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其心,方知词——《蒋勋说宋词》读书笔记

 

走进词人的心,才能更好了解其作品。...



这本书让我发现原来诗词可以这样理解。从前也看过白落梅和安意如一系列书,那些书美则美矣,但是看完之后就忘记了,似乎没有什么营养成分,留给人的印象就是作者好文艺啊,我为什么写不出这样的东西呢,但倘若真正去模仿他们,又缺乏灵魂。而蒋勋的书却给人一种启发,原来是这样啊。诗词鉴赏是去了解作词者的心情,而不是一味炫耀鉴赏者之才华。

1、李煜

李煜,亡国之君,生不逢时,可怜生在帝王家,但又是他的幸运。因为他的家族,得以享受荣华富贵,也因为其家族,决定了悲惨的命运。所以他的作品分成两个阶段,前半生因为荣华富贵和美女相伴,他的词是缠绵的,后半生因为国破家亡,寄人篱下而感时伤怀。作品不是为了炫耀才华而创作,因为心境而产生。

2、范仲淹

词人所写风格不同,绝大部分原因与时代背景相关。唐诗也是如此。像昌盛之时李白的诗作,世人常用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生痰。如果李白当时经历的是乱世,或许难以写出那些壮丽绚烂的诗词。而到了杜甫,和晚唐的那些诗人们的作品,都是忧国忧民,感时伤怀,例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多么的悲情,这也是环境所造就的。通过研究词,也能看出宋代的社会现状。

范仲淹,我们熟悉他的一首词是渔家傲,塞上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边塞守关,悲壮万分。北宋开国时期,范仲淹曾满怀豪情,可惜国家没有在乎这些,将重心放在了文人政治上。后来我们也发现,他的词并不仅仅是如渔家傲一般的豪迈,还有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这样柔情似水的词。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怀能够体现在同一人身上,不可多见,也不是没有,但给人感觉十分自然。

3、柳永

这个词人在高中课本中出现过,我对他的词非常有好感。最缠绵悱恻的一首词,雨霖铃,其中的佳句朗朗上口: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些句子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句句体现作者的忧情。这样有才情的人,正是因为不得志而展现出哀伤。才子词人,本是白衣卿相。被当今圣上得之此词,定下来且去填词,一句误终身。然而柳永的词成就了他身边的红颜知己,他用自己的才华表露出这些女人的心事,让那些被人认为低端庸俗之物和人变得高雅,人人传唱。这样为人着想之人,在逝世之后也是由红颜们凑钱将其安葬。

中国的文人就有这样的特点。学而优则仕,觉得饱读诗书,可以精忠报国,但倘若不明白官场的潜规则和复杂的人际关系,空有那份热忱,就会对政治失望。当仕途不顺利的时候,便归隐山林,纵情山水,或是于俗世间享受人间欢乐。这便是文人的命运。

4、苏轼

一直都很喜欢苏轼。从前看过苏东坡自传,被他的人生态度所感动。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多么的洒脱。人生就是如此,不可能一直风顺,但有些人看起来活的那么轻松愉悦,有些人却痛苦不堪。每个人的命运却有不同,可是都会面临烦恼。关键看你如何看待这些烦恼和困难,重在调整个人心态。有首诗如此,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苏轼便是如此,在几经贬谪之后,他已经看待了一切。做好自己足矣。入世可以积极向上,出世亦然逍遥快活。很多人就是参不透这些,执念太深,自寻烦恼。倒不如将烦恼都抛开,顺其自然。

苏轼最神奇的地方在于他的多才,还有他深受儒释道的影响,在他身上你可以看到儒家学而优则仕之壮志,也能看到道家的顺其自然之态度,还能看到佛学禅理。如此丰富之人,如何教人不喜欢?

5、秦观

秦观在斟酌词句的时候非常谨慎,可用精雕细琢来形容。他的雾失楼台,月迷津渡,让人赞赏不已。但这也引起了一个有趣的发现,每个诗人都有自己最爱用的那几个字。也能反映作者内心的价值取向,李白比较偏爱金、歌、酒这些字,秦观常常引用迷、失、闭、孤。他身上有种淡淡的哀愁。而李白则有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作者还用耽溺之美来描述这种哀愁,颓废有时候不是消极,而是一种美,名句就是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淡淡的也是一种味道。

6、辛庆疾

印象中给辛庆疾的定位是豪迈派诗人,和苏轼等量齐明。有词为证,如水龙吟中的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既豪迈,又悲壮。他并非怀才不遇,只是当时的政策不如他意,本想北上收复河山,奈何朝廷主和,就此作罢。但他的词并非这一种风格,他也是个多样而多情之人。代表作为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他也有缠绵哀愁的时刻,虽不及轰轰烈烈的悲壮,但是缠绵悱恻之感更让人难忘。还有王国维先生赞叹的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如此般柔情似水的佳句,也是出自辛庆疾之手笔。我们不能完全以贴标签的形式将人固定化,多分析,多观察,若是此人丰富多彩,也更具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个人思考
唐诗为什么会转变成宋词呢?朝代不同,文学形式可能会发生变化,更大的原因却是当一个文学形式发展到了巅峰,可能难以超越,人们便退而求其次,寻求另外一种文学形式。词这种形式在唐朝就已经存在,然而当时上不了台面,人们觉得档次太低,都是流传于市井坊间中。在宋朝,很多人刚开始也不太习惯于这样的文学形式,但正是因为李煜,还有其他文学大师,将这种形式的词填入了更有文化底蕴的词汇,加上本身和音乐配合的韵律,相比于唐诗,宋词的形式更加简便而开始流行。

所以,当一种制度或者文化僵化的时候,不必过于留念,换种方式,可以让文化发展得更好。当南宋词相比于北宋词更注重形式和美感,也正走向消亡。美则美矣,然则不接地气。所以元曲正在萌芽,后取代宋词。这也是文学的规律。


    关注 初心书吧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