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 毛晓茗故乡的那条求学路

 

毛晓茗 ,公司总经理、特约记者、书法协会会员...



东方散文
东方散文

 秋季版




个人简介:毛晓茗 ,公司总经理、特约记者、书法协会会员


故乡的那条求学路
昨夜的梦境,将我又一次拽回到故乡,拽回到那条充满乡情的山路上,拽回到那逝去的点点滴滴和快乐时光。梦里还是那条蜿蜒崎岖的山路,山路上还是那群嬴弱瘦小的身影,时而互相追逐,时而东张西望,走走停停,停停走走,脸上不时露出少见的老成与迷惘,洗得泛白的书包在小腿间不停的晃动着……梦醒时分,在这深秋的夜晚,我静静地站在城市中这明亮的窗前,仰望天上那轮皎洁明月,轻轻地感受着那缕缕清辉柔柔地倾洒在身旁。让我思绪飞扬得遥远又远遥,深深地沉浸在那些年在故乡的求学往事中。我的求学之路很坎坷,记忆多是一把无人解的辛酸泪,独留自己去温暖、抚慰!而剔去痛楚,心里也有别样的温馨!儿时的我成长在山里,贫瘠土地孕育出来的孩子注定了与一般人不一样的人生路,也会有着不一样的求学路!整整二十多年了,这样的梦境还是依然清晰可辨,心里也常常泛起一阵阵苦涩、辛酸的感觉。

我的故乡在桐城黄甲山区的余店村庄,那里是大别山余脉,村庄前面是一条清澈见底奔腾不息的南冲河,四面环山,山清水秀山水环绕,小学在南冲河的上游,从家里到学校约有两里多的羊肠小道,要经过小岭湾、毛畈、小水电站、杨祠,小岭湾那有一条山溪沟,偏僻处经常闹鬼。我们小孩走去学校差不多需要半个小时;那时的山路在山脚下,晴天倒好说,遇到阴雨连绵的日子就惨了,往日平坦的黄土路在雨水中变得满是泥泞,我们就一哧一滑地往学校走。往往走到教室中,身上沾满了泥巴。而那时我们最盼望雨天,特别是大雨滂沱的天气,因为大雨会使小岭湾那山溪洪水暴发,阻断了行人的交通,考虑到安全问题,家长都会宽容地让孩子呆在家里不用上学,那便是我们小孩最快乐的日子。但那样的日子毕竟是太少了,更多的时候我们得冒着微微小雨,或顶着瑟瑟寒风,或顶着炎炎烈日去上学。
那时山区落后,村庄里的孩子一般要到八九岁才上学,相比城里的孩子,这算是“高龄”了。我是八岁去读书的,那时个子很小,硕大的帆布书包一直在小腿间晃来晃去,常常碰得小腿发疼,后来姐姐帮我将背带截去一段才解决这个难题。模糊的记忆中,早上是没有吃的,爸妈一早便去田地间上工了,姐姐一边拽着我,一边提着一只腰箩,随便在屋前的菜地里扭只黄瓜或扒颗红薯,也不洗,一人一口边啃边往学校走….我最喜欢姐姐牵手送我上学,行走在去学校的山间小路上;清晨,山路左边是那一丛丛再也普通不过的野草,草尖上满是一滴滴晶莹的露珠;几棵不知名的野花在悄然绽放,红的、黄的、白的……散发出沁人心脾的幽香;山路右边是片片高大的松树毛栗树郁郁葱葱,宽大的叶片在微风中沙沙作响,混合着山野中那清新的泥土气息,无不让人沉醉和难以自拔。



那时农村还是大集体,家里穷,兄弟姐妹多,爸妈没能让姐姐上学。清晰的记得姐姐每天早上送我到学校后,便匆匆的提着腰箩跑到山脚下小河边打猪草,飞快的打满猪草后姐姐便跑到教室外面,坐在窗户外面听老师讲课。那时到上了两、三节课时饥饿感就频频袭来,常常让我无法集中精神上课。为此姐姐常常在早上往我书包塞点红薯干,到课间时我就偷偷地拿出来吃,总算勉强地应付过去。到中午放学后,姐姐左手挎着装满猪草的腰箩,右手拉着我匆匆回家做饭吃,边走边问我一些她在教室外没听懂的课题和几个不会写的拼音与汉字;下午年幼的姐姐也要去田地干活,我便独自去学校,记得去时我老迟到,回家时却很早。那时的黄昏,暮色中的乡间放学路上不时走过三三两两荷锄而归的乡亲,牵着牛、扯着羊、扛着犁,劳作一天的疲惫之后满是对明天丰收的憧憬和向往。缕缕炊烟不时在村边袅袅升起,这一刻的家,才是我们兄弟姐妹每个人最温暖、最向往的地方。

记得小学三年级后我便和村庄里邻居小伙伴们结伴上学了,那时全国风靡武术,大哥出差东北时给我带回了一本武术拳打小人书,记忆最深刻的是:四年级到小学毕业,我和儿时的邻居余同学拜城里刚毕业就调来的体育齐老师为师,每天早上起早五点多我们便迎着朝霞跑到到学校,齐老师带着我们飞奔到学校后面的一个小山坡,便嘿哈嘿哈的蹲马步、练出拳与摔跤,一直到七点多回教室上课。傍晚放学时我们一道在路上玩游戏捉迷藏,饿了便爬到路边树上摘野果子吃,渴了便趴在山沟里喝溪水,最有趣最留恋最向往的是春天时光,放学路上我们比赛似的摘兰草花,在田埂的草丛里摘萢儿吃,溜到田畈的水沟里捉泥鳅,跑到地边烤红薯,愣是到天黑才进家门,经常挨爸妈的责怪。
上初中时,学校在下游的北冲河,从家里去学校足有五六里崎岖蜿蜒、爬山涉水的山路,学校在乡政府隔壁;那年我刚刚13岁,又瘦又矮,在别人眼里完全是一个"小不点"。那时没有任何交通工具,只有步行上学,上学路上既要爬过山寨头,还要蹚过吴咀那汪河,往往需要个把小时。初三时为了不耽误学习,只好住校,每周回家一次。学校的宿舍建在山脚下,是一排青砖瓦屋,屋里是木板拼成的大通铺床,是用水泥砌成的台子,十多个人挤在一起。这些房子构造的最大特点是冬冷夏热。冬天,宿舍奇冷无比,外边有多冷,屋里就有多冷;夏天,蚊虫肆虐,往往使人无法入睡,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有时会发现床上有蝎子、蜈蚣之类的,令人毛骨悚然。学校条件简陋,每周日从家里带些地瓜干、咸菜,够一个星期的生活所需。冬天还好些,可以带点炒菜,如自家地里的白菜、萝卜之类的,但夏天就不行了,时间长了,炒的菜就馊了,只能带些腌制的咸菜,搁得时间长久些。每天的伙食就是吃地瓜干煎饼、喝白水、吃白菜豇豆咸菜。
如果说初中时代学校里的生活是清苦的,那上学路上,更是充满了艰难,甚至有生命危险。初一初二时,我和伙伴们结伴而行,早上五点多出门,冬天天刚麻亮,有时还打着火把,记得那时最怕走寨头那段路,下坡路都是石头,路窄还陡峭,路下面是很深的水汪汪的牯牛背水库支流,我们同学几人手牵手小心翼翼的滑过寨头那条崖石路到山脚下,再摸索着轻轻走过水库支流上那用两三根麻石条拼搭成的石头桥,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滑落水库。还有最怕的就是雨天学校前面的那段汪河桥,记得那时的北冲河,一下大雨洪水便漫过汪河桥,水小时可以同学们牵手蹚过去,水大时便望河兴叹,坐等雨停水落后再过去。记得初二那年有一次,暴雨下了整整一晚,早上河水暴涨,雨刚刚停过之后,我们几个同学没有丝毫的犹豫,认为像平常一样可以过去,就手牵着手过河了,但是由于刚下过雨,河水浑浊、水流急、水位深,到了河中间,便分不清东西南北,看不到桥面,被洪水差点冲倒了。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有些后怕。
至今仍痛心的记忆:我们学校的高年级老师孙其新在那年夏季洪水咆哮汪河桥时,大义勇敢护送小升初考试卷过桥时被洪水无情吞噬,英勇牺牲的壮烈景面与英雄事迹;孙老师是城里人,来山区支教,同学们非常爱戴他,孙老师是为了山里孩子们的求学而牺牲的;国家航天能人毛万标就是他当年的学生,孙老师的英雄事迹一直激励着我们感恩戴德,也一直刺痛着我们缅怀在心;

记忆中山区的天寒地冻也是痛苦的。常言说霜前冷雪后寒,最冷是寒冬腊月初晴的早晨,我们几个同学经过寨头那段险路后,走在狭窄逶迤的山路上,脚下是厚厚的积雪,身上背着沉重的行囊,包括一周的口粮和书包等。记得我有一次走到学校时,两只耳朵都已经冻得生硬,毫无知觉,听大人们说,这时候千万不能动,稍微一摇就会掉了耳朵,吓得我连摸摸它都不敢,等到第一节课下来,两只耳朵都出奇地肿大了一倍,疼痛这时候才刚刚开始,到了中午,两只耳朵都变成两只硕大的水泡泡了。这样的经历,并不是一两次,直到爸爸狠狠心卖掉家里那头未养肥的黑猪,徒步走到城关镇托他公安局的战友给我买回棉耳捂、棉手套和棉鞋后,再也没冻过。

后来我走出了山区求学;第一次是爸爸送我到山外几十里之遥的高中报道,挑着我的被褥书本行李,爸爸那瘦弱的颤颤抖抖的身影一直定格在我的记忆中;为了节省几块钱车费,我们一路上走走歇歇,路上爸爸也和我动情的讲了程芳朝的典故:清朝同治时期,桐城书生程芳朝家境贫寒,一次过年家中无肉便向张屠户家借肉,适逢伙计值店好说歹说借回几根骨头下锅熬汤,不到一会张屠户回店伙计禀告程芳朝已借肉过年,立即破口大骂穷鬼并立即快步赶到程芳朝家捞起锅里翻滚的猪骨头扬长而去,妻子在灶下啜泣,骨头没了,但年还得过。程芳朝劝慰:“爱妻何必泪涟涟,一锅油汤好过年。他年金榜题名时,月月年来日日年。”而后卧薪尝胆、奋读诗书,数年后,程芳朝参加应试,钦点为第二名——榜眼。后来才知道确有程芳朝中榜眼此人此事,传说版本不一,但意义相同,该故事一直在激励着我在求学创业的征途上奋进!



记得高二时哥哥姐姐到村办鬃厂上班,家里条件稍微好点,那时求学路记忆深刻的是坐船,一头是山里的黄泥坳渡口,一头是山外的坝埂头,再做汽车;有一次开学,爸爸天刚亮便送我到黄泥坳渡口侯船,那天早上突然刮大风,我们便挤在小售票亭的后面避风,头班船时间过了,风还呼呼的,望眼欲穿,眼巴巴的等待期盼着振兴2号船;二班船时间九点半过了,仍没等来才知道船因风大而停开了;爸爸看了下阴沉沉的天空和对面摇摆着树梢的大山,跺了下脚说:“走,晓茗,不等船了,我带你翻山去”,我们急匆匆的从初中学校对面那小河村庄后山上山,不知道翻了几道山蹚过几条溪,鞋破了衣服被山刺拉开了,手也被树枝划破了,中午突然又下起了雨,山路石头遇水更滑,我们全身淋得像落汤鸡似的,下午四点多才赶到山外的水库坝埂头,再做汽车到校时已是晚上自习了。我都不知道爸爸送我上车后是怎么回家的,后来听妈妈说半夜了爸爸才到家,第二天发烧咳嗽也没休息。

漫漫求学路,悠悠岁月稠;再后来,到大城市,求学路都是火车、汽车,几乎没什么记忆;再后来到现在及未来,我不停的在求学路上,一直在奔波…….



前些天,听姐姐电话里说“晓茗,什么时间回来看看,水库船停开了,山里的公路修到家门口了,全是水泥路,既宽敞又平整还干净,好多了”;放下电话我浮想联翩,想想那些年艰难困苦的故乡山里的求学路,锻炼了我的恒心和毅力,培养了我吃苦耐劳的作风,塑造了我坚韧不拔的品质,也让我体味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使我的人生经历更加丰富。人生的航船是没有铁锚的,即便是挣扎在惊涛骇浪中,我都不曾放弃、不曾停止前进的脚步。

我爱故乡的路,因为故乡的路越来越多、越来越宽、越来越干净、整洁、亮堂。更因为故乡的路有我人生的第一串足迹:有几条固定的漫漫求学路;也有很多条不固定的为生活而奔波的路。故乡的路伴我们成长,故乡的路记录了历史的变迁,承载了我儿时的梦想,凝聚着人们相互间的真诚、友爱、善良;故乡的路见证了山区的发展,折射着国家的日益强盛;同时也给故乡的父老乡亲带来了希望。春暖花开的季节,故乡的路郁郁葱葱充满着勃勃生机;阳光肆虐的夏季,家乡的路浓荫遮蔽,让人们凉意顿生;收获季节,故乡的路满载着丰收,弥漫着收获的喜悦;大雪纷飞时节;故乡的路呈现出一片洁净世界。

遥远的记忆,特别是艰难的记忆,在时过境迁之后,像黑白照片一样,会产生一种泛黄、尘封、朦胧的美感,进而转化为心酸又甜美的回忆。如今工作在外,我仍然怀念故乡那条求学路与激情燃烧的时光,那段充满感恩和憧憬渴望的日子,那种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的感觉。我所走过的每个岁月,每一份感动,每一份长进,都是一种最美的回忆,总有一股无形的力量,鞭策着我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扫描二维码,关注东方散文

东方散文平台ID:dfsw123456


投稿邮箱:dfsw123456@163.com


主编微信号:buxiangxin6666
东方散文,作家摇篮

微信号:dfsw123456
平台推广团队
执行主编:刘莉
编辑:水墨,sunny
文字校对:竹露清响
目前2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关注 东方散文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