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中国》看哭了上亿人

 

在公众的医学话题中,中医属于争议很大的那一类。因为中医药虽然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薪火相传,但是在近现代被西医“边...





在公众的医学话题中,

中医属于争议很大的那一类。

因为中医药虽然在中华传统文化中

薪火相传,

但是在近现代被西医“边缘化”后,

中医开始不被信任,

更是面临着“伪科学”的窘境。

在这种背景下,

《本草中国》纪录片

却在周五晚上的黄金档

逆势走红,

为世人打开了一扇认识

中医药的窗口。

顺着本草索骥,发现文化中国。很多年轻人在看了这部纪录片后

感动得哭了,

他们纷纷点赞:

“被这个纪录片感动成中医粉了!”

技艺也许会成为历史,

但古法的精神不会丢失。
这个戴着斗笠和蓑衣蹲在

雨里的忧愁的男子,

是浙江桐君堂老药工王良春,

他在等着地上的红曲发酵,

等到白色的籼米渐渐变为鲜红色,

他也就完成了最后一次

制作红曲的使命
红曲是一种红色霉菌,

既是中药,又是食品。

明代李时珍曾评价它说:

“此乃人窥造化之巧者也”,“奇药也”。

据古籍记载,红曲具有活血化瘀、健脾消食等功效,用于治疗食积饱胀、产后恶露不净、痕滞腹痛和跌打损伤等症。


红曲不仅能入药能酿酒,

还能作为食品调色剂。

有很多地方至今还沿用着

这种古老的调色剂。
王良春从18岁就开始制作红曲了,

对于红曲的每一步制作过程自然烂熟于心。




从淘米,浸米,蒸米,再调上红曲母,

依靠红曲的发酵,

让普通的米饭在时间中

蜕变成一味神奇的中药。




看着白色的籼米渐渐长出

白毛和斑点,再变为鲜红色,

在地上摊平晒干,

王良春的脸上露出了

孩子般的笑容,

雨过天晴,

老人和孙子一起玩耍的镜头无比温馨。

而如今,

随着红曲的加工

早已步入机械化生产,

而古法制曲的方法却被淡忘了。



工厂附近建起了中药博物馆,

在馆方的邀请下,

王良春捐出了他最后一次

手工炮制红曲的工具。
以食为天的广东人,

最懂得把本草融入生活。

在江门新会,

我们要讲述的是

陈李济的镇馆之宝

——百年陈皮的故事





陈皮,是历久弥新最好的诠释。



家人旅居国外,

自己留下打理400年老店的

广州陈李济陈皮

第11代后人陈永涓,

是时间忠诚的守卫者。

“我先生、孩子都在国外工作、生活,只有我一个在广州,因为可能对‘陈李济’那个名字,有一个很深的感情,所以我就不愿意跟着他们出去......很多人都这样说,陈李济的陈皮肯定有秘方,其实没有的。陈李济的陈皮,就是靠陈化,靠时间。”



居住江南的人,由于空气湿润,而橘皮多水分,在高湿环境下难逃霉变的命运。哪怕再多的橘皮,他们也只能无奈作垃圾处理。

而在《本草中国》中,陈永涓向观众演示了加工陈皮的独门秘法:


用小刀在柑橘皮上划三刀,手指稍加用力,剥取完整的橘皮;将橘皮用线穿好,吊放在炉灶之上。



这样,经年累月,橘皮经火气之焙烘,炊烟之熏染,脱去水分,保持干燥,方便收藏,可以达到上好的药效。

俗话说:百年陈皮胜黄金!



陈皮,讲究越陈越好,在陈永涓看来,时间和秘法是制作陈皮最好的诀窍。



晒陈皮,必须是自然通风晾干。



然后将陈皮放于麻包中,放于楼阁上,下面烧柴,中间炼蜜。

直至陈皮经过定期翻晒,表面变出光泽后,方是收成。

陈李济固守着400多年的老规矩始终如一,数百年后的今天,当人们重新审视这份不可多得的非物质文明遗产的时候,我们不能不为之奉上深深的谢忱。

在《本草中国》“双面”一集中,

从业50多年的老药工刘香保

正在演示附子炮制之法




附子是植物乌头的子根,块根可作箭毒,李时珍指出:“草乌头取汁晒为毒药,射禽兽,故有射网之称”。



而当附子的毒性祛除,

它又是中药中“回阳救逆第一品”。

功能主治:

回阳救逆、 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刘香保是中药炮制流派,

“建昌帮”的第十三代传人,

他最擅长使用的炮制附子

这一味回阳救逆的中药。



炮制附子的方法非常复杂,

颇有慢工出细活的意味。



需四天十二回清洗浸泡



再用文火煨上至少一天一夜,

这个过程,需要守候整整一个通宵,

为的就是让毒药变成良药。



等到糠尽灰冷,方可取出附子




再经一天的晾晒,放入木甑内



隔水坐锅,连续蒸十四个小时



如此这般经历繁复的过程,

附子才慢慢褪尽了毒性,

成为一味中药。



古稀之年,

刘香保告别家人与故乡,

独自一人来到江西任教,

仅为一个质朴中透着些许心酸的愿望——

“我想把学到的技术传下去,

不想带到阴暗的阁楼里去”。







以上的这些故事,

都以中药炮制技术

传承人为灵魂展开,

引导观众走进神秘神奇的

中药世界



节目一经播出,

收视率就一路飙升,

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



在纪录片中,

我们还可以看到很多的匠人,

以本草为切入口,

用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

带给我们温暖真实的视觉震撼。



红曲的制作人王良春,

把自己的工具交给中药博物馆的时候,

用“盖吧”这两个落寞的字眼

为自己的制曲生涯画上了句号;



陈永涓三十年如一日

地跑到新会验货,

只为传承家族技艺

刘香保离开了子女,与老伴住在40㎡的小房子里,只为把技术传给更多的人。


在时代的洪流中,

我们注定是承上启下的一代,

匠心精神不灭,

我们就该薪火相传。


    关注 作泰装饰设计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