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门后面是大海:给成年人的10本经济学启蒙读物

 

那照耀我的,也必将照耀他人。...





摄影:张榆泽

 

镜中永远是此刻/此刻通向重生之门/那门开向大海

——北岛《时间的玫瑰》

今天政治争论的重大问题都是经济问题。……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政治舞台上每天讨论的话题只能通过经济学的推理而得到理解。

——米塞斯《货币、方法与市场过程》



半年前,我给外滩教育写了《给孩子的十本经济学启蒙书》,那时候我已经在计划写一组给成年人的经济学启蒙书的书单了。但是作为一个长年从事阅读推广工作的人,我深知开书单是容易的,真正引起人们的兴趣去阅读则是困难的。这期间我又陆续读了一些经济学著作,也写了几万字的笔记。关于经济的各种谬论,对经济管制的各种迷信也一直萦绕耳旁。当我阅读《米塞斯大传》的时候,当我看到张维迎先生一次次的“出没风波里”的时候,我不能不去思考经济学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米塞斯大传》中说:“成为一个经济学家,事实上就是要去理解政府的局限。经济学家必须明白,政府不是全能的,它所宣称可以做到的事情,并非都能做到。”

我的朋友林允说,这里的“经济学家”,更可以换成公民。学习经济学最重要的意义,我想就是成为一名公民,理解政府的局限,了解市场的机制,捍卫个人的自由。如果脱离了这些,经济学就没有了意义,无论它看起来多么高端。

在这里我愿意再次引用汪宇先生的话:“经济生活是人类存在的基本形式,我们每个人都是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在市场经济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经济人。经济学不是二三素心人的商量培养或野心家的密室谋划,经济学是经国利民之学,关系着每个人的利益乃至身家性命,是公共性的知识。

无论我们接受的教育中有没有经济学,无论课本上的经济学是什么形态,作为一个公民,我们都有必要学习经济学。因为经济学,是捍卫自由的武器。

这里推荐的10本经济学著作,每一本都是我认真读过的,引用的书摘都来自于我的读书笔记,并没有参考任何人的。这些书中的文字曾经照耀过我,也希望它们能照耀更多的人。
1.《诡辩与真相:经济学入门》
作者: [美] 托马斯·索维尔
译者:罗汉 / 田菊莲 | 出版: 上海译文出版社


托马斯·索维尔是一位大家。他研究知识分子的著作《知识分子与社会》是一部经典,《诡辩与真相:经济学入门》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它的出版被《商业资讯》评论为“我们终于有了一本最适合公民阅读的经济学读物。”

当年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常常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像是有人用刀锋划开封着纸箱的胶带,给你看里面。

但并没有读着读着就热血沸腾或拍案而起。索维尔没有太多愤怒,面对各种荒诞和扭曲,他只是轻轻讲述这些为何不对。就像把光洒向黑暗。

一个人想要变得成熟,就去读一读索维尔的《经济学入门》。这本书并不高深,只是告诉你,风险是你的风险,自由是你的自由,你若想逃避,就只会失去更多。

精彩书摘:

从植物学到大脑手术,很多复杂领域我们大多数人必然都不了解。所以,我们干脆不参与到这些领域中,或对这些领域做出任何评论。然而每一个有选举权的公民以及政治家都可以影响经济政策。我们无法选择不理会经济问题,我们在做决定时只能要么了解相关情况要么不了解。

2.《经济学诡辩》
作者: (法)弗雷德里克·巴斯夏
出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 译者: 麻勇爱 等


阅读《经济学诡辩》的过程充满了惊讶。原来人们今天反复争论的很多问题,比如对外贸易,比如关税,比如产业保护,比如科技发展对就业的影响,比如税收,比如就业,巴斯夏在18XX年的时候就已经讲述的如此清晰和透彻。

还如此有趣。

“而我直到今天才知道他的存在。”第一次读到他的时候,我脑子里浮现出的,就是柴静的这句话。

精彩书摘:

“但是,”有人会不依不饶的继续说,“仅仅揭露谬误是远远不够的,总要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啊。”在我看来,揭露了谬误其实同时就指明了真理所在。

一旦他们认定世界上没有绝对真理,就会无知到底,冥顽不化。

3.《一课经济学》
 
作者: (美)亨利·黑兹利特
译者: 蒲定东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1978年,亨利·黑兹利特已经是一位84岁的老人。他修订了他在32年前出版的这本《一课经济学》。他感叹道:“在这三十年间,本书当年所阐述的那些教训,我们到底学到了多少?”“相反,本书在之前章节分析过的各种经济干预政策,如今远比30年前本书第一版问世时更深重、更盛行,不仅在美国是这样,在全世界各国都是这样。”

时间又过了很多年,他所批判的那些问题,变得更加严重;他反对的那些观点,变得更加流行。这在老人的预料之中吗?还是他不忍心看到的事?

《一课经济学》可以视为《经济学诡辩》的续篇,像是对巴斯夏的致敬之作。书中那些熠熠生辉的思想,是黑兹利特在世界左转、迷信管制的年代里,开给这个世界的药。
4.《经济为什么会崩溃:鱼、美元和经济学的故事》
作者: 〔美〕彼得•D•希夫 安德鲁•J•希夫
译者:胡晓姣 / 吕靖纬 | 出版: 中信出版社


对于一个还没有阅读过任何经济学著作的人来说,这是最好的一本经济学启蒙书,没有之一。

本书作者彼得和安德鲁是一对兄弟,他们的爸爸欧文也是一位颇有名气的经济学家。(后来因为拒绝缴纳个人所得税而被捕入狱。)在一次堵车的时候,“欧文想给两个年少的儿子讲点儿经济学的基本知识。这次讲的就是‘鱼的故事’……”

几十年后,他的两个儿子扩写了这个故事,于是就有了《经济为什么会崩溃:鱼、美元和经济学的故事》这本书。书中虚构了一个小岛,用故事的方式带领我们回顾了一遍人类(尤其是美国的)经济史。

精彩书摘:

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国家不可能靠花钱实现繁荣。

我们渴望消除经济紧缩的痛苦,但是我们忘记了自由本身就是有风险的。

如果政府有责任消除一切苦痛,那么就没有人是自由的。

无法自由的失败,也就是无法自由的成功。

5.《格列宝历险:自由市场寻踪》
 


同样是用故事讲经济学,《格列宝历险记》要远远逊色于《经济为什么会崩溃》。它的文学性、经济学水平都远远比不上前者。而且还存在一些明显的瑕疵,比如故事的粗糙,比如对巴斯夏、黑兹利特借鉴过多。

但这并不妨碍这本书的伟大。是的,我慎重的用了“伟大”这个词来形容这本缺点明显的小说。——是的,这是一本被忽视的伟大的反乌托邦小说。它的阅读意义要远远醒目于《1984》和《美丽新世界》。1984已经过去,美丽新世界还没有到来,可是我们正生活在或者说逐渐沦入《格列宝历险记》中的生活。

干预的尽头是不是计划经济?福利的尽头是不是一片荒瘠?通胀的尽头是不是无尽的贫寒?那是我们要留给自己的未来吗?

精彩书摘:

“你是说图书馆税不好吗?如果执政官们提供了有价值的服务,人们就必须交钱。”

“要是他们强迫我交钱,那还有什么价值可言?”老妇人说道。

6.《自由选择》
 
作者: (美)米尔顿弗里德曼 / 罗丝D.弗里德曼
出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 译者:张琦


一支铅笔要经过多少人的分工合作,才能出现在我们手中?

一片大陆要经过多少年的贸易,才能欣欣向荣?

一个联邦要错过多少回,才能还市场以自由?

人们还要再付出多少代价,才能从乌托邦的迷梦中彻底醒来?

弗里德曼的《自由选择》是一本博大的书,是大师留给我们的“探讨自由与经济之间关系的经典之作。”这也是一本沉重的书。他沉痛的预言:

一个日渐强大的政府,迟早会毁掉自由市场机制带来的繁荣,迟早会毁掉《独立宣言》中以雄辩庄严的口吻宣告的人类自由。这一天的到来,也许比我们许多人所预料的要早得多。



精彩书摘:

私利并不是目光短浅的自私,凡是人们感兴趣的,凡是人们所珍爱的,凡是人们所追求的,都是私利。科学家希望自己在学科的前沿领域取得进展,传教士希望将异教徒转化为虔诚的皈依者,慈善家希望能给需要帮助的人带来舒适的生活,他们都是在追求自身的利益;以他们的价值观来判断,他们认为这就是其利益所在。

7.《魔鬼经济学: 揭示隐藏在表象之下的真实世界》
 
作者: [美] 史蒂芬·列维特 / [美] 史蒂芬·都伯纳
译者:刘祥亚 | 出版: 广东经济出版社


我至今记得自己坐在图书馆的一角初读这本书时的惊讶。

“诶?原来是这样子的。”

——好的思想性著作总是能让人发出一声:“诶?”

原来毒品贩子大多属于低收入人群。

原来美国犯罪率的降低和堕胎有关。

原来……

多年前我捧着这本书,看的目瞪口呆。

多年后,在经济课上,我和学生一起看作者演讲的视频,讨论那些看似怪诞的观点背后严谨的研究方法。

这本书的正版已经很难买到,网上有很多盗版。沿着本书的思路,可以研究一下:盗版是一个赚钱的行业吗?
8.《市场二十讲》
编者:秋风
出版:天津人民出版社。


作为新儒家的秋风先生是一位备受争议的学者。

说实话我对他的儒家思想不是很感兴趣。令我尊重的是他是很多奥地利经济学著作的翻译者或者校对者。读完他选编的这本《市场二十讲》,觉得编的非常好。亚当·斯密、马尔萨斯、李嘉图、门格尔、庞巴维克、米塞斯……哈耶克、科斯、德·索托。光是目录就足以反映出编者的格局与视野。这让这本只有三百页的书非常有分量。是我目前看到的最好的选本。
9.《官僚体制·反资本主义的心态》
作者: 路德维希·冯·米塞斯
出版: 新星出版社 |  译者: 冯克利 / 姚中秋


米塞斯的书适合从哪一本读起呢?我个人每次都会推荐这本。

这其实是两本书放在了一起:《官僚体制》、《反资本主义的心态》。前者重点分析了政府和市场运作机制的不同,后者则分析了为什么大众会拥有“反资本主义的心态”。

我个人觉得这既是一本经济学著作,更应该作为政治学的入门教科书。将政治运行的方式与市场的方式进行比较,是一种非常好的学术方法。在比较中,我们能发现很多东西。

精彩书摘:

在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中,真正的老板是消费者。他们通过购买和拒绝购买,决定着谁应当拥有资本和管理工厂。他们决定着应当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以及产品的质量。他们的态度决定着企业家的盈亏。他们使穷人变富,使富人变穷。他们不是好说话的老板。

资本主义生产体系是一种经济民主的体制,每一个便士都具有成为一张选票的权利。

10.《权力与市场》


作者: 穆雷·罗斯巴德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 译者: 刘云鹏  等
罗斯巴德就是站在米塞斯肩膀上的那个学者。

《权力与市场》就是站在《官僚体制》的肩膀上的著作。

从来没有一本书能如此深刻而详细分析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在米塞斯停止思考的地方,罗斯巴德的思考像手术刀一样不断的滑向问题的更深处。

作为米塞斯的学生,这是真正的青出于蓝。

他代表了经济学的一种高度。

精彩书摘:

丛林中的“适者”是那些最擅长残忍暴力的人,市场中的“适者”是那些最擅长服务社会的人。



后记: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一个喜欢诗歌和摄影的文艺青年。文艺青年中左派居多,有多年我其实就是一个左派,很向往欧洲的福利政治,喜欢大政府。觉得那是“理想世界”。阅读经济学影响和改变了我。我的一些朋友也有着同样的“转型”。我们的关注与思考由文艺、社科拓展到经济,这确实是很多人的成长轨迹。

在我写这份书单的时候,我很感谢书桌上的这些著作。很感谢这些前辈在那么多年以前就在经济领域有了那么多的思考与探索,他们都已经不在人世,可是还可以通过阅读听到他们的声音,看到那些为曾经为自由而战的灵魂。

阅读让人得自由。这是我曾经抄在本子上的话。我当然知道光阅读是不够的,但是我们这些“大门外的陌生人”,正是藉以阅读,“叩响了门环”。

那门后面,是波光粼粼的大海。
齐亮写于2016年十月,本文发布时删去了部分内容。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欢迎您关注我的公众号。


    关注 风吹花落雪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