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鹿历程-乐章7-一切皆碎片

 

碎片处理,构建新世界...



有人说互联网的时代带来了信息的碎片化,然而我认为信息一直以来都是碎片化的。从我们上学的时候,我们的课本就是各种人的精华理论拼凑而成的。而今,互联网只不过增加了我们与这些信息的接触面,以前我们只能看书,看报,看电视。现在手机里面的app就是各种内容的接触点。我数了一下我手机里面的app竟然一百多个(我的手机是64g的),而且这还是我精简后的,看来还需要在断舍离一次。每多一个app,我的注意力就被碎片了一次,如果在深入的进入注意力消耗大户app微信,里面每一个人的朋友圈又是一次胸口碎大石。

所以结论很清晰,一切皆碎片,而且碎片来的渠道越来越多了。既然无法避免碎片的无情碎满地,我们就只能学会处理碎片的模式。关于这个我听了一个比喻,每一个碎片的小信息都是一块乐高积木,大多数人接触到了之后,就随手一扔,这样时间久了,满地都是毫无章法的乐高积木堆。然后,有人利用一些工具,例如一个盒子,把这些积木有序的整理了起来,随后还有更少一部分人竟然把这些积木精细的分类,并按照自己的意愿把积木拼成了各种形状,超人,建筑物,汽车等等,让这些杂乱无章的碎片成了一一个个鲜明的形象或物品。我们处理信息其实也可以使用这个方式,我们需要一个工具,帮助我们的大脑来分类处理这些信息。

我使用的工具是印象笔记,在之前的电子版大脑里我也提了这个工具。现在我不去深入的聊这个工具的功能,我只想说明一些处理信息的思路。

思路一:培养筛选信息渠道的能力。我们每天很多信息,有些是来自好的源头,我们就像发现金山一样去不断的开采和挖掘,有些是需要我们屏蔽的。举例说明,朋友圈里面,一个人在朋友圈里面分享什么这个人开店那个人买东西,我相信大部分人基本会屏蔽了,还有一种是那种高频率刷屏的,基本是自拍,好吃的,新鞋等等的内容,这种虽然比烂俗广告好一些,但是还是会拉一点点仇恨的,基本上如果长期这样的无公益内容输出,也会慢慢被屏蔽。 那什么样的内容有营养一些呢,还是以朋友圈为例,一个非常好的摄影图片加一点清新正能量文艺有内涵的文字,这是一个类型。干货好文章的分享,或者是这个人自己写的一篇关于自己的文字。看完这个文章,我们可以了解这个人的价值观和内心的状态,总结两个字就是走心,这些内容是我比较热衷看到的。

然而朋友圈是真实生活的美好版本记录,发什么是个人的自由,不能期待太多。真正好的源头大部分会来自于公众号和自媒体,例如:罗辑思维。从公众号起步,优酷自媒体频道,喜马拉雅fm的音频版本二次发布,到后来开发的得到app应用,完美的将碎片化这个贬义的概念翻转了。正是利用了一切皆碎片的现实,第一从内容方面做了一个优质内容的源头,第二讲内容以多种媒体的呈现形式制作成可以供人们使用碎片化时间来消化的单元。

总结一下就是:挖掘好源头,屏蔽烂果树。

思路二:整理好内容。遇到好的碎片内容,如果不经过自己的消化整理,也是没用的。记得李笑来曾经用过这个比喻,钱不等于资本,就像砖头不等于房子一样。没有整理和构建,也很难实现价值。我目前也还没有开始大量的吸收营养,之前屏蔽的太多了,用印象笔记更多的整理自己的一些项目。接下来,我会根据源头来整理信息,例如 得到可以直接把内容保存到印象笔记。另一种是按照类似读书笔记写心得的方式来把读到的内容以自己的方式输出到一个地方。这样即完成了信息整理,同时也完成了信息的理解和消化。

思路三:内容输出。用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如果吸收到的东西没有经过自己的大脑加工,就如同买了菜不做饭一样。

赋予自己创作的使命,同时才会让你对周边碎片化信息的整理有动力。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没有很好的文笔,其实文笔这个事情,是需要反复写作和自我修正来提高的。每个写作的人也是一个读者,写完之后,自己读一遍,看看读的是否可以理解就可以了。

目前这三个思路是我应对碎片化信息的方式,找到好的源头,挖掘优质的内容;整理优质的内容,构建自己的知识库;基于对这些内容的吸收,创作自己的内容。通过这三个思路,让自己变成杂乱信息的污水处理系统。


    关注 KID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