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月孤圆 光吞万象

 

烟霞窟之八

洗心斋谈艺录(二),笔墨、写生及其他...



洗心斋谈艺录(二)

●古代文人于自然,皆与自然融在一起。亦时有远观,时有融入,更有全然的忘我,回归。此为老庄之“丧我”之境。乃心灵与自然之彻底的契合。如观华山,有华山外于我者,有以华山为朋为友者,有迷于山中不知何为我、何为山者。后者须有心灵、情感的悸动。今之旅游业特盛,乃因经济宽裕,皆观光游人耳。心灵无与自然之对话,乃封闭之心灵。

●临摹,学习古人,一方面要掌握笔墨技法,掌握后还须向自然转换,在写生中验证,使之成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观察上也要与古人比较,找到古人的视点、关注点,更重要的一点是总结古人怎样于象处追求意趣的,怎样以自己的情怀,观照自然山水的,怎样心神际会的,怎样超越表象,注入人生际遇与人文情怀的。第三方面最重要,须多读书,提高修养,多向古代文人学习。

●全景式实际是无感受无观照,以眼见为根据的表现,无心灵的感动。要抓感受,找重点,脱离自然状态。要保持一种游离状态,不为物累,为我所用。以中国画的角度,笔墨的角度,开合的角度大胆截取。自然是给我一种启发,不能被自然局限牵绊。此时应静观,游心,联想,要缘物寄情。画竹只此竹,定非知诗人。

●写生时要超越物象。物象只是一种启示,要有怀想,观照,对物象的凝视表达,皆观照、怀想之延伸。画亦是怀想、观照之记录。故不须专注物本身,而情感心灵已飘至渺远之处,此为中国画之本质。实写有之境,是风景、肖像,虚写则为意象。前者为匠,后者为家。(意象入境,澄怀悟道)

●画家写草木,实为传达天地之气息。秋风萧瑟,冬日苦寒,笼罩万物,草木用生命传达天地之气息。胸中唯有荡此气息,笔下方有自然之生命。

●画中笔墨非为描形,更为抒怀写心,学养、气质、情感蕴乎其中。故笔墨不仅仅是构成画面的要素,还是独立的有生命的审美对象。故画之境界虽来自画人之笔墨,更来自画人的修养、境界、情操。最终,中国画的终极境界不是画,而是人的精神的养成,是人的生命境界的完善与超越。

●写生时须除百虑,忘繁杂,存静气,虚我心,方得山川之真。画之境:若无烟霞入梦,必无人生感喟。少山林之心、不能守静气,则不能感知山水的真面目。写生皆为皮象。故须两个方面:一是与自然山川交流、对话,以山川为友。二是荡涤心胸,涵养性情,摒弃俗污,进入心灵之宁静。



●锤炼笔墨,使之精粹、洗练,心手合一,忘却技巧,则语言澄澈如秋光,方能得山川之精神。写来全是情感,满纸精神。

●自然美的发现与人之情怀有关,与胸襟有关。没有沉静、虚灵的心与大自然交融,不可能于自然中发现什么、得到什么,徒以眼看,不能心会,则徒得其表。中国山水画一开始便是意境中的山水,而非自然之真实的山水。

●写生、游览都须在客观的基础上引发形而上的感兴。要观照、驰怀、要感受、游离其上,要情溢于山海,才能达到写生、感受色目的,要去掉空间、形体、时间的局限,才能得到意境的感受。

●虚静乃艺术家之独立品格。有此虚静之心灵则目光深邃,感觉灵敏,江山清气皆奔我来。自古文人逹士皆贵之。今之画人皆惶惶屑屑之徒,自满乘张,画中何来静气?

●笔墨是造型的手段,又是精神表现的载体。山水画发展到宋元,已由真实崇高的自然表现(当然有人的情感),转向对自然物象的超越上,在于内在心灵的表现,故不在形似而在意气。在于通过物象,以笔墨情趣传达心绪,进而求道。

●古人常言画画为“墨戏”,其实质就是放开自己,忘却技法,世俗等一切束缚,全身心投入,忘却笔墨心手,物我融化,进入游刃有余的自由境地。笔墨游戏是使人生与艺术境界交融的必要形式,乃人生状态的本然流露。

●中国画之笔墨乃对天地万物的抽象,亦是人之精神品格的外显。笔墨本为天地与人性灵的结晶。故画品如人品,心正则笔正。今之画人多三浮(浮浅,浮躁,浮夸),可以想见其画若何。

●山水画非为表现物象,而是写人传情的,是心灵的艺术。现代山水画则以塑造物象、场景为能事,背离了文人借笔墨写心传情的传统。山水表现的是宇宙淋漓的生机,二是表达的生命内蕴之精神及空灵幽淡的审美趣味;故求意趣、求品性是山水传统之精华,须以自然之象构建精神之象。

山水画发展了一千多年,因意境的存在而具思想性,没有简单地走向风景画。意境也成为了古代画家通过自然山川言说自身人格精神的一种追求。

●象形往往是低级的。中国艺术从不以此为根本目的,与西画有本质的区别。所以树、石、云、水、结构、场景等都不能以自然真实为依据,而是应以传情达趣为要旨。

●山水画以畅神为依归,以净化心灵和提升精神境界为目标,故能逹于超越世俗的纯净境地。山水画家若只在笔墨上,图式上,机理上,色彩上下功夫,则如缘木求鱼,刻舟求剑。今之江湖术士,多叫嚣鼓吹者,以大长多艳黑唬弄人,门外汉耳。

●中国山水画基本上是隐士或具有隐士思想的人创作出来的。是隐逸思想的折射和精神的寄托。山水画乃寂寥士子安顿生命提升心灵的依据。

烟雨苍凉,残月枯柳,断雁孤舟……古代士子于自然中叹息彷徨,感时伤逝。更于自然中汲取生命的新机,安顿焦悴的生命,抚慰忧苦的灵魂。平静清幽的自然乃是文人骚客的精神源头,故山水画是中国士子生命无目的,人生无依托,精神漂泊无依的灵魂止泊地。乃精神的家园。

●中国画之笔墨乃对天地万物的抽象,亦是人之精神品格的外显。笔墨本为天地与人性灵的结晶。故画品如人品,心正则笔正。今之画人多三浮(浮浅,浮躁,浮夸),可以想见其画若何。

●明眼人贵乎自静。徐渭有言:世事不须听,取垢不若聋。

●笔墨形式的背后是自我,是一己的情怀与精神。由此画面才能表现出特殊的情趣和意境,这是绘画最本质的价值取向。

●学古也好,追潮流也罢,都不是目的。目的是要表达出自己。“书归何处,书归我心”,要有自己。没有自己,画的再好,也是匠人。今日之画家之为牟利、谋名、谋生的工具,绘画最终走向哪里?一个运动后跟着一个运动,一个潮流后跟着一个潮流,画人不为追逐这些潮流,而是表达自己,表达心性。

欢迎关注烟霞窟  
 欢迎转发传阅


    关注 烟霞窟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