

我提到了“证伪”这个词,一个概念可以证伪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说这个概念是“科学的”——如果你读过我之前的文章,又或者阅读过对于“科学”的相关概念的文章,应该知道。我所引出的“科学”是用来判断当前你所面临的某些问题是“对”或者“错”的一种标准,而且这种带有限定条件的标准更有助于你识别出这个问题的对与错,它不再是泛泛而谈的某个结论了。



比如“隔壁老王家的孩子挺胖。”这句话如果当作一个概念的话是相当不靠谱的。因为这个“胖”是如何来判定的,有待考量。“胖”也是一个相对“瘦”提到的概念,如果你拿一个比这个孩子更胖的人作为参照,结果就出现了“错误”,至少相对另外一个更胖的家伙,隔壁老王家的孩子还是瘦的。

可能有人会说胖是有一个标准的,那么当我们说出这个结论的时候要确保对方也知道有一个预设条件和你是一致的,比如当体重达到某某数值的时候,就说明这个人是个胖子。不过也许你发现问题了,人的胖瘦不可能单纯的只是基于体重的,还有身高、维度等,所以,如果我们探讨隔壁老王家的孩子的时候,要注意到这些问题。当然,刚刚我单纯的提到体重,是因为身高和维度方面,在谈及这个话题的时候,默认讨论的人都知道这个孩子的样子。

那么和稀泥的人是怎么说的呢?——哎,这两个孩子都胖,都该减减肥。

这句话有用么?在讨论“隔壁老王家的孩子胖不胖”的问题上,显然没有任何帮助。



希望以上对一个概念对错与否的判断依据对你有所帮助,不要轻信任何一个结论,如果它不能被证伪,那么它甚至就不是一个科学的结论;如果能被证伪,就你目前所识来判断是否可信,论证论据充分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考虑暂时接受。但是有件事儿你要知道,有些暂时被证明是正确的结论,在未来某一天可能会被发现漏洞,甚至是错误的。

牛顿经典力学定律也是有适用范围的,爱因斯坦在范围之外做了有力的补充,谁知道以后还有什么呢!


    关注 笨小璀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