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中文学校的“机会成本”

 

在生活当中,其实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做选择,不少人都懂得遇事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但问题常常是他们只认识会计成本,不了解机会成本,这就低估了事物的真正经济成本,使他们不能作出较合理的选择。...





点击上方“东岸博览”关注我们
春去夏来,又一个学期结束了,又一批九年级的学生草根老师谈中文教学草根老师谈中文教学快乐与汉语草根老师谈中文教学毕业了。透过毕业生一张张从幼稚变得渐渐成熟的脸孔,看到了他们在中文学校度过的无数个周六,以及所有为中文学校出过力的大人们的苦心。人来人往,这“中文学校现象”,也是越来越壮观了。

好几年前教过的学生有的已经大学毕业了,有的还选择读研,继续深造。最近几年教过的学生,要么还在读大学,要么今年刚收到大学录取书。我教过的索菲娅,伶俐、乖巧,听说今年要去哈佛就读,(至少还有两名先前教过的学生都是哈佛生。)我们中文学校真是像个大家庭,只要有学生取得各种可喜成绩,大人们都会分享喜悦,奔走相告。

这么多年来,每个周六打大老远来给学生们上中文课,真说不上学生们从我这儿能学到了多少东西,可是一个学期的师生关系这一事实总是让我有理由为孩子们获得的成就感到点欣慰,到头来,我们家长们周六在中文学校进进出出不都是为了希望下一代在这片新认的土地上“过得比我好”吗?

都说中文学校最大的难题是如何鼓动学生们学习中文的愿望。那些我们小时候听惯了的口号,什么“为了谋求全人类的幸福”,“实现人类最崇高的理想”等等,显然在当今这种物质社会里都不可能管用。近年来,我便别出心裁地利用经济学里“机会成本”这一概念来激活孩子们学习的动力。每学期的头一天,除介绍中文学习要领之外,总要开门见山地提起“竞争”、“机会成本”这些似乎与中文课不相干的概念。天晓得一学期下来有多少学生会记得我的三令五申。不管怎样,播种,是否会生根发芽,那将是天意。


Thomas摄影
为何要津津乐道“机会成本”呢?首先这是个经济学里一个很根本、但又很重要的概念。过去常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而我相信倘若我们加学点经济学的知识,那定会“走遍天下更不怕”的。手头一直留着张《纽约时报》2005年9月1日的剪报,那是一篇由经济学教授罗伯特•法兰克写的文章,他曾与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合著《微观经济学原理》,这篇文章讲到有关“机会成本”概念不为学过经济学的大学生、甚至经济学家所真正掌握,读后颇为震惊。

这也不禁让我回想起自己与“机会成本”初次见面的那个特殊的年代,屈指一数都是卅年前的事了。我也想起去中国高校讲授西方经济学的托马教授。他是我的启蒙老师,在芝大深造过,从他那头一次听到保罗•萨缪尔森,密尔顿•弗里德曼这些获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大家。依然记得托马教授好不吃力地向我们那些满脑装着政治经济学的学生们灌输西方宏观、微观经济学理念的一情一景,印象最深的是他讲到那些经济学原理是“发现的引擎”时那种自信的神态。“机会成本”也许是我还依然记得的一个最为实用的经济学概念。托马教授在芝加哥的一所大学里教了四十年的经济学,后来又做了好几年的经济系主任,现已退休了。今年圣诞节与他联系时我一定记得要告诉他我是如何批发他的教诲给我学中文的学生们,我想作为老师,他一定会感到欣慰,我想若干年后,有学生告诉我同样的故事,我也定会同样欣慰的。

在生活当中,其实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做选择,不少人都懂得遇事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但问题常常是他们只认识会计成本,不了解机会成本,这就低估了事物的真正经济成本,使他们不能作出较合理的选择。上中文学校只看到学费是成本的话,那么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本都会差不多,可能被视为微不足道,然而,如果一个学生不来中文学校,他或她会去用那时间做什么呢?不管他们选择做什么,因上中文学校而失去的也应考虑到成本之内,显然每位学生来中文学校学中文的机会成本都不一定相同,通常高年级的学生机会成本会更高,尽管学费都一样。这样去想到成本的话,若要对自己负责,也许对于学习的态度会有所改变。在这里,不可能来科普这一概念,只是提醒有心人去再思。

忽然一句歌词飘入我的脑海里,“离开的时候,有些话没亲口说......”,  在这向所有我教过的学生们,以及所有在中文学校结识的朋友们说声祝福。




请长按二维码联系我们

梦在你心中,

路在你脚下!


    关注 东岸博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