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遵义可爱的手艺人,10余年,坚持纯手工制作空心面~

 

中国诗乡-遵义绥阳县起初被我们知晓也许是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深厚文化底蕴。然而,绥阳可不止这些,还有一帮...



中国诗乡-遵义绥阳县
起初被我们知晓也许是
因为
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
深厚
文化底蕴。
然而,绥阳可不止这些,
还有一帮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做空心面的手工艺人。




  手工艺:当其与“艺”沾边的时候。尤其是“手工”涉入其中时,不论是与技艺或是艺术相关联,其产品就因人的理想、情感、观念的介入,因亲手的制作,而成为个人主观情志、人格的物化,造就出手工是人类永不衰竭的行当。
今天
镜头君就带你去绥阳看看
手工制作出来的空心面
以独特的视角带你发现遵义不一样的美
一款众所周知的绥阳空心面,
却忘记背后的人们,
他们日出而做,日落而息。
做空心面的手工艺人


 于贵州黔北腹地的绥阳,物产丰富,素有“黔北粮仓”之称。知道绥阳空心面是以手工精制而成,为清乾隆年间贡品,往往不知做此面人却只知面好吃,所以我带着镜头将去一探做空心面的手工艺人。





   此行去往的是绥阳县凤凰村朱氏夫妇家中,因做面需要赶早,早五点就开始准备配料,我便凌晨四点从遵义出发。到时,已从门口发现灯光撑在漆黑夜空,做面的手艺人开始一天的忙碌,揉面的活一般由男方做,像切口这样细致的活女方都包下。





   口完毕后,朱氏夫妇要把面的中段揉成螺旋体状,这道工序开始需要男女配合,一直以来都是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到如今这句话还能派上用场。





   螺旋体状的面团做好,接下来的工序就是做第一次盘面,若大一团面被整平,切开成长条,再将粗条搓匀搓细,在簸箕里抹上在炉上已烧好的食用油,把面规整的盘于簸箕中,妻子上油盘面,配合默契的四只手犹如生长在一个人身上,受同一个大脑的支配。





   头君在夜里守着他们从和面到揉面再到现在的盘面,整个过程很安静,他们没有语言上 的交流,却做得十分顺利。听说“其实,做面也的看心情,心情好的时候做的面就很细很匀净,口感也很好,要是哪天和媳妇吵嘴,做的面就不好!”





 这里,做面通常是很亲近的两个人共同完成,尤其是夫妇二人,二人和谐,心平气和才能做出好面。朱氏夫妇在一起做面也有将近十余年,每天两人可以做100斤面条。





 蒙蒙亮,手工艺人在等待时间发酵,而后经过第二次盘面。期间,发现之前做好的面已经做好,等着收晾和整理。





 下架后,朱师傅用刀理码整齐面条,然后从中段切开,以至于面与竹竿分离,仔细发现撑面条的竹竿被使用N次之后已经磨得光滑,没有了才从竹子砍下时的粗糙感。





 面需反复进行两次,朱师傅说第二次比第一次需搓得更细更匀,同样的需要夫妻两人共同完成,防止面粘连,所以每一层盘面上都必须抹油,娴熟的手法配合着。





   条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在手艺人手中显现出来的,这面条粗但看到整个过程之后,才发现一滩面团到最后会演变成吃着可口的空心面,手艺人不能和机械比,机械每天可生产上千斤,而手工只能精益求精取胜。





   盘面第二次结束后需要一到两小时时间发酵,让水分充分吸收,听朱师傅说因天气原因面挥发的时间也不一样,需要耐心等待,手工制作嘛。





   时,面与水分、空气充分吸收,便开始制作下一步上架,一条长凳被运用的特别好,又可以固定用来使面条上架也可以用来放置大簸箕,盘好的粗面条在手艺人的搓揉下整齐的叠在竹竿上,这步需要手艺人用巧劲将面条一圈一圈的绕在竹竿。





  上架后的面条,被送去一大池子,这是分开让面条君更加完美的吸收空气,才这样所做,在绥阳几乎每家做空心面的都有个类似的“大池子”,像儿时在老家看见的大水缸。





   似粗条的苗条静静的睡着小午觉,等待一会它将摇身一变,从大池子里出来,像晾衣服似得挂于家门口特制的“晾衣架”上。





   是时候把面条带出来晾了,虽下着雨,晾面也依然要继续,朱师傅和媳妇每天做着同样的事,日复一日。手艺人也就是为此坚持着,因为机械式的今天带给我们便利,可忘记老一辈所传下来的手工技艺,难得有像朱氏夫妇一样愿意把技艺再继续的人们。





   不久,被拉扯过几次的苗条有成为真正的丝条状,朱师傅将黏在一起的面条先第一步分开,然后媳妇用竹竿再擀面。





 女人的细腻配合将男人整理好的面条再次继续打理。听他们说从师傅那里学成至今做面已十余年,时间不长不短,也很少有人坚持做一件事有这么久,相信他们十多年的积累,成就他们做出如此成功的空心面,这是来自手工艺的魅力。





  条经过他们一上午的打整,初步有了大致的感觉,本以为朱氏夫妇可以停下来歇息会,没想到还有更多的事让他们忙碌起来。晾面的间隙,朱师傅用卷尺量每一捆面条的长度,以便包装时不会有超出或短的情况。





   背上揉面有的旧伤疤,不知朱师傅揉了多少斤面粉,也不知道每一个手艺人在背后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





   妇整理面条,丈夫将面条经过第二次长度调整,一步一步认真仔细,一点也没马虎。





   而是手工的缘故,面条不像作坊、大厂里生产出来的那般整齐且有美感,粗细也差不多一致,但空心面能做到百分之40的中空率,也就是说这是可以在水里吹泡泡的面条,唯有手工才得以制出此款面条。





   憾的是,快离开这里没来得及为两位合照一张,简单希望你们通过在心手相通间做出更多好的空心面,让这份手艺不再停止,它将延续到很久之后。



手工制品的魅力

   着他们说:“做面苦啊,这个面条是全手工的,从开始配料到装面,总共有七十二道工序,早上四、五点钟就要开始配料、揉面,有时候要做到晚上九、十点钟才歇。”也是,要做成一件事或是一件手工艺必先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手工也不能够机械相并论。





   间手工是一种生活方式,就像我们每个都有的以前。可以肯定的是,儿时用的老辈的竹榻蒲扇是最早已被收起来了,新的空间需要新的用具与新的装饰。那么以前摇着扇子相互交流的悠闲时光也飘走了,匆匆忙忙的为新生活奔忙吧!有时候往往形式改变了内容。





   乡下普遍存在的茅草屋现在已成为白墙红瓦的民居,手工榨油机被电榨油所取代,在现代社会中情人节越来越火,“七夕”却又有多少人记得?也许只有老一辈的人还记得。过生日吃的都是精致西式蛋糕,哪还有人愿意吃大寿桃?当一切都发生变化时,有多少人还记得手工人和手工技艺呢?





 实,文化的魅力、手工制品的魅力,都是个性的存在。是我们对古老的民间文化的热恋,对手工的怀念同样也勾起对材质的怀念。当你试着去找寻你内心世界里所需的手工制品,你会欣喜的,和镜头君一样愿意去接纳它,它不比其他的差,只是在现在手工的造价会比机械等等高些,但是它是你心里所渴望看到的。







镜头君有话说:

从凌晨四点出发,去守着空心面从面团到包装,一环扣着一环,不说手艺人辛苦那是谎话,但我看出他们内心的坚定,并且想把手工艺做好的决心。虽朱氏夫妇只做了10多年的空心面,在绥阳这不是难事也不是时间最长的,可是他们依旧选择坚持,乡风是如此淳朴,面条手艺人如此努力。

想吃他家的空心面打下面电话
 15085494560 尹先生


整理|相约遵义


推荐阅读这五年,遵义变了...|是的,这就是遵义

不来遵义,你就不知道...|2020年后,遵义出门就坐轻轨




↓↓
点这里更精彩!


    关注 相约遵义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