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做过这些事才叫过年!否则充其量只能算放假……

 

小时候的儿歌是这样唱的: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吃几天,马上就是二十三;二十三,送灶爷;二十四,扫房子...


(↑长沙人不可错过的这套书,戳图带走)
过完腊八就是年!
离春节越来越近了
小编掐着指头算
还有不到20天就放假啦!
今天咱们来盘点一下
湖南各地的过年习俗
看看有你熟悉的么?
长沙:给客人送槟榔


长沙有客人来拜年,要放鞭炮迎接。入座后,送上两枚槟榔,称为元宝,祝其发财之意。
岳阳:关门吃团年饭


岳阳人极重视团年饭,吃团年饭,要关着门,意在不让财宝跑了。饭后放上一挂鞭炮,表示已吃过了年饭,人们可以走动串门拜年了。
郴州:接“对子”、“开财门”


新岁来临,人们都喜欢在门上贴上春联和门神,千家万户焕然一新。春联多书祝福之语,用以表达人们喜迎新岁,向往幸福生活的美好心愿。

大年初一,鸡鸣而起,开门第一件事是燃放鞭炮,谓之“开财门”。
湘潭:舞龙灯先要“接龙”


在湘潭一带从正月初一到十五,不论是农村或城镇,到处可以看到舞龙灯。舞龙灯先要“接龙”。即挨家挨户发请帖,凡是接了请帖的人家就依次进屋去舞龙灯表示祝贺。接龙后,开始舞龙。
株洲:打开门炮


初一凌晨,家家户户第一件事是争先恐后打“开门炮”,全城一片爆竹声,象征送旧迎新和接福,俗谓“接年”。传统认为“开门炮”越早越好,象征今年随便做什么事都会顺利,如意发财,种田人会五谷丰登。
益阳:年饭白萝卜不能少


在益阳农村老人家操办的年饭里,白萝卜也是不能少的一道菜,“吃了白萝卜,一生清清白白。”这是老人家的美好愿望。
娄底:吃萝卜图个好兆头


在湖南娄底一带,过年时有许多独特的风俗。比如,过年一定要吃萝卜;年夜饭要赶早,一般在大年初一清晨五六点钟左右;除夕夜放鞭炮,谁家的鞭炮放得最早、最长、最响,就代表谁家最富裕,来年一定会大吉大利,发大财。
常德:送灶神、过小年


在常德腊月二十三要送灶神,腊月二十四过小年民间各种游乐活动多从此日开始,俗曰“闹春”。
张家界:年夜饭提前吃


张家界过年习俗与外界区别很大,讲究过“赶年”,即提前一天过年,年夜饭一般都在腊月三十凌晨开吃,越早越好。
永州:二十一,打主意...


永州为过好春节,一般在农历十二月下旬即着手准备,有童谣曰:“二十一,打主意;二十二,上街街;二十三,送灶王;二十四,过小年;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砍猪肉(或杀肥猪);二十七,杀阉鸡;二十八,打糍粑;二十九,样样有;三十日夜,团圆酒。
湘西:杀年猪、打粑粑


湘西乡下广泛流传着这样一句讲过年一些事务安排的顺口溜:

二十五(腊月二十五)做豆腐,
二十六打扫屋,
二十七泡糯米,
二十八打粑粑,
二十九种种有,
三十夜慢慢撤(撤是湘西本地话,意思是慢慢消费、慢慢享受)。
邵阳:初一崽,初二郎


邵阳过年拜年有个习俗,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舅娘(街坊),某些地方有七不出八不归的习俗。出门拜年还要算日子嘞!

衡阳:烧头香
衡阳有一种特殊习俗,信佛的人家于除夕零点后,抢先去庙里焚烧香,以南岳大庙、雁峰寺和雨母山雁雨寺等寺院为盛,因据说谁烧香在前,谁就财运亨通,人丁清泰。

怀化:苗年春节两个年
打糍粑、杀年猪、贴对联、安排祭祀、演情景剧、准备年夜饭……由于有苗年和春节两个“年”要过,苗家人的整个腊月和半个正月,就被这样欢快和喜悦的气氛填满。

现如今,年味越来越淡,留给我们的只剩满满的回忆……

还记得,以前到了腊月十几,就要开始赶集了。

小时候年前赶大集真是人山人海,妈妈们挑蜡烛红纸,小孩就在一旁当参谋挑挂历。那时挂历上几乎都是漂亮阿姨,有空姐港姐文艺兵啥的,当然还有些性感朦胧的,脸上还有些红扑扑的喜气劲。挑好多个阿姨,带回家每个房间各贴一张。



当然还不忘带几把塑料花,这两样就是家中最重要的装饰品了,合照都要挨着它。

还记得,到了腊月二十,自家的咸菜就能吃了。

说到下饭搭粥的小菜,那必定是咸菜炒毛豆。这咸菜便是用雪里蕻(hong)腌制。



腌菜时,将准备好的雪里蕻铺满大缸。一层雪里蕻放整齐后,均匀地撒上粗盐,再放上一层雪里蕻。一层层雪里蕻仔细放好后,搬来一块石头重重地压在菜上。讲究一点的人家还会穿了草鞋,在大缸里将腌菜踩实一遍。



还记得,小时候最爱的就是家中的咸肉了。若是乡下养了猪,那就再开心不过。除留够过年用的鲜肉外,其余用炒热的花椒盐将肉全部揉搓一遍,反复擦匀后放入缸中,用重物压住,盖住缸口。



3—4天后帮肉翻身,5—6天后将肉取出,挂在阴凉通风处。晾干后把它用食用塑料袋扎好放入冰箱冷冻室就ok了。



过年时候就将咸肉拿出,要么切块蒸土豆,要么切片炒大蒜,要么切丁做咸饭...想到那咸香味就直流口水呢。

还记得,那时只有在腊月里才能喝到爷爷自己酿的米酒。自家酿的米酒,酒下肚,兴致就高。


预备好酒曲,煮一锅香喷喷的糯米饭。经过晾、拌、压等多道工序后,一股脑滴倒进酒坛,闷实盖紧,就坐等发酵了。十多天一过,揭开盖子,酒香扑鼻。这时候的米酒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热辣,反而清冽可口,透着股甜劲。


还记得,腊月二十四,那场怎么逃也逃不过的大扫除。这绝对是过年前最难熬的一关啦,这天是不能出去玩的,小孩子在其他地方帮不上忙,就被父母抓去大扫除啊。



要把家里所有的桌椅板凳、柜子、窗户玻璃擦洗干净,攀高爬低的,最关键的是小手冻得那叫一个红扑扑啊。

还记得,腊月二十七八就可以放鞭炮了。

那时候的鞭炮,拆开来放,年底守着卖鞭炮的小摊儿,什么甩炮、大地红、白皮、还有一种叫二踢脚,威力很大。



有些胆子大的,把鞭炮拆开把里面的火药取出来,制作成最大的鞭炮,叫雷子!然后直接点燃,就像放电影里的手榴弹一样响,别提多炫酷!现在想起来,真是后怕。

还记得,大年三十,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全家人一起去祭祖。



还记得,年三十那一顿,是一年中最丰盛的。那一整天,妈妈都是围着厨房在转,拔鸡毛,杀鱼,家里的各种锅统统用上,小灶里炖着红烧肉,中锅里焖着猪蹄,大锅里煮着整鸡,整个房间都飘着肉味。几乎所有肉类都齐聚了,不带一点作弊,全部实打实。


最后即使大鱼大肉撑得吃不下,奶奶也会让我再吃一口年夜“饭”。年夜饭中一般都会放入几颗红豆,寓意来年红红火火,也一定会留下一碗饭,讨个“年年有余粮”的彩头。


当然,年夜饭必备菜单还有如意菜(称心如意);红烧鱼(年年有余);肉圆(团团圆圆);水芹百叶(百年长寿、路路通)...

还记得,大年三十晚痴痴地盼着春节联欢晚会。那时候,春节联欢晚会地位崇高。吃完年夜饭,一家好多口早早就拿好瓜子水果,守在电视机前,等着赵忠祥叔叔宣布春节联欢晚会开始。



陈佩斯最受欢迎了,他一出场全家人就笑翻了,都不用说话。



12点倒数5、4、3、2、1…然后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就把电视声给淹没了。

还记得,大年初一终于可以穿盼了好久的新衣服。除了年夜饭、压岁钱,穿新衣服是小时候过年最大的盼头。那时候,一年买不了几件新衣服,全指望过年的时候了。



从买回家到大年初一穿那段时间真是特别难熬,趁大人不注意,总要溜进衣柜里,翻出来偷偷试穿过把瘾。那种喜乐和满足在等待中越熬越浓,直到除夕晚上把它们搬出来放在床头,整整齐齐地从头到脚码好,这种期盼值升至巅峰 。



一觉恬睡之后,以最快速度穿上所有新行头,那种满足感至今难忘。

还记得,大年初一的早饭必定是糖元宵。寓意“甜甜蜜蜜团团圆圆”。放点酒酿,放点桂花,加点白糖,一碗糖元宵吃得全身暖洋洋。



当然也会配上馒头与松糕,寓意高高发发。



还记得,新年不许说粗话不许剪头不许扫地不许哭。

新年第一天,爸爸妈妈看上去都慈祥了很多呢,犯点小错一般都会原谅你,笑盈盈地说,没事,过年嘛。



只是有几个地方一定是禁忌,尤其不能说死字,不吉利。所以大年初一到初三,说话可不能太放肆,不然爸妈脸真的要沉下来。

还记得,拜年串门一定要穿大口袋的衣服。过年嘴一定要甜,邻里串门,叔叔婶婶伯父伯母新年好。



哈哈,我们小时候就学会了,如果叔叔婶婶请你吃瓜子花生以及糖,一定不要自己去抓,因为我们的手太小了啊。



叔叔婶婶都以为我们客气,一定会抓一大把零食过来,那时我们就可以半推半就地打开衣服口袋了。等装得满满的再说“够了够了”,真是收获颇丰的一天。

还记得,那时最喜欢正月里的亲戚大聚会。

正月里所有亲戚会大聚会,舅舅或年纪大点的表哥们总凑到一起小赌怡情。



我们小辈们就眼巴巴地等着谁赢钱分几块给我们说,拿着玩儿去。男孩们当然火速去小店购置一盒摔炮擦炮,嘭嘭嘭,吓得小表妹们直讨饶。



擦炮当年堪称小姑娘们最痛恨的一种男孩玩具。

还记得,那时候的红包只有几十块钱。

但是几十块对我们来说那也是巨款啊!放在兜里怕掉了,放在其他地方怕偷了。



晚上睡觉前压在枕头底下,做的全是美梦:终于可以买四驱车啦,可以买正版的七龙珠、《哈利波特》啦。



当然,到了第二天妈妈一定会说:你的红包拿来,我先帮你保管着。现在想来,都是套路。妈,我小时候那些红包什么时候还我?

美好的回忆仿佛就在昨天
现在只能感慨岁月蹉跎
小时候的春节才叫过年,
现在充其量只能算放假!
你觉得呢?
猜你喜欢


老祖宗煮饭时加了点它,就能防治5大病,真神……

鸡年还没到,吉祥物已经被网友们玩坏了!来,干了这碗“毒鸡汤”!

四成婴幼儿是“过敏宝宝”!诱因竟然是妈妈太爱干净.....

来源 | 现代快报、化龙巷、有味网、旅行车get

编辑 | 树源


    关注 长沙晚报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