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大码头——迎宾楼饭店

 

大码头的四家商店,我最不熟悉的就是东北角的迎宾楼饭店,我对它的印象,甚至比隔街相望的勤俭旅社还要陌生。虽然我...








大码头的四家商店,我最不熟悉的就是东北角的迎宾楼饭店,我对它的印象,甚至比隔街相望的勤俭旅社还要陌生。虽然我从来没有踏进勤俭旅社的大门,但我好歹还记得正面墙上那几个巨大的红漆字,并且还听和姨妈说起过勤俭旅社的往事;但迎宾楼饭店就不同,我竟然对它的门脸没有一点印象,也没听谁说起过它。现在想起,迎宾楼饭店的格局应该和月明楼饭店、新兴饭店差不多~计划经济时代,这三家都是老益阳有名的国营饭店,同样都是沿河而建。

这栋副食品商店的隔街下首,就是迎宾楼饭店旧址。
小时候对饭店没什么印象,因为我那时候从来没进过饭店,饭店的存在似乎与我一点关系也没有。那年头,不但平时的一日三餐在家里解决 ,就是结婚办喜宴、死了人“吃包肉”也是在家里办的。讲究点的搭个棚子,大多数人家就在露天摆上锅灶,向左邻右舍借来桌椅板凳、锅碗瓢盆,叫上几个能干的朋友,就办起了酒席,吃饭的大圆桌也架在露天,客人就坐在高高低低的凳子上凑成一桌吃喝,在益阳话里,这叫“办场面”。

每个单位,总有那么几个擅长“办场面”的人,单位里大大小小的“场面”,都是这几个人办,他们是固定的团队了,“办场面”一个不能少。我所在的卫生院也有一支这样的团队,并且声名远扬,辗转于益阳街上的各个地段“办场面”。记忆中,他们去城内办过王姨奶奶的“包肉”,也办过我远房表舅的婚宴~在那个人与人之间关系淳朴的年代,我家的远房表舅也是全院的亲戚,所以他结婚大家都去帮忙。每次“吃场面”,都是全家出动,一家老小在“场面”上吃一天,比现在在饭店里吃一餐热闹多了,人情味也浓得多。时至今日,回忆起当年“吃场面”的情景,我心里还是暖暖的。

一直到九岁那年,我才第一次到饭店吃饭。那年的一天,妈妈她们中药房盘点,有点节余,中药房几个人就去饭店撮了一顿,正好把我也叫去了。其实那顿饭不是在正规饭店吃的,是在上游电影院旁边的一家饮食店。那是我平生第一次到饭店吃饭,所以印象深刻,点的菜有一份“豆笋炒肉”,鲜美得不讲道理;那也是我平生第一次吃到豆笋,抢着吃了个底朝天,过了好些年都念念不忘,不敢相信世界上有如此的美味。尝到了甜头,从此以后我就天天盼着盘点。可惜的是,盘点一个季度才一次,并且还不是每次都有饭吃,大多数时间都没有。

如此缺乏外出就餐的经历,难怪我对迎宾楼饭店没什么印象了。但我只是对饭店的门面没印象,对迎宾楼这个名字还是印象深刻的,因为我最小的堂姐就叫“容萍”。小时候每次经过迎宾楼,我就想起堂姐,开玩笑说这是她的饭店。伯父家最大的孩子是堂哥,底下是两个堂姐,容萍是伯父最小的女儿,但也比我的大姐姐大九十九天。被一个哥哥四个姐姐宠着,从小到大我一直是很幸福的。但不幸的是,前年冬天,刚过五十岁的容萍姐姐就因病去世了。那一年,迎宾楼饭店早就不存在了。所以从那一天起,我的生命中就没有了容萍姐姐,也没有了迎宾楼饭店。

除了和堂姐同名,迎宾楼饭店在我生命中还有一层特殊的意义:它是我父母亲举办婚宴的地方~其实那场婚宴很简朴,非常符合那个时代的特色,就是两家聚在一起吃了一餐饭。每次经过迎宾楼,爸爸都要回忆起那次宴会,自言自语地说:点了十块钱的菜,已经够吃了,可你爷爷还是加了两个菜~大姐是63年9月出生的,爸爸妈妈的婚礼至少要早一年举行吧?算来应该是1962年,那一年在三年暂时困难时期,那时候整个中国都在挨饿,大多数家庭都不能吃饱,大多数家庭一个月的伙食费可能也没有10元,而爷爷竟花10元钱给爸爸妈妈置办了一桌婚宴,可想而知是很隆重的。前几天看了一个视频,马末都先生说:过去的人很少到外面吃饭,吃了一次能说一辈子。这次宴席,爸爸就说了一辈子,他也吃了一辈子妈妈做的饭。那时候的人真幸福,吃一餐饭就是一辈子。今年大姐53岁了,爸爸妈妈的婚姻也有五十大几年了,已经走过了金婚,向钻石婚走去……

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不离不弃,而迎宾楼饭店,就是爸爸妈妈时间开始的地方。

无数次听爸爸说起这次宴席,勾起了我的馋虫,就痴痴地想:那天要是我在就好了,那就能吃一顿好的了……长大了才发现这个想法很疯狂,就象当年爸爸教的那首童谣一样:树上有只小麻雀,天天早晨唱反歌……妈妈结婚我快乐,我在面前打大锣……这是无知的小麻雀唱的反歌,我怎么能和它一样呢?我明白,就是爸爸妈妈再疼爱我,也不可能带着我参加他们的婚宴,不但我不会参加,就是大姐姐也参加不了~那年头结婚了,孩子出生得早几个月,人家都要说闲话的。

现在,大码头彻底冷清了,再也没有了往日的繁华。以前的标志性建筑,有三栋几乎成了废墟,而迎宾楼饭店干脆拆掉了,在原址上修了一栋十层的宏伟建筑;楼上是商品房,底下二层是一家气派的饭店:阿俊迎宾楼。

只是,大家都叫它“阿俊”,几乎没有人说“迎宾楼”,可能大家都忘记了:这里就是从前的迎宾楼饭店,那时候,它是益阳最高档的饭店。

据说当年在迎宾楼摆地摊的小俊,已经成了老俊,原来的迎宾楼也改建成了阿俊迎宾楼。
如果您了解老益阳,
或者您朋友知道益阳故事,
请联系主编彭海仁:18107372422
一同记录和传播益阳味道


    关注 微益阳公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