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云说钱:【明朝那些钱】——张献忠江口沉银(5)

 

第五回:献忠财宝成疑案有人欢喜有人愁

败回成都的张献忠从此实力大减。同年,清肃亲王豪格和吴三桂率军从陕...



第五回:

江中多少唐僧肉

有人欢喜有人愁

败回成都的张献忠从此实力大减。同年,清肃亲王豪格和吴三桂率军从陕南入川,包围成都。张献忠出城迎战,被清将雅布兰射死在凤凰山下(今四川南溪县北部),时年42岁。

一代枭雄张献忠战死,离现在已经370多年了。他的功过是非自有史书评价。我还是接着讲他沉没在岷江江底的那笔巨额财产吧。一千船啊,它们无恙吗?会不会安安静静地趟在江底呢?不会,惦记的人可多了。从沉船的那一天开始,江口镇这个地方、这段河道,就没有消停过。

清澈的岷江静静地流
成都有一首民谣传了几百年了:“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有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你信吗?反正有人信,总是有人信。近四百年来,围绕着这批金银财宝,确有人一夜暴富,也有人家破人亡;既有人名车豪宅,还有人锒铛入狱……。小小一个江口镇,演绎了无数大悲大喜的人间活剧。我们且来观摩:

第一个从江口沉银中获利的当然是杨展了。杨展击败张献忠后,看着他装财宝的船一艘艘沉了,不可能有财不发。他当时就率军从江中打捞出了大量的金银财宝。而且,那一千艘船不可能都沉了吧?从此,他的军队一跃成为各类明末军队中最富有、最具战斗力的一支。杨展无疑是第一个发了“张献忠江口沉银”财的人,他挖得了第一桶金。

杨展捞到了第一桶金
第二个是谁呢?第二个是四川总督孙士毅。这已经是150年后清代乾隆年间的事了。据《彭山县志》载,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冬天,有渔民在江口河段打捞出刀鞘一具,这刀鞘辗转报到了总督孙士毅那里。孙总督抚刀沉思良久,想起了150前的那场江口大战。于是派员到江口打捞了几天,果然收获不菲:“获银万两并珠宝玉器等物”。

孙士毅收获非浅
第三个打张献忠江口沉银主意的人是又过了50年后清代的咸丰皇帝。堂堂一代君王,何至于为那点沉银絮怀?原来清咸丰时期,正值太平天国起义闹得轰轰烈烈。当时的清政府财政空虚,军费拮据,入不敷出。这时户部有个四川籍的官员叫有陈泰初,他向咸丰皇帝出了个主意,说他曾亲眼见到彭山一带的居民从岷江中打捞出张献忠的沉银,“其色黑暗”,“查出归官,尚存藩库,有案可核”。财政紧张的咸丰帝当然不会放过这笔横财,马上下令成都将军裕瑞去“悉心查访,博采舆论,若知其处,设法捞掘”。不过,裕瑞将军是个运气不好的将军。他调了很多军队去江口打捞,可最终劳民伤财,一无所获。

咸丰帝一无所获
第四次大规模打捞江口沉银的时候已经到了民国时期了。在上世纪30年代,一些四川军阀也是听了“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的传说,专门组建了淘金公司,准备大干一场,寻找张献忠的这笔财富。他们组织了上百号人在岷江又是挖又是捞的,折腾了将近一年,没挖到什么东西,却真的从江心挖出一头石牛和一个石鼓,“石牛对石鼓”的民谣验证了。那么张献忠沉银是不是就触手可及了呢?可惜呀,最终的结局是,这家公司惟一的业绩就是挖到了几箩筐并不太值钱的铜钱。离那些金银财宝的毛还不知差多远呢。发财无望,只好草草收兵。张献忠开了这帮军阀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旧军阀捞到了一堆旧钱
历史上有据可查的打捞张献忠江口沉银的这四次行动以两次成功和两次失败而告终。随着时间的流淌,人们似乎将江口沉银的事渐渐地淡忘了,或者只是把它当作一个不可置信的遥远的民间故事来传说了。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按此二维码  关注野云


    关注 水闹云忙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