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孩子聊天? 有感于队友把好好的天聊死……

 

不要做一个走不进孩子内心世界的无趣的大人。...







文 | 萌芽
昨天跟大家剖白心迹,承认自己确实“贪心”,工作、家庭、自己都想要,很多妈妈都留言求天使宝宝养成秘籍,呵呵,除了要得意自己的教养得法(王婆附体,以后再细聊,敬请期待),真的也是感谢孩子和家属的配合。对了,今天第一次推出音频栏目,名字就叫“宝贝悦听”,大家可以去二条看看,热烈欢迎给我意见和建议!

言归正传,先表扬,再拆台,我家家属算是一个很尽心的爸爸了,很多我要求的没要求的都能做到,比如只要不出差就一定跟家人一起晚饭,比如陪孩子的时候绝不玩手机,比如跟每个孩子都有一对一的专门时间(专门时间的好处戳链接查看:别再找借口了!你连15分钟陪孩子的时间都没有吗?),但是,要说沟通技能,爸爸跟妈妈天生要差着几条街啊!(无力吐槽,抹额)

那天我就亲眼目睹了他如何把好好的天聊死。

爸爸:我们今天读了什么故事呢?

哥哥:小木马和小马。

爸爸:他们做了什么?

哥哥:……呃……

爸爸:他们去了动物园,你记得还看到了什么动物吗?

哥哥:长颈鹿。

爸爸:还有呢?

哥哥:巨人。

爸爸:他们又做了什么事情呢?

哥哥:……

结局自然是我家哥哥抛弃爸爸蹭蹭蹭跑开去搭乐高了,剩下家属一脸落寞地看着我,“你看,我有跟他说话,是他不理我好不好……”

请允许我一脸叹息。这把天聊死的毛病,可能只有真爱(如我)才能忍受吧。(手动再见)

不过现实生活中见到的把天聊死的父母实在是太多了,去接弟弟下早教的时候,常常看到有家长问:“宝宝,你今天过得怎么样?”孩子:“很好。”“我不记得啦。” End of discussion.

为什么上述的聊天会让孩子无言以对呢?

仔细观察便会发现,这些问题的共同特点都是,太开放了!虽然我们说开放性的问题不会限制孩子的思路,可以任其天马行空,可是当孩子面对一个有太多可能答案的问题的时候,他反而会不知道从何聊起。



有没有什么话术可以引导孩子思考,帮助孩子组织想法呢?要知道,没有一劳永逸的话术,只有根据孩子的状况不断做出的反思。

在跟孩子聊天之前,试着反思一下:
你的提问符合孩子的认知能力吗?
记忆可以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前两周记忆需要经过加工才能进入长时记忆。而孩子在两三岁的年纪,用于临时存储和操纵信息的工作记忆内存储备非常短,所以对于孩子来说,没有有效的信息提取策略,让其完整回忆和构建故事是比较困难的。

想象一下,如果有人问你“你今天发生了什么?”你头脑中浮现的画面是什么?是今天看到的防火演习,还是办公室里刺鼻的味道,是今天看到文件的数量,还是和客户去谈项目的细节?如果连成人都需要三思而后行的问题,对于一个两三岁的孩子,是不是更是一个挑战?

因为不知道父母想要的信息是什么,孩子选择沉默,或者说,“我不记得了”,不是他不记得,而是那个问题没能帮他有效地提取记忆中的信息,于是他一片茫然。
你传递的信息是不是太多太密了?
《超级育儿师》上有个孩子,他的妈妈不想让他爬到架子上玩,于是不断地唠叨:“不可以爬上去,不能爬到上面,太危险了,赶紧下来,我早说过不能爬了,你到底听到了没有,赶紧下来,我说了很多遍了……”一直一直碎碎念,而孩子无动于衷。当时的育儿师兰海说:“你知道为什么孩子不听你的吗?你说的太多了,他接收不到你想说的是什么。”

跟孩子聊天也是,如果父母像连珠炮一样提问,让孩子不知道从何答起,这样的交流基本上是失败的,这不是交流,这是单向传递信息。

我见过一个家长在孩子摔倒了之后,迅速地跑过去,急急忙忙不停地提问:“孩子你哪里疼,哪里摔坏了,头么,脚怎么样了,手有伤吗,哪里疼,你快告诉妈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当然了,那个孩子基本上是手无足措的。

真正的交流,是要实现话轮转化的,我问,你答,你说,我反馈,这样才是有效地信息交换。

过于密集的提问会给孩子带来强烈的情感压迫,他会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反映和冷静,也会因为父母的焦虑而变得焦虑不安。这在第一天去幼儿园的孩子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

你试过使用描述性的语言吗?
在沟通中有一个神器,那就是描述性的语言。描述,可以描述自己的感受,跟孩子分享情感,也可以描述场景,帮助孩子具象化回忆,还可以描述故事,引导孩子一起想象。

相对于开放性的提问,描述性的语言是有温度的,是顺应孩子的认知发展的,他随着孩子的想法流动一步步展开,实现沟通的和谐共振。

上面的例子里我吐槽了爸爸在聊天过程中过于开放的、片面的沟通模式,那么,比较理想的沟通模式是怎么样的呢?

让对话有更多的细节

用描述性的语言来描述场景,如果自己和孩子聊完之后,也能感受和体会到那个场景,那就是最好的结果了。对孩子的启蒙来说,学习并且感受和想象整个事件的细节,有利于建构自己的记忆图谱,也帮助孩子去和父母分享更多的情绪和情感信号。

问具体的问题

此时大学学过的新闻5个W就派上用场了,从what、why、when、where和how开始,“你和谁一起在玩球?”“今天中午吃了什么?”尝试引导孩子从具体的事件、具体的场景开始回忆和思考,并从他的经验出发去构建故事。

用语言来构建整体

用描述性的语言给孩子构建一个故事的王国,让孩子通过故事构建一个完整的事件认知,不要散乱的东拉西扯。要讲述清楚一个完整的事件,还需要动用到上面提到的5个W(经典还是很有意义的),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数、经过,孩子的感受和情绪,这些细节都需要家长一点点去引导,让孩子慢慢学会认知事件。

比如在文中开头的故事里,我可能会这样尝试:

我:今天我们读了什么故事呢?

哥哥:小木马和小马的。

我:小木马今天去哪里玩了?

哥哥:他去动物园玩了。

我:那谁和小木马一起去呢?

哥哥:小马。

我:小马是如何带小木马去动物园的呢?

哥哥:呃……(孩子还不会回答)

我:小马变了一个魔法,让小木马会跑了,然后小马带会跑的小木马去动物园,是吗?

哥哥:是是是是,就是这样子变变变(双手摆动出变魔法的样子)

我:他们去动物园里做了什么呢?

哥哥:去看长颈鹿!

我:长颈鹿在动物园里做什么呢?

哥哥:长颈鹿在吃树叶。

我:长颈鹿在吃树叶,然后长颈鹿看到了会跑的小木马,长颈鹿很惊讶是不是?

哥哥:是,长颈鹿吓跑了。

哥哥在我的引导下,一步步地构建(讲述)了一个属于他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有他的小动物,还有我们俩,我们共享了一个场景,并沉浸其中,这样的交流,是我们都热爱并享受的(此处并不是为了吐槽我家爸爸,比心……)

孩子的内心世界远比他表现出来的要丰富多彩,也远比我们想象的更有意愿表达和沟通。很多孩子跟父母交流不多,很多时候是因为父母说的,他们不懂,交流的通道被堵上了。没有孩子不想要被听见,被看见,用孩子听得懂、能接受的方式去聊天,孩子能收获的远不止知识、语言、情感那么简单。

不要做一个走不进孩子内心世界的无趣的大人,那里的精彩常常超乎你的想象。



文中插图来自《Maggie and Wendel》By Cori Doerrfeld;讲述了几个可爱活泼的小孩进行冒险游戏,故事生动有趣。
你平时跟娃的聊天,通常是怎么开始的?
留言说说吧,截止明天中午12点
点赞数第一的粉丝
获赠萌芽精心挑选的一本绘本
拓展阅读 - 点击题目即可跳转
  • 这么跟我娃搭讪,hin尴尬!
  • “孩子都自带仪式感,我们不要去打扰” | 国际学校里的5个独创节日
  • 随时随地能玩的注意力游戏 | 10个简单问题,启发孩子的洞察力


本文原创,版权归萌芽研究所BUD所有

欢迎转发分享,转载合作请联系QQ号2974673726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查看萌芽0-6岁百篇精选


    关注 微文阅读推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