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乡村里的中国-沂源》:对土地失望,却离不开······

 

这是一篇特殊的推送,因为他是我真实的感受,不掺杂任何商业功利。很久以前就想写一篇文章,有关生我养我的地方——...





这是一篇特殊的推送,因为他是我真实的感受,不掺杂任何商业功利。

很久以前就想写一篇文章,有关生我养我的地方——中国的一个普通山村。由于总是写不出它的无奈与挣扎,于是久久未能动笔。

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给了我很多的感触,因为我就是乡村的一个见证者。



山东,淄博,沂源县,中庄镇,杓峪村。

全村167户,不大不小,不穷也不富。



杜深忠,村里唯一一个颇有文艺气质的农民。年轻时当过兵,参加过鲁迅文学院的培训班,写过小说,但最终没能改变命运。

他喜欢 “文学和音乐” ,认为这才是正真有社会价值的,人世需要 “精神世界” 的。

最终只能蘸水在地上练书法,拉着五音不全的二胡,梦想着能买一把琵琶。

梦想和现实行成巨大的反差。



当有人到村里 “杀树” ,杜深忠知道他们又将要被送到城里搞绿化,他称这种行为叫做剜大腿上的肉贴脸上。



当苹果成熟的时候,却发现花十分代价只有三分收获,忙活了一年赚了七八千块钱。

老伴抱怨说还不如出去打工,一年至少能赚个万把块。



在早年,外出打过工的杜深忠知道,那简直是拿人肉换猪肉吃,好多人还要搭上一条命。

两年累掉了的13 颗牙就是见证。



经历了种种悲哀与无奈的杜深忠,在这个冬天对儿子如此说:

“ 一些人说对土地有感情,实际上我一开始对土地就没有一点感情。”

“这个土地不养人,咱这里的这二亩贫瘠土地不养人。所以说我多么盼望着你成才!”

“你别看我一辈子不成功,不成功的教训比成功的经验还说明问题!这是一辈子的心血,一辈子的泪。”



还记得,曾几何时,这类话语也一直在我耳边回荡。

“ 好好读书,我再苦再累也会送你上大学,走出乡村。 ”

“ 只要你能成才,再辛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每一个农村人比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走出这个地方,到更大的城市去拼搏。

在今天,土地能给予的实在是已经太少了。

时代在快速发展,农村以及农村人真的已经很不上的脚步。当他们还在计算着今天一筐青菜又可以卖几块钱时,外面的人已经在到处找绿色蔬菜。

这两者差距何止千万。



反之,

什么农民必须返回乡村,什么万千的农民辛勤劳作才有城市的正常运行,一切都是狗屁。

你在城市里享受着更好的学校,更好的医院,更便利的生活配套,更光鲜亮丽的生活。

而他们就要卑微这斥候着土地,祈祷着风调雨顺,挣那几分几毛钱。

这不公平。



电影里有这样的一幕,张光地的树被 “杀” 了,为此他差点和别人打起来。

有人就会不理解,为了一棵树真的有必要这样吗?

那是因为你不知道一颗树或者一块地对他们的意义。

我不止一次的见过两户人家因为一块地,甚至是几棵树而争吵。因为在农村除了这些就一无所有了,任何人也不能剥夺他们最后的守望。

这关乎生存,

也关乎一份寄托和希望。

--END--

内容来源:今日头条




    关注 沂源圈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