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坛精英 走近 杨雯

 

按:精英者,出类拔萃之谓也。近年来,一批年轻有为的新锐书家脱颖而出,屡获国展大奖,逐步成为当今书坛的中坚力量...





按:

精英者,出类拔萃之谓也。近年来,一批年轻有为的新锐书家脱颖而出,屡获国展大奖,逐步成为当今书坛的中坚力量。《书坛精英》即为他们所设。定期推出这一栏目,意在促进广大书法同道之间的交流。敬请关注。

——北兰亭学术部

2016..07.21





书家简介

杨雯,现居北京,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北京大学、国家画院中国人民大学胡抗美·曾翔工作室助教,中国人民大学胡抗美工作室助教,中国书法家协会考级中心考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王羲之书法院副院长,山东省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河北美术学院“杨雯书法工作室”导师、特聘教授,湖南省岳阳广播电视大学书法学院客座教授,“墨品定制”签约书家,宜兴书法院研究员,全国七十年代书家艺委会委员,青少年书法报编辑委员会委员,2016年被评为“全国十大青年书法家”,“东方艺术”全国青年书法二十家提名书家,荣获山东省“国展精英十佳”称号,2013年荣获山东省书法创作成就奖,2014北京水墨公益基金提名“山东省十大青年书法家”,并荣获山东省第七届泰山文艺奖一等奖(省政府文艺最高奖),被“中国书画”提名“中国当代实力派书法家”,2006年及2010年两次举办个展并出版《全国中青年书法名家档案--杨雯卷》、《杨雯书法篆刻作品集》、《疏野四风--杨雯卷》,2014年出版并发行《“花开五叶”当代著名青年书家五人精品展--杨雯卷》、《全国七十年代书家代表人物精品集--杨雯卷》等。
作品获奖:
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获奖(2012年12月)
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展获奖提名(2011年9月)
全国第三届青年书法篆刻展获全国奖(最高奖)(2012年3月)
全国首届羲之展获全国奖(最高奖)(2012年6月)
山东省第七届泰山文艺奖获一等奖(省政府文艺最高奖)(2014年7月)

全国首届大字书法展获奖(2004年7月)
全国首届手卷书法作品展特邀
全国第七届楹联书法作品展
山东省第四届泰山文艺奖(三等奖)(2011年11月)
山东省书法家协会成立三十周年“创作成就奖”
山东省第六届书法篆刻展获奖(最高奖)(2013年6月)
山东省第三届临书展获一等奖(2011年5月)

山东省第五届书法篆刻展获三等奖(2009年5月)
西泠印社首届临书大展银奖(1999年5月)
大韩民国华虹书艺大展获最高奖(2000年10月)
山东省书法“国展精英十佳”作者(2014年5月)

“山东省十大青年书法家”( 北京水墨公益基金提名)(2014年)

特邀参展:
“笔墨东方”——中国书法艺术国际大展(2013年6月)
“大世界”中国实力书法家200人龙年书法展
“中国·新疆”国际书法大展
“山东·上海”书法联展
“花开五叶”青年书法五人联展

“大美上饶”全国百名书家邀请展
“荆水流觞”六人国际巡展
“疏野四风”广州展
“翰墨传情”当代书画名家邀请展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山东省青年书法家二十人展(2016)
“书写时代”全国名家书法作品展(中国书协2013年7月提名)

作品入展:

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书法篆刻作品展览

山东省青年书法名家工程

全国七届书法篆刻展
中国书坛第四届新人新作展
全国第二届流行书风/流行印风展
全国第二届青年书法篆刻展
全国第二届行草书大展
全国第五届楹联大展
全国第二届草书大展
全国第二届隶书展
全国第六届楹联展
西泠印社首届国际书法篆刻展
西泠印社首届手卷展
作品欣赏


隶书      216x57cm      2016年



局部欣赏一



局部欣赏二



墓志       76x32cm      2016年



局部欣赏



草书        58x26cm          2015年



局部欣赏



行草         180x51cm           2016年



局部欣赏



行草     43x33.5cm     2015年



局部欣赏



行草        49x28cm       2016年



局部欣赏



行草      39x39cm     2015年



局部欣赏



草书       61x14.6cm       2015年



局部欣赏
学书感悟
“临古方能创新”——永恒的定律
杨雯
人不能依靠一定的年龄迸发出来的所谓的感性、激情、气势等来进行所谓的创作,更不能把创作看作是必须的“创新”;相反,也不要老把“创新”说成是“创作”应有的意义!说到这里,这里要得出一个结论:传统经典首先需要我们好好的继承,简单的理解也就是对传统先要学会直接借用;能否创新要看作者主体意识多方位的呈现,对生活的观念、对文化的认知、阅历的丰厚、人生观的取向等等都有叠加式需求,再加以梳理、调配、过滤,再整合等一系列的有机组合。

这是一个信息交错的时代,来自各个方面的所谓方法,经验同时呈现在一个平台之上,让人眼花缭乱,五味杂粮,各放光彩;素材异样纷呈,创作风格应有尽有。作为学习者来讲,如同炒菜,先分出素、荤类型,且各有各的调制方法,如果你对各种纯色味的东西熟练有序了,那么日积月累做混合型的还是创新性菜品,那你就会驾轻能熟了,或少一些盐,或多一些醋,或多加一些酱油。如此一来,对“度”的掌握,则时刻会体现你对美感的品评标准,对技术的驾驭能力!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出现的“度”都必须是建立在对古人经典熟练借用之上的!也就是在“临古”这个问题上,必需做足工作,练实方能演活!只有这样,才能对接“临古”与“创新”之间的关系。

简单地说,临古是老调重提了,核心的问题应该是技术方法问题,“操作”的方法异常重要,这也是能否有效对接古人的前提,当然,这个前提的前提应该是有过“正确技术性”训练的阅历,方能知晓传统经典的重要。这个话题可能会引来非议,因为很多人执意爱好“读帖”,看看而已,随意抽取一些古人某个枝节的东西便以为了解了传统,再经过自己的随意与夸大,命名为自己的品牌风格……对于细节、对于技术性的研究,我坚持了二十几年,因为我始终不相信,看一看、谈一谈,就把传统拿回来了,这很荒谬!有些人是大才,才很大,一看就会。是,但是本质的问题可能你没拿走,人年轻阶段都是吃才气的,十来岁、二十来岁时候刚接触一门艺术的时候,满身看着他都是才气,然后发挥的淋漓尽致,展现给世人的,可能是短期的精采。但是才气不能吃一辈子,一定要把它的本质弄清楚,这个阶段要经过,阅历也必须要有,关键是一个调整和过滤的问题。

谈到书法教学,实质上对临古的教学法的研究与讨论,特别是学科建设,在大学里,一年级干什么,二年级做什么续接,三年级如何深入,四年级临摹与创作的转换等等。这种阶段性的阅历储存非常重要,对于下一步的整合与创新提供应有的、共性的佐证,引导并展开这个话题是非常有意义的。

当代对创新的理解可谓是五花八门,因限于当下各种思潮的引进、碰撞、冲击,特别是对“入口”与“出口”的切入端不同,视野与理念对创新的支配便发生了奇妙的变化!这种思辨的推进与发展一部分是不切主题的,这种离题现象在当代演绎的最为丰富,且都有着鲜丽的自我解读;细细想来,这都是对书法本题涉入不深的原因所致,以致于生出的创作暨所谓的创新产品往往词不达意,甚至南辕北辙……

这不是一个演说家的时代,这是一个多元的、复合型时代,人们的视角也越来越尖锐,认识也愈来愈深入,几千年留下来的经典我们需要好好继承,认真梳理,否则创新便无从谈起!

——往期经典,点击文字直接阅读——










关注学术   传播经典


北兰亭微信公众号平台欢迎广大书画同道踊跃投稿。稿件一经采用将视文章的阅读量情况予以奖励!


投稿方式:

E-mail:851123832@qq.com


电 话:13501289505

                13141240020

——北兰亭学术部


    关注 北兰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