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述|陈劲松:品味,有什么好说?

 

没有品味的生活,怎么过得下去?...





(一)
比尔.盖茨在说什么?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被问到要向乔布斯学习什么的时候,竟然感叹说:“我愿意用我所拥有的一切来换他的品味!”

这或许是不经意的一句话,但当比尔·盖茨这样说的时候,他到底在表达什么?

一个科技、商业天才,最有钱的人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比不上,也换不来一个虚幻的东西——“品味”。他为什么要这么说?

历来,有钱的人未必有品味;但品味却从来归类于有钱阶级的专属。贵族老钱甚至垄断了“品味”的权力。艺术,尤其是高品味艺术(Fine Art)从来就是有钱、有闲人的圈养物种。钱是品味的资助者和监护人。

但盖茨这句话却指出一个时代的新特征:钱从品味的主人,转化为仆从。

写此文时,美国经常出镜且语出惊人的网红当上总统了;共产主义最后一位大英雄卡斯特罗逝世了,人们议论最多的根本不是他们的政纲,而是他们的“形象”,时代变迁之快,令人迷幻。

二十世纪上半叶,是“严肃的哲学家时代”:

人类为了“主义”(哲学理想国)而展开一场世界大战,进行了超大规模的社会模式实验。“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

二十世纪下半叶(70年代以来),是“庸俗的经济学家时代”:

世界突然不再为“主义”打仗了,哲学家让位于处处讲钱的经济学家——“谁发家,谁光荣”。哪里顾得上“姓资姓社”、“黑猫白猫”?这真是场浩大的革命,全球化改变了人类的生存和地球的面貌。

“三十年为一世而道更,六十年为一生而换代”,庸俗的经济学家将被人们彻底抛弃了吗?就像希拉里被突然抛弃一样,虽然自己还在努力,但时间久了,大家就觉得太闷、太不好玩而且带来的问题也太多了。

在严肃的哲学家、庸俗的经济学家相继退位之后,接下来登场的会是谁?接下来的六十年,“品味的艺术家时代”来了!

俄国一位诗人说:“对于俄国,你无法用理性理解,只可以相信。”

比如年轻的朋友们喜爱卡斯特罗和共产主义,与古巴经济无关,因为“女人和酷”!
(二)
从“量”、“质”到“品”




六十年为一生而换代!

一个时代,其实对应的不只是经济状态,对应的更是一个时代的“人”。丹麦物理学家玻尔说:“新理论被接受了,不是因为反对它的人改变了立场,而是因为反对它的人都死了!”

我们加速地走过了“量”的时代,在那令人们难堪的庸俗经济学家时代,发生了多少令人含羞的“三聚氰胺”啊!我们在那个诗人边缘化的时代,只能低着头“苟且”,哪能抬头还有“诗和远方”?但从主流人群来看,制造“三聚氰胺”的一代人正步入退休,85后开始占领舞台了。

可能有人会问:我们还没有进入“质”的时代。怎么会就跨入“品”了呢?

我承认,这之间确实需要相当的时间,但我相信,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在我们“网络原住民”的一代心中,“质与品”就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品质,品质,有品才有质,无品的质就无质,品质一体。

用一句话来形容新时代就是:知行合一 品质一体

举个商业案例吧,“VERTU”曾是盘踞在超豪华手机最高位的品牌——“镶钻+鳄鱼皮+红金+经摔”,是真正的贵族手机。质,怎么样才能更高?但这个品味,在苹果手机出来后,就别想卖了。华为、小米在品味上只能跟随,才能立足。

今年上半年,豪宅屡创出新高,价格已令人瞠目结舌。你到北上广深卖出最火的楼盘去看,哪个不一上来就强调“品味、格调”?

凭什么这些豪宅的单价就比市场均价高3倍?是房子面积大吗?是用的材料贵吗?是科技水平高吗?都不是。决定的是品味!

那么,什么是品味?
(三)
品味,我们知道些什么?


首先说明,我不是谈品味的人选,只是对这个话题感兴趣。为什么胆敢谈品味、格调?原因就是,公认有品味的艺术家们太有品味了,以至于不屑于把规律说明白。

此外,作为市场的参与人,需要营销品味,不把这个时代的基本法则搞清楚,怎么干活儿呢?

我的做法是翻艺术史,尤其是西方艺术史,参与艺术市场、多交艺术界的朋友,那就试试,用自己的语言把艺术家们“玄之又玄”的话,以既不信,也不达,更谈不上雅的方式翻译一下,权当靶子吧。
品味十则
(一)
品味(格调):
“品”(格)是感觉体验的层次,
“味”(调)是感觉体验的方向;
层次分“级”,方向分“度”,
品味和格调由这两个维度展开;
品味(格调)相差之大,距离之远,
往往不可以道理记。

(二)
质量诉求理性,品味诉求情感,
人不再以财富分阶级,
而是以心理情感沟通分圈子; 
未来商品定位的主要标准,
品牌以打动情感为主题;
不在乎道理,在乎喜欢。


(三)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流品味。
主流品味,在形式上一望即知,
大批中产模仿者诞生,
标志着这个品味达到顶峰
品味僵化,源于形式追求极致。

(四)
“品”有高低,“味”无好坏(但有先后),
任何一种品味,是有明确的界限设定,
从而分出品级,从而感受一种力量,
使人砥砺自我,融入其中。

(五)
艺术家是品味创造者,
市场是品味的维护者,
谁是艺术家?
以创造为业的人都是。

(六)
艺术家的创造是品味的竞争,
谁是品味的发掘者和推荐者?
品味权力的拥有人,
他们是评论家,策展人。

(七)

品味与媒介高度相关,
品味发生在场景中,
场景是媒介;
品味发生在沟通媒介中,
手机是媒介。
媒介变化,品味随之改变方向。

(八)
品味不是知识,
是对知识经验的态度。
故:一旦有品,终身有品,
学富五车,照样既无“品”,也无“味”。

(九)
宗教是信仰,艺术是品味,
关于“品味”无可争辩;
“喜欢”压倒一切,
艺术规律,也是品味规律。

(十)
品味,动力于对自我个性的确立,对生活的认真和爱!

“没有仔细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在信息超载、商品过剩、市声喧哗、噪音过量、网红、IP、颜值……的时代,没有品味的生活,怎么过得下去?

由此,展开双臂,拥抱这个有趣又多彩的品味时代吧!


    关注 世联行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