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法语}:正知正见的愿力会为修行找到善师益友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同的兴趣、行业,有不同的圈子,只要进入这个圈子,就能结识到这一类的朋友,接触到相关信息。...



点击上方“众善奉行” 可以订阅哦!
平台每天为您分享甘露法语!
福慧增上,共成菩提!


网友



师父您好,我学佛有6年了,最近我又重新看《了凡四训》,想请问您,一切以利己为由的善都是伪善,那么了凡先生初发愿也是为了功名,难道他的也是伪善吗?我想表达的是我现在的境界跳脱不了发愿有所求,很是苦恼,请师父指点,谢谢。



学诚法师

善或不善,在不同的层面上有不同的定义。对于希求出离轮回、断除我执的修行人而言,一切追求世间利益、会增长我执的行为都算作“恶”,但对于刚刚开始修行的人而言,为了得到乐果而做种种好事,就是善行(虽然在另一个层面来说,这属于有漏、杂染的善业)。佛教讲自利利他,自利是每个人行为的根本动力,并不是可耻的、虚伪的。自利不等于自私,佛教所讲的“自利”,是在最究竟的层面来利益自己,是以智慧为引导、以无限生命为前提的利己,与利他是一体的;自私,则是狭隘的为己,与他人对立,目光短浅。自私之人终会害己,绝不是真正的自利。佛法并不教人“无所求”,相反,从初学一直到高阶菩萨,都必须以愿为先导,有极其坚定的生命宗旨,不得少为足,保持强大的善法欲,才能一直勇猛精进,难行能行,直至成佛。当修行者有足够的智慧证得诸法皆空的境界后,能够明白外在的一切本质都是空的,故能放下一切执着,无求而求。菩萨“以无所得为方便”而精进修行,是修行的善巧方法,不是我们在现阶段盲目模仿的形象,即使想模仿,心也不会听话。对我们而言,找到正确的所求,树立起高远的生命宗旨,不但不是伪善,而且是正念,是修行之必须、关键。但所求之愿需要有善知识的指点,若仅仅拘于人天福报,是远不够的

网友



身边的朋友真的可以决定一个人心性的养成吗?



学诚法师

环境和自心都非常重要。有环境,自己无心,没有用;自己有心,却没有环境,也不行。对绝大部分人来说,心性无定,易随环境而转,故亲近什么样的朋友对自己至关重要。

网友



请问善友、善法哪里能亲近呢?



学诚法师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同的兴趣、行业,有不同的圈子,只要进入这个圈子,就能结识到这一类的朋友,接触到相关信息。当然,第一步,自己必须有同样的兴趣或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进入这个圈子。追寻善法同样如此,自己有了强烈的追寻、实践善法的心愿和行为,就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善友。寺院是出家人用功办道的场所,是一群有信仰、有志愿、有决心追寻真理并全身心实践善法的人共住、共修的场所,便能凝聚同样向善、行善的友伴,不失为一个结识善友、学习善法、交流善行、实践善业的好平台。

网友



顶礼学诚法师!祈请您给予开示怎样将佛法溶入生活,使之与佛法无二?我们与法相应是要无二的融于法而与之无别吗?



学诚法师

与法任运相应是一个果相,一个境界,现在从种因开始。欲将佛法融入生活,先须知法;知法,须先闻法;闻法,须先亲近师长。

网友



法师您好!冒昧的打扰您。我失去了自己的梦想,自己珍惜亲近的人也离开了我,感觉很痛苦,总想鼓励自己往前走为未来努力,但悲伤的情绪总围绕着我,过去的美好让我怀念和心酸。现实让我觉得很残酷很冷,我总拿回忆来温暖自己,可是明明已经什么都改变我都失去了。我总是没走出来,请法师帮帮我,谢谢!



学诚法师

这个世界是由因缘和合而成,随着因缘的生灭,一切事物也在发生、变化、结束。当面对境界时,我们既要看到事物的生,也要接受它的灭;既要看到因缘的消散,也要看到新的因缘的生起。如果只是执着在其中一个方面,人就会失望、痛苦。放下执着,努力去创造、迎接、把握新的因缘。在看上去是尽头的地方,永远有拐角,只要我们不关闭自己的心。“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网友



师父愿力是串习力吗?平时怎么串习死后往生净土或来生做个有用的佛教徒呢



学诚法师

愿力就是从自己内心愿望中发起来的力量。譬如心心念念达成某一目标,人就有动力去做许多辛苦的事情,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由愿力引导的。大愿、善愿要天天去想、去串习,就会越来越有力量。

资料源自:http://weibo.com/xuecheng




或长按并识别二维码

搜索公众平台微信号
订阅方法
众善奉行

公众平台微信号:zsfx777

个人微信号:996677759


    关注 众善奉行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